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考今開啟:「人生首場大考」之後,還有更多機遇在前頭

-編者按-

又到中考時間!

今天,上海全市的初三學子將步入中考考場,迎來「人生首場大考」。望著意氣風發奔赴考場的他們,讓人不得不感歎:青春真好!少年未來可期。

考場之外,不少送考父母對這次考試的緊張程度一點不亞於考生。一路陪伴孩子升學,既要做好家庭後勤保障、成為「堅強後盾」,又要為孩子的前途綢繆,為人父母者的壓力著實不小。

坦率說,中考之所以受關注,包括因中考而產生的升學壓力,多少和「普職分流」有關:中考之後,一部分學生可以進入高中、繼續深造之路,另一部分學生則會轉向中職校等學校接受職業教育。

如何看待中考這個轉折點?對考生來說,上名牌高中、普通高中或中職校,中考之於人生的「權重」究竟多重?如何幫助孩子走到更遠的未來、發展得更好?今天,我們邀請幾位資深教育工作者,和考生尤其是考生的父母們談談中考。希望他們的見解、分析和感悟,能給考生家庭帶來啟迪和幫助。

零陵中學的老師們為每一位初三學子書寫了祝福滿溢的加油賀卡。

選最適合的賽道,為人生增值

陸振權(北京外國語大學附屬上海閔行田園高級中學校長)

■在當前較為多元的升學體系下,無論是進入高中還是中職校,都擁有升入高一級院校乃至讀到碩士、博士的通道。因此,無論孩子升入什麼類型的學校,都可以成為他們未來發展的光明之路

北外田園高中堅持以美育為底色以創意為特色打造家門口的優質高中。

一年一度的中考今天拉開大幕。經過這場考試,完成了九年義務教育的初三畢業生就要各奔東西,去到高中階段學校繼續開啟新的征程了。此刻,有些家長滿懷希望,期待孩子能就此考進名校;也有的家長不免憂心,為學習成績平平的孩子擔心起未來出路。

通常而言,中考會將學生分流至幾類學校:市實驗性示範性高中、市特色高中、區實驗性示範性高中、普通高中、中職校。在當前較為多元的升學體系下,無論是進入高中還是中職校,都擁有升入高一級院校乃至讀到碩士、博士的通道。因此,無論孩子升入什麼類型的學校,只是具體的賽道有所不同,但都可以成為他們未來發展的光明之路。

能進入「四校八大」和各類市、區實驗性示範性高中固然是好,但如果未能如願,孩子也並非沒了出彩的機會。要知道,每個孩子的成長和發展,有時間差異,有空間差異,也有個性潛能的差異。時間差異,就是俗稱的「早熟」和「晚熟」;空間差異,即物質環境和人際環境的適應性差異,好比每個學生都像花朵一樣有自己的成長和開放時區,有的花開得早,有的花開得晚;從個性潛能來看,有的學生擅長邏輯推理,有的擅長形象思維表達,有的擅長體育,有的擅長藝術,正可謂每位學生天生有才,每位學生各有精彩。

所謂的「頭部高中」,通常適合專注力強、能夠很快靜下心來學習,並具有學習潛力的學生。因為在那裡,教師的時間精力主要集中在教學上,在管理和關心學生身心發展上會相對少一些,所以學生要非常自覺、自律、自主,同時還要儘可能全面發展。普通高中和特色高中,適合個性特長鮮明,或者有偏科跡象的學生,以及目前成績平平,但熱愛生活、興趣愛好廣泛的學生。中職校則適合不太喜歡競爭,或者動手能力強但學習專注力不夠,又或是還沒「開竅」,在父母看來有些「渾渾噩噩」的學生。

事實上,每年都會有部分通過名額分配進入到「頭部高中」的學生,因跟不上學校的學習節奏,導致學習很緊張、很吃力、甚至感到痛苦,有的乾脆中途放棄……試想,如果這些學生當初能夠選擇適合自己的普通高中或特色高中,可能會更受關注,更好發揮自己的特長優勢,為自己的人生增值。最重要的是,這樣的三年高中生活,會是更健康的、愉快的、美好的。

放眼上海,當前不少普通高中都辦得很有特色。如果學生的興趣和學校的「氣質」匹配,那這些特色課程和氛圍都會讓他們如魚得水,潛能得到充分發揮。經過三年學習後,這些學生考入自己理想大學和理想專業的可能性也很大。

如果孩子的中考成績連普高線都沒有達到,那也不必失望。中職校開設的專業對接的都是社會緊缺的技術型工作,畢業後工作不難找、薪金也不菲。再加上現在有中高職貫通、中本貫通等途徑,要實現大學夢並不難。

教育,是為了讓人生更加美好幸福。面對中考這一學生階段的首次統考,除了盡力發揮水平,考生和家長也要坦然面對現實。要相信,孩子無論未來身處何方,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就能夠前程錦繡,一路繁花,人生精彩。

有愛的家庭,支持孩子走得更遠

金琪(上海市西南位育中學黨委書記)

■所謂「家有考生,各盡所能」,孩子在考場上戰勝試題,父母真正要做的,是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做孩子最堅強的後盾

上海市西南位育中學給考生們準備的禮物。

今天是中考開考的日子,想必與在考場上拚搏的孩子們相比,站在考場之外的父母們,心情也著實複雜、緊張。

這些年,我們老師在目送一批批學生畢業、送上美好祝願的同時,也越來越深刻地感受到:人生是一場馬拉松,真正對孩子未來產生深刻影響的,並不是一次中考的分數,而是一個有愛的家庭。對考生而言,堅強溫暖的家庭支持,才是讓他們勇敢面對挑戰和困難的最有力的力量。

我們學校的初三班主任姚磊老師曾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一次家長會上,他請家長們坐在自己孩子的位置上。一個多小時過後,班主任問家長:「你們坐在這樣相對逼仄的桌椅之間,覺得累嗎?」沒等家長回答,這位老師繼續說,「大部分家長雖然工作忙碌,但辦公環境相對寬鬆。你們坐的椅子,要麼是舒服的轉椅,要麼是符合人體工學規律的辦公椅。但你們的孩子每天要坐在硬後備上,從早晨八點學習到下午四五點,還要付出腦力勞動,認真聽講、完成作業。」這位班主任老師,其實是希望家長能有一些代入感,懂得換位思考,理解孩子的辛苦和承受的壓力。

從教30多年,我越來越覺得,現在的學業對初中生的能力要求越來越高。就拿中考來說,考試形式一直在變革之中,陸續增加了體育、理化實驗操作考試、英語聽說測試等內容,希望考察學生知識積累之外的綜合素養和能力。不得不承認,現在的學生綜合素養越來越好,孩子們積累的知識和常識,有時候甚至比老師還多。

如今,社會上還流傳這樣一種說法,稱「中考甚至比高考挑戰更大」。這種說法,也有一些道理。要知道,初三學生本身就處於青春期,看似個子高高的,但身體、心理各方面的發育並沒有完全成熟。想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安排好學習和複習的節奏——對一名只有十五歲左右的孩子而言,並不是易事。這種掌控的難度,甚至超越了高三考生。此時,家長的理解和陪伴就顯得十分重要。

初中學段的班主任和任課教師,尤其知道家庭對於孩子的重要性。以我們學校為例,進入初三以來,學校圍繞家長如何陪伴孩子度過初三這段特別的時光,召開了三次家長會。我們特別強調「晚餐文化」,學校鼓勵家長再忙也要陪伴孩子吃一頓晚飯,因為晚飯時光是家長和學生分別忙碌了一天后最放鬆的時間,也是親子之間交流、談話最自然的時間。尤其當孩子處於一個人生的關口時,家長可以自然地在餐桌上講一講自己的中考、高考故事,講講自己在面臨重要選擇時是如何思考的等等,引導孩子樹立信心,為今後的學習和發展做一些長遠規劃。

所謂「家有考生,各盡所能」,孩子在考場上戰勝試題,家長則要做孩子最堅強的後盾。中考很重要,但也沒那麼重要。家長要關心孩子,但不要太關注;要送祝福,但不要給壓力。父母真正要做的,是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孩子疲憊時,給他們減減壓;孩子煩躁時,給他們寬寬心;孩子遇到困難時,給他們鼓鼓勁……孩子每一個成長的瞬間,父母都用心地陪他們走過,必將收穫一個美好的未來。

中考之後的選擇,要有「預見未來」的規劃

胡傑(上海市進才中學校長)

■絕大部分學生並不會因為中考失利,就此陷入人生的「滑鐵盧」。畢竟,孩子未來的求學路、人生路還很長,有很多不確定性,有很多機遇在等待他們

中考的選擇,是十四五歲的少年在自主意識、獨立意識初步形成後的一次人生初選擇。

又到一年中考時。今年,我想跟考生和家長聊聊「選擇」。

中考的選擇,是十四五歲的少年在自主意識、獨立意識初步形成後的一次人生初選擇。

中考之後的路怎麼走?確實,如果選好了,他們可能會順利地走完高中、進入大學,甚至會成為孩子一生「開掛」的起步;但即便沒選好,走上一段彎路、經歷一點波折,絕大部分學生並不會因為中考失利,就此陷入人生的「滑鐵盧」。畢竟,孩子未來的求學路、人生路還很長,有很多不確定性,也有很多機遇在等待他們。所以,中考之於孩子一生的影響,其實沒這麼大。

很多家長和考生可能已經意識到,當下,選擇的能力,越來越重要。從基礎教育階段選擇就讀的學校,到中考時填報心儀的高中,再到讀高中後選擇高考加試科目,進大學後選擇專業以及未來選擇就業方向、工作崗位……我們的一生,似乎都在不停地作出選擇。有人甚至說,學得好不如選擇得好。選擇,有時候確實會改變人們前進的方向。

對於初三考生而言,中考之後,究竟該做出怎樣的選擇,結合這些年的任教經驗,這裏給大家提出三點建議:

一是眼光放長遠,要有「預見未來」的規劃。升學關乎個人成長,但要看到,個人的成長一定是與經濟社會發展相聯繫,故而我們在作出選擇之前,要放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考量。將來選什麼專業,從事何種職業,也應該是從中考就需要考慮的問題。進入高中後,就要面臨高考「小三門」科目的選擇,而這個選擇會影響到未來大學攻讀的專業。從近期教育部和高校發佈的消息來看,高校理工農醫等專業的招生比例有所提高,未來就業的適應性會比較有優勢。

中考後,考生可以根據各自的學情和興趣愛好,選擇市實驗性示範性高中或者區實驗性示範性高中,上海還在打造特色普通高中,總體來看,現在留給考生的選擇很多元。

二是做適切的選擇,不一定追逐「最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和特長,並非一定要考入所謂的「四校八大」才算成功。對一部分學生而言,與其瞄準所謂的「頭部學校」,不如選擇一所更適切個人發展的學校。

考生在填報中考誌願時,當然可以把目標設定得高一點,報考那種自己「跳一跳夠得著的」高中。而且,由於上海中招實行名額分配到校和名額分配到區政策,政策紅利的釋放也可以幫助一些考生達成目標。但要提醒的是,即便有的考生在中考時「撿漏」成功,心裡也要清楚:去了一個與自己學習水平差距較大的學校,今後必須要加倍努力才行。相比之下,選個自己合適的學校,將來報考一個自己喜歡的專業,這樣氛圍友好的學校,或許是更好的選擇。

三是要遵從內心。孩子初中畢業時,自我意識已形成,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此時,父母要在理性分析、民主協商的基礎上,和孩子一起面對升學選擇題,填好誌願表,規劃孩子未來的發展之路。畢竟,讀書是孩子自己的事。而且要提醒家長的是,從近幾年大學專業冷熱的切換程度來看,高中畢業生的選擇不再像過去那樣高度集中在金融、計算機等幾個熱門專業,更多的人會從興趣出發,關注一些小眾專業。步入人工智能時代,不同行業之間的沉浮變化只在瞬間,我們無法預判未來哪些行業一定「長紅」,所以在孩子求學這件事上,應該懂得放手,選擇自己所愛,才是最好的職業。      

文:陸振權 金琪 胡傑

圖:除署名外均為校方供圖

編輯:施薇

責任編輯:樊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