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出心中的沙漠,SEE基金會荒漠化防治科普活動走進中國科技館

新京報訊(記者秦冰)6月17日是第30個世界防治荒漠化與乾旱日,值此之際,6月15日,北京市企業家環保基金會(以下簡稱「SEE基金會」)在中國科學技術館組織開展了一場以「荒漠化防治科普」為主題的青少年體驗活動,旨在通過生動有趣的講解和互動,向大家傳遞荒漠及荒漠化相關知識點,從而關注荒漠化防治相關工作。

SEE基金會工作人員和小朋友們合照。 新京報記者 秦冰 攝SEE基金會工作人員和小朋友們合照。 新京報記者 秦冰 攝

活動現場,SEE基金會工作人員精心準備了「荒而不蕪的荒漠」 「沙塵暴申冤記」兩節荒漠化防治科普互動課,針對荒漠植物和沙塵暴進行科普。「在課上帶領孩子們認識各類荒漠種子,比如梭梭、檉柳等,可以讓孩子們深入瞭解荒漠生物多樣性和荒漠地區的自然現象。」現場工作人員說。

課程臨近尾聲時,工作人員帶領孩子們DIY手工繪畫,畫出心中的沙漠。此外,還特別設置了公眾互動體驗區,以觀展和互動答題的形式,讓現場公眾都參與到荒漠化知識探索當中。

工作人員從內蒙古阿拉善盟帶來的沙漠植物標本。 受訪者供圖工作人員從內蒙古阿拉善盟帶來的沙漠植物標本。 受訪者供圖

據悉,SEE基金會成立於2008年,由阿拉善SEE生態協會發起成立。該基金會以環保公益行業發展為基石,聚焦荒漠化防治、氣候變化與商業可持續、生態保護與自然教育、海洋保護四個領域。

自然教育是SEE基金會荒漠化防治重要的策略之一。自2018年起,荒漠化防治自然教育以當前荒漠生態景觀和相關環境議題為依託,逐步打造以荒漠化為核心的自然教育體系,引導公眾重新審視荒漠、荒漠化、荒漠生態系統,建立公眾與荒漠間的深層鏈接。

據瞭解,目前,SEE基金會已在全國各地開展各類荒漠化防治科普活動250餘場,線下累計有1.3萬人次參與,線上傳播超千萬次。

編輯 彭衝 校對 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