李開複暢談大模型:非常適合虛擬世界,短期最擔憂壞人做壞事

6月14日,在第六屆「北京智源大會」上,零一萬物CEO、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複表示,大模型的智慧來自於接近無損的壓縮。很多國內大模型在部分案例里接近或者打和、或者偶爾超過美國的大模型。

李開複認為,大模型不見得要能做人做的每件事,大模型非常適合虛擬世界;具身智能短期要做好,難度很大。短期最擔憂的是壞人用它做壞事。

短期最擔憂是壞人用它做壞事

大模型為何如此成功?李開複認為,AI2.0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科技革命和平台革命,大模型ScalingLaw的重要性是人類能夠用更多計算和數據不斷增加大模型的智慧,這條被多方驗證的路徑還在推進中,還遠沒有觸達天花板。大模型的智慧來自於接近無損的壓縮。

大模型正面臨著一些挑戰。李開複說,如果「僅僅用更多算力就能把它往前推動」是主要方向,就會導致只有GPU資源豐富的公司和國家能夠勝出。很多國內大模型在部分案例里接近或者打和、或者偶爾超過美國的大模型。需要專注算法和工程創新一體化的推進,避免進入「盲目堆算力推動模型性能提升」的狀態。

大模型是經驗主義的產物?李開複認為,科學和工程缺一不可。如果只做工程,不瞭解「第一性原理」,沒有數學的根據、沒有辦法評估不同方法的效果,考慮到高昂的算力成本,這樣的摸索肯定是做不出一個好模型的。但如果只是在實驗室里雕花,寫一些不錯的論文,期待有工程人才把論文做成產品,這肯定也不行。

對於AGI的定義,李開複表示,因人而異,還有太多未知的東西還沒有被解,不見得要能做人做的每件事。如果世界上有10000件事情,AI在9000件上做得比人好,有1000件人做得比較好,要給人留一點兒空間。

超越人類的、有自我意識的AGI是否會面臨失控的巨大風險?李開複認為,會存在但概率不會很大,技術中性,短期最擔憂的是壞人用它做壞事。中長期看,仍然建議嘗試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用更好的技術解決技術帶來的挑戰。

大模型非常適合虛擬世界 具身智能短期難度大

大模型產業化最大的場景在哪裡?To B、To C 兩大賽道哪個更有機會?李開複認為,在中國To C 短期更有機會,國外兩者都有機會。To C方面,就像移動互聯網、PC時代里,一個新技術、新平台帶來新應用,大模型同樣如此,這是巨大機會,這些應用的出現一定是按部就班的。

「AI 2.0 時代會和PC、移動互聯網時代一樣,第一個階段應該是生產力工具,包括信息獲取;第二個階段可能會是娛樂、音樂、遊戲,第三個階段可能會是搜索;再下一個階段可能會是電商;然後可能會有社交、短影片、O2O的應用出現。」李開複認為。

李開複提到,理由是剛開始應用要能夠賺錢、能夠解決問題,所以第一波潮流會是生產力工具,但越往後,難度越大——高用戶量的應用商業模式往往是先堆積用戶再找變現模式,所以應用成本一定要很低,試錯難度很大、所需要的投資也更多。

「遞進的模式不會有特別大的改變,To C應用會從生產力工具一步步走向短影片類應用。 To C確實會產生大量的用戶,但這不是說不能用大模型來做產品,只是在普及順序上會按照這六個階段進行。」李開複認為,在大模型領域做應用跟PC、互聯網時代不一樣,因為推理成本還太貴。

李開複提到,大模型有可能在To B方向上帶來更大價值,而且能夠比To C更快實現,但是To B領域有幾個挑戰。一是大公司、傳統公司不敢採取顛覆式技術。二是中國許多大公司沒有認識到軟件的價值,為軟件付費的意識有待進一步提高。

具身智能中,是熱門的人形機器人先有機會,還是自動駕駛會有機會?李開複表示,現在無人駕駛面臨巨大機會,終於可以落地了。在L2、L3階段,包含城市自動小巴等等場景,無人駕駛可以真正創造價值。到L4、L5階段,要無限制地開到開放場景,全球都面臨著挑戰。中國能做得很好,也許這就是很大的市場。

李開複提到,講到具身智能,是物理世界跟AI的結合很重要。大模型非常適合虛擬世界,在金融公司的後台、客服等等場景,大模型很快可以落地產生價值。如果需求是軟件,直接對接大模型就行。一旦大模型接入物理世界,就需要面臨各種問題,有安全問題、機械問題等等,難度會大很多倍。

「從創業者的角度來說,雖然現在具身智能一時比較熱,但對大部分創業者來說,如果希望短期落地產生價值、能賺錢,肯定還是做虛擬世界要遠遠容易很多。」李開複表示,具身智能重要,可以很好地結合大模型多模態能力,而且一旦具身後就可以產生數據,形成數據飛輪閉環,有很大的想像空間。但短期要做好,難度很大。絕大多數應用場景並不需要人形機器人,炒菜機器人應該長得像鍋,吸塵器也長得並不像人。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陳維城

編輯 嶽彩周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