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曙光 | 作為電影之城的上海:歷史與未來

上海,這座東方的璀璨明珠,自古以來便是文化繁榮的沃土。在這片充滿活力與創意的土地上,電影藝術以其獨特的魅力,書寫著屬於這座城市的輝煌篇章。如今,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科技的進步,上海電影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蓄勢待發,向著更加廣闊的未來邁進。

早期上海電影的輝煌歷程

上海電影早期的起步是在一個開放、多元、競爭激烈的環境中逐步發展起來的。

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園開始了中國第一次電影放映。1913年,中國人自辦的第一家電影公司「新民公司」在上海成立,並拍出了中國第一部無聲黑白短故事片《難夫難妻》。許多電影公司在上海創立併發展壯大,不僅出品了大量的影片,還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電影人才。同時,美國著名的電影公司如米高梅、環球、華納等也在上海設立分公司,使得早期上海的電影產業更加多元化和國際化。

1949年11月16日,上海國營電影製片機構——上海電影製片廠正式成立,自此,上海的電影事業發展,迎來了新面貌,邁上了新台階。

值得一提的是,得益於上影廠一批老電影藝術家的積極倡議,1993年上海國際電影節最終成功舉辦,這是中國首個獲得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認證的國際A類電影節。以電影為橋樑,上海國際電影節不僅致力於持續深化各國、各民族、各地域電影文化之間的交流與互鑒,也提升了中國電影的國際影響力。

早期的上海電影就呈現出一種開放、多元的文化特色。電影類型多樣,產量也非常大,這種特色在後來的上海電影中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和傳承,形成了獨特的海派電影文化。此外,上海電影注重創新,不斷嘗試新的拍攝手法、敘事方式和表現手法,為中國電影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的發展,上海電影人敏銳地捕捉到新的社會現象和時代精神,創作出了一批反映現實生活、揭示社會問題的影片。這些影片不僅在內容上具有新意,而且在藝術表現形式上也進行了大膽的創新。

上海電影還積極引進和吸收國外先進的電影製作技術和經驗,不斷提高自身的製作水平和藝術品質。無論是在影片的數量還是質量上,這一階段的上海電影都取得了顯著的成就,為中國電影的發展樹立了新的里程碑。

新世紀後的上海電影產業

步入新世紀以後,上海電影產業鏈經歷了前所未有的變革與發展,形成了集製片、發行、放映、衍生品開發等為一體的完整產業生態鏈。這一變化不僅體現了上海電影產業的強大實力與活力,也預示著中國電影產業的未來發展方向。

在製片環節,上海憑藉雄厚的資本和人才優勢,吸引了眾多國內外優秀電影製作團隊前來合作,推動了上海電影製作水平的提升。

發行和放映環節是上海電影產業鏈的又一重要組成部分。上海擁有完善的電影發行網絡和放映體系,覆蓋了線上線下多個渠道。通過與其他地區的合作與聯動,上海電影得以迅速進入全國乃至全球市場,並通過積極推廣數字化放映技術,提升觀眾的觀影體驗。

衍生品開發是上海電影產業鏈的又一亮點。上海電影產業通過深入挖掘優秀IP資源,開發了一系列具有市場潛力的衍生品,不僅為觀眾提供了更多與電影互動的機會,也為電影製片公司帶來了可觀的收益。

新世紀後的上海電影產業還呈現出幾個特點:

國際化趨勢明顯。上海電影產業積極加強與國際電影界的交流與合作,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經驗,推動本土電影走向世界。

數字化和智能化水平不斷提升。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應用,上海電影產業在製片、發行、放映等環節都實現了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這不僅提高了產業效率和質量,也為觀眾帶來了更加便捷和個性化的觀影體驗。

注重文化內涵的挖掘和表達。上海電影產業在追求商業成功的同時,也注重文化內涵的挖掘和表達。通過創作具有深度和內涵的電影作品,傳遞正能量和價值觀,提升文化軟實力。

同時,上海還積極扶持本土電影創作,鼓勵電影人挖掘和表達本土文化,為觀眾帶來更具內涵和深度的作品。

總的來說,新世紀後的上海電影產業在不斷創新和發展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優勢,為上海城市的經濟地位和國際化程度作出了重要貢獻。同時,上海電影產業也面臨著一些挑戰和問題,如市場競爭激烈、人才短缺等,需要持續努力和改進,以實現更加穩定和可持續的發展。

上海電影未來發展前景

面對新的時代機遇與挑戰,上海電影要在保持傳統優勢的基礎上,積極佈局未來發展,以技術創新、優質內容、文化傳承與創新、國際合作與交流、市場拓展與品牌建設、人才培養與引進等多方面為核心,力求實現更為全面和深入的發展。

第一,技術創新將引領上海電影的未來發展。上海電影行業需不斷借助先進的拍攝技術、後期製作技術以及數字化放映技術,提升影片質量和觀影體驗。積極探索新的製作技術和表現方式,為觀眾帶來更為震撼和真實的觀影體驗。

第二,優質內容始終是上海電影的核心競爭力。首先要繼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創作出更多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優秀作品。此外可繼續推動題材的多元化和類型的創新,探索出更多類型的影片,以滿足不同觀眾群體的需求。與此同時,要注重挖掘上海本地文化和故事,打造具有上海特色的電影品牌。

第三,在文化傳承與創新方面,要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結合現代審美和表達方式,創作出具有中國特色、時代特徵的電影作品,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第四,國際合作有助於中國電影更好地融入全球電影市場,提升國際影響力。未來需進一步加強與國際電影市場的交流與合作,引進國際先進的製作理念和技術,從而提升上海電影的製作水平。

第五,上海電影學派的提出、深入闡釋,有助於上海電影的文化自覺、美學自覺,也有助於上海電影的市場拓展與品牌建設。上海電影要積極開拓國內外市場,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電影產業集群。

第六,人才是電影產業的核心競爭力,人才培養與引進是上海電影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上海電影行業需要重視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建立完善的人才培養機制,為電影創作和製作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同時,加強團隊建設,形成具有凝聚力和創新精神的電影製作團隊。

上海電影以其深厚的歷史底蘊,獨特的文化特色,開放、創新、包容的精神和敏銳的市場洞察力,不斷探索新的創作理念和表達方式,續寫上海電影更加輝煌的篇章。在中國電影色彩斑斕、豐富多元、動態平衡、共同發展的版圖上,上海電影依然是最閃亮的一個板塊;上海電影基因也會以其巨大的內生動力助推中國電影實現可持續、高質量、集約化發展,助推中國電影從大國走向強國。      

文:饒曙光(電影理論家、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

圖:王竟成

編輯:施薇

責任編輯:邢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