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5612!滿載故事的綠皮車上,每個人都找到了自己的路

72歲的重慶南站里,每個人心中或許都會有一趟屬於自己的綠皮慢車,承載著各自的青春與夢想。6月14日10時20分,重慶南站始發了最後一趟5612次綠皮慢車。

儘管這趟綠皮火車,慢悠悠,晃悠悠,但並不妨礙乘客們對往日嘈雜、擁擠「慢火車」的回憶。在這列裝滿不同人生的綠皮車上,每個人都找到了自己的路。

這是通勤之路

72歲老工人:「以前幾乎每天坐著上下班,現在成旅遊打卡路」

14日早上9時50分,重慶南站站台,72歲的陳先生和幾位同齡老友,登上了5612次綠皮火車。他們都是重慶57中的同班同學,相識60年了。他們這次去銅罐驛玩,下午再坐返程火車回重慶南站。陳先生搖著紙扇,熱絡地與同伴聊起往事:「四十幾年前,我在永川一家工廠上班,經常坐這趟綠皮慢車。那時車廂天花板上掛著搖頭風扇,現在都是空調車了。時代變化真快啊!」

陳先生(左二)等4人都是重慶57中的同班同學。上遊新聞記者  冉文 攝陳先生(左二)等4人都是重慶57中的同班同學。上遊新聞記者  冉文 攝

坐在陳先生身旁的張先生也加入了回憶:「我以前在重慶機床廠上班,每週末都要先到菜園壩坐綠皮慢車,然後在伏牛溪站下車,再坐船到江對岸的道角,上岸就是廠區單身宿舍。那段路程,現在想想,真的是充滿回憶。」

靠窗的劉先生戴著白色鴨舌帽,顯得精神矍鑠。他笑著說:「你們兩個坐綠皮車的次數,還沒我多呢。我在茄子溪重慶肉類聯合加工廠工作,基本上天天坐綠皮慢車上下班。那段鐵路是我的通勤線,現在竟然變成了旅遊打卡路了。」

這是回憶之路

50多歲乘客:「學生時代淘氣逃票,現在非買不可」

10時17分,50多歲乘客遊先生剛一落坐,就問鄰座:「你買車票沒得?我到銅罐驛下,說是還有3分鐘發車了,可以上車後再補票,我就上來了。過會兒找誰補票哦?」

50多歲乘客遊先生講述逃票故事,眼裡閃爍著光芒。上遊新聞記者  冉文 攝50多歲乘客遊先生講述逃票故事,眼裡閃爍著光芒。上遊新聞記者  冉文 攝

當得知有列車員來辦補票手續後,他才放下心來。「你們知道嗎,以前坐慢火車最好耍事情是什麼?」回憶起學生時代,遊先生眼裡閃爍著光芒:「以前坐慢火車,最好玩的事情就是逃票。父母給了車費5毛錢,我們卻把錢拿去買零食。所以經常與列車員、站台工作人員‘躲貓貓’。」

他說:「我父母在銅罐驛的氮肥廠上班,我就在銅罐驛冬筍壩讀小學和初中。那時,我們一幫工廠子弟平時坐火車往返茄子溪和銅罐驛。在列車上遇到查票就倒霉了,因為列車員從兩頭往中間查,他們把廁所門鎖了,我們沒地方躲,就‘團滅’了,只有掏錢補票。但是短途查票的機率很小,到銅罐驛站下火車後被查的機率大。每次出站幾乎總有一個娃兒落網。如果一個人被逮到,那麼就有時間差,其他娃兒趁機跑路。當時覺得很好玩嘛。被逮到就要遭補票,如果荷包里有錢且運氣好,只補從茄子溪站到銅罐驛站車費。運氣差的,就要從始發站菜園壩站補起。如果荷包里沒錢,就被拎到辦公室罰站,站半個多小時餓一頓中午飯,才放人走。」

時過境遷,遊先生談起以前的各種逃票故事,令在座的乘客紛紛側目。「學生時代淘氣愛逃票,現在讓我不買票就上火車,我是不幹的,非買票不可。」遊先生說:「我已經50歲了,畢竟人已經不一樣了嘛。」

這是職業之路

59歲列車員:「客運鐵路一天天大變樣,可惜我明年退休了」

10時20分,5612次列車從重慶南站出發。

54歲的胥斌,是5612次列車的列車長,已經在客運段工作了33年。每次跑車,他必須清晨5時40分起床,從渝北區乘坐公交和地鐵,再步行七八分鐘到達重慶南站;早上8點鍾到崗,準備當天的工作。胥斌說:「今天我們班組到崗13人,除了一個42歲的,其他都是50歲以上。」

5612次列車的列車長胥斌在巡查車廂。上遊新聞記者  冉文 攝5612次列車的列車長胥斌在巡查車廂。上遊新聞記者  冉文 攝

列車出發,他照例開始巡查各車廂,列車七個多小時將到達四川內江站。上遊新聞記者從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獲悉,由於運行圖調整,6月15日零時起,成渝鐵路線上的5611/5612次(慢火車)起點站,將由重慶南站調整為江津站。成渝鐵路重慶至江津段擴能工程進入全面開工階段;改造完成後,將實現「一站一風景、站站有特色」。

胥斌說:「這趟慢火車是沿線老百姓出行的交通工具之一,我們班組都是經驗豐富的老列車員,乘務工作細心負責,能和乘客打成一片。我們希望這趟列車繼續開行下去,成為一個品牌,持續帶動沿線經濟社會發展。」 

列車員劉嘉川59歲,明年他就退休了。上遊新聞記者  冉文 攝列車員劉嘉川59歲,明年他就退休了。上遊新聞記者  冉文 攝

胥斌巡查到4號車廂,一名戴眼鏡的列車員正耐性地向乘客解釋:「今後你還是可以坐火車到銅罐驛耍的。重慶到銅罐驛區間馬上要翻修改造,今後這段路耍事多得很。」胥斌指著這名列車員說,他就是班組年齡最大的,明年退休。

劉嘉川59歲,在鐵路客運段幹了40年。他說:「1984年參加工作,見證了鐵路客運列車的發展過程。以前夏天車廂內溫度高達50攝氏度,我們幾個列車員動都不敢動,汗流浹背。現在車廂有空調,乾淨整潔,乘坐起來舒適度好了很多。客運鐵路一天天的大變樣,可惜我明年就退休了。」

這是回家之路

32歲年輕媽媽:「拍下孩子坐火車照片,今後做影集當嫁妝」

11時10分,列車到達銅罐驛站。不少短途旅遊的乘客陸續下車,車廂漸漸安靜下來。一位女士抓住這難得的機會,給女兒拍了幾張照片,記錄下慢車上的珍貴時刻。

32歲的權女士和她2歲的女兒。上遊新聞記者  冉文 攝32歲的權女士和她2歲的女兒。上遊新聞記者  冉文 攝

這是32歲的權女士,以及她2歲的女兒。「我家在江津白沙站旁邊。從火車站到家門口,爬個山坡就到。」權女士回憶:「以前火車是我們家的主要交通工具。我從7歲開始就坐這趟綠皮火車,在白沙站與主城之間往返,坐了25年。」

14日,權女士回娘家幫父親掰包穀,希望記錄下小女兒的成長過程。她說:「在火車上我給孩子拍了幾張照片放在雲盤里,等孩子長大出嫁時,我要把她成長過程中有意義的照片,做成一套影集送給她。」

坐在她後排的唐師傅搭話道:「你是回家掰包穀,我是回家摘花椒。家裡的花椒豐收了,你們來耍嘛,免費摘,隨便摘。」

59歲的唐師傅。上遊新聞記者  冉文 攝59歲的唐師傅。上遊新聞記者  冉文 攝

今年59歲的唐師傅也是江津人,家裡種植花椒和橄欖等經濟作物。他向權女士算了一筆經濟賬。商販在家門口收花椒,前段時間是2.5元/斤,現在是2.3元/斤。如果他自己摘花椒坐火車運到城里賣,5元/斤,車費10元,往返才20元。這是筆划算的買賣。「但是花椒太多了,要拿很大的箱子上下火車轉運,太麻煩了!」

精明的唐師傅還向權女士透露一個細節,做橄欖這種經濟作物收入也可觀。今後找幾個老鄉一起組團,喊車集體運送到主城賣,既經濟又省力。

這是旅遊之路

65歲拄拐老人:「今後有機會,爭取坐頭班旅遊列車」

11時50分,列車到達江津站。

65歲的老人史沁川,拄著雙拐緩步走下火車。他說:「我特意提前一天坐火車去重慶住一晚,趕今天6月14日的火車,從重慶南站回江津。我就是想保留一張有自己名字的車票作為紀念。」

65歲殘疾老人史沁川特意提前一天去重慶住一晚,趕今天的火車。上遊新聞記者  冉文 攝65歲殘疾老人史沁川特意提前一天去重慶住一晚,趕今天的火車。上遊新聞記者  冉文 攝

史沁川喜歡旅遊。一路上,他聽著乘客們聊起曾經乘坐綠皮慢車的往事,感歎道:「這真是一輛滿載故事的列車。」他期待著重慶站至江津段擴能改造快點竣工。「今後有機會的話,我爭取乘坐投用後的頭班旅遊列車。」

11時54分,列車駛離江津站,帶著旅客各自的回憶和故事開往終點。5612次綠皮慢車即將結束這段路程的歷史使命,但它承載的故事和記憶,將永遠留在人們的心中。

每一段旅程都有終點,但回憶將永遠陪伴我們,帶給人們溫暖和希望。

新聞多一點》

老成渝鐵路增建二線,開行公交化和旅遊列車

據瞭解,成渝鐵路是連接四川省與重慶市的國鐵Ⅰ級客貨共線鐵路,1950年6月15日在成都舉行了成渝鐵路開工典禮,1952年7月1日建成通車。作為新中國成立後自主修建的第一條鐵路,成渝鐵路重慶站至江津段現狀為單線鐵路,至今已運營近72年,各項功能逐步減弱。為了在傳承歷史文脈的同時讓成渝鐵路發揮新作用,老成渝鐵路迎來變身。2020年12月25日,重慶至江津段擴能工程先期工程動工,重慶站(菜園壩火車站)於2022年6月20日停用。

2024年6月15日零時起,全國鐵路將實行新的列車運行圖。調圖後,成渝鐵路5611/5612次運行區段由重慶南至內江,調整為江津至內江。重慶南站至江津站間從6月15日停辦客運業務,至此改造工程進入全面開工階段。此次擴能改造的是重慶站至江津段,全長61公里,改造項目在充分利用既有單線的基礎上,採用沿既有線增建二線、增設車站、九龍半島截彎取直的方式進行。建成投用後,可覆蓋人口約127萬,平均站間距縮短至4公里左右。將充分發揮市域鐵路公交化功能,開行公交化和旅遊列車,成為沿線市民出行的重要交通方式之一。

上遊新聞記者 馮盛雍 黎靜 冉文  影片編輯 何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