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國高質量發展)大連造船如何摘取造船業桂冠的第二顆明珠

中新社大連6月17日電 題:大連造船如何摘取造船業桂冠的第二顆明珠

作者 李紫薇

航空母艦、大型LNG運輸船、豪華郵輪,被稱為造船業桂冠上的「三顆明珠」。

航母「遼寧艦」和「山東艦」的交接入列,讓中國船舶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連造船),摘得了第一顆明珠。

今年5月27日,大連造船建造的17.5萬立方米大型LNG運輸船首製船的順利出塢,讓大連造船向第二顆「明珠」邁進了一步。

近日,記者走進大連造船,探訪中國航母的「出生地」,如何攻克下一個技術關口。

6月15日,中國船舶大連造船首製大型LNG運輸船。中新社記者 韓海丹 攝6月15日,中國船舶大連造船首製大型LNG運輸船。中新社記者 韓海丹 攝

能夠與航母齊名的大型LNG運輸船究竟是什麼?又究竟為何能夠被稱為「明珠」,大連造船LNG運行部負責人毛海波給出了他的答案。

「這艘LNG船的全稱是液化天然氣運輸船」,毛海波指著還在建造中的船說道,「船的貨艙總艙容17.5萬立方米,一次滿載,可滿足整個大連市工業與民用一個半月的使用需求。」

如果說運載體量是LNG運輸船被稱為「明珠」的一個原因,那麼運輸技術則是讓它位列「明珠榜」第二的緣由。

「船要運載零下163攝氏度的液化天然氣,如果造成泄露,即使是一星半點,那也會造成船板易脆開裂,而引發毀滅性爆炸」,毛海波用數據進一步講解,「儲存液化天然氣的液貨艙的主屏蔽層是由1.2毫米厚不鏽鋼薄板銲接,總長度達4.7萬米,誤差不能超過0.3毫米,要做到零漏點和零缺陷。」

6月15日,手工銲接培訓區域,培訓教師正在檢查學員的銲接板。中新社記者 韓海丹 攝6月15日,手工銲接培訓區域,培訓教師正在檢查學員的銲接板。中新社記者 韓海丹 攝

龐大的工程總量,嚴苛的技術難度,對銲接的工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保證LNG貨物圍護系統施工關鍵工序粘連和銲接對作業人員的專業技能要求,公司專門建設了LNG綜合培訓中心」,大連造船LNG運行部培訓主管王思聰介紹。

走進培訓中心,佔據大半面積的便是手工銲接培訓區域,「接觸液化天然氣的主屏蔽層是由材質為304L的不鏽鋼銲接製成,」王思聰介紹道,「學員需要在一塊不鏽鋼板上練習六個位置的銲接,左側銲接、仰位、平焊等等,全面模擬實船的銲接工況。」

在手工銲接培訓區域中有24個工位,每個工位上的學員都實行老帶新的培訓機制,「從一個初學者到完全成熟取證並工作,大約需要三個月時間」,王思聰表示,「一個培訓週期內可完成貨圍專業銲接工40人的培訓取證工作,持續不斷地為大連造船LNG運輸船的建造輸送人才。」

按照計劃,這艘LNG首製船將於明年9月交付。截至目前,大連造船拿到的LNG運輸船訂單數量不少,這也表明其已經形成LNG運輸船批量建造能力。(完)

【編輯:劉陽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