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坪如何應對大雨積水?記者實探機場防汛

冬天的雪,夏天的雨,對於機場來說都是一場硬仗。根據預測,今年汛期北京市降水偏多且分佈不均,總體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多一至兩成,較2023年同期偏少一至兩成。

機場是防汛的重要點位,如果機坪受到降雨侵襲出現排水不暢,將影響飛機起降,進而影響旅客出行。機場如何防汛?近日,記者走進首都機場,探尋機場防汛的秘密。

機坪內高外低利於排水

雨水如何「離開」機場?很多旅客非常熟悉首都機場的外觀和各個航站樓的功能,但是很少有旅客會發現機坪地面有小小的弧度,這種特殊設計就是為了防汛。

舉例來說,當飛機滑行至跑道,如果旅客透過舷窗往外看也許會發現,跑道會呈現兩邊低、中間高的特點,當然,由於坡度十分「隱蔽」,旅客如果不是特別留心,很難發現這個小秘密。

首都機場運行控制中心主管劉誌鵬介紹,飛行區整體地勢由西北向東南方向逐漸降低。東雨水調節池,也就是東湖,位於01/19跑道南端飛行區地勢最低點,東雨水調節池警戒水位為23米,湖頂高程為23.8米,01/19跑道南端高程為25.5米,因此與東雨水調節池湖頂高程相差1.7米,這樣有利於雨水從跑道流向調節池。

6月17日,北京首都國際機場,根據不同的停機位,飛機的前面或者後面設有排水渠。新京報記者 陶冉 攝6月17日,北京首都國際機場,根據不同的停機位,飛機的前面或者後面設有排水渠。新京報記者 陶冉 攝

看似景觀湖,實為雨水調節池

首都機場有兩湖,一為西湖,一為東湖,位於機場兩側。前者位於機場外圍,因景美且能拍攝大飛機起降,早已成為飛友們的最佳取景地,而後者則相對「默默無聞」,但作用舉足輕重。

從防汛的作用來看,東湖和西湖均為首都機場的雨水調節池。西湖通過「細水長流」的方式減輕機場東側排水壓力,最終將雨水排至小中河。東湖位於東跑道南端,分為北湖和南湖,其中北湖彙集飛行區內雨水,南湖彙集公共區內雨水,均使用強排方式進入小中河。

記者在東湖採訪時,工作人員正在完成湖內雜物的再次清掏。湖水清澈,岸邊綠草茵茵,清掏雜物不僅是為了保潔湖面,更重要的是讓東湖在汛期承接雨水時更通暢。

北京首都國際機場,東湖位於東跑道南端,分為北湖(左)和南湖。新京報記者 陶冉 攝北京首都國際機場,東湖位於東跑道南端,分為北湖(左)和南湖。新京報記者 陶冉 攝

東湖又分為南湖和北湖,南湖和北湖中間有一道閘口,平時閘口處於關閉狀態,但在汛期來臨前,它將完成例行「體檢」。首都機場飛行區管理部場道管理模塊助理班忠民介紹,當南湖水位高於北湖水位且大於20釐米時,可打開南、北湖連通閘門,使南湖部分雨水進入北湖,以減緩南湖水位上升速度。當北湖水位高於南湖水位時,須及時關閉南、北湖連通閘門,以防止北湖雨水進入南湖,避免對南湖上遊彙水區域造成影響。

在去年的強降雨過程中,泵房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東湖泵房工作人員李長紅回憶說:「去年那場大雨,南湖和北湖水位上漲迅速,我們盯著水位,及時啟動水泵,必須讓水盡快排出去,保障不會對飛行區造成影響。」

首都機場飛行區管理部運行管理模塊助理王梓介紹,飛行區現有閘門5座、泵房15座,共有水泵52台。汛期來臨前,已完成所有泵房檢查,完成起泵電流、接觸器、熔斷器、變頻器、水泵維保、格柵維保、閘門維保等相關準備。

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工作人員清理湖面旁的雜草。新京報記者 陶冉 攝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工作人員清理湖面旁的雜草。新京報記者 陶冉 攝

設置首閘,防雨水

據介紹,溫榆河和小中河肩負機場排水重任,其中四分之一的彙水流入溫榆河,四分之三的彙水流入小中河,因此,小中河的任務更加艱巨。此外,由於小中河還承擔著周邊村鎮、企業的排水,因此當瞬時降雨量過大、持續時間較長,小中河排水面臨的壓力不小。

為緩解機場排水壓力,防止河道雨水倒灌,順義區設置了小中河首閘,在順義區石門市場附近,通過調整首閘減輕小中河河道排水壓力。也就是說,首閘開啟,雨水流向下遊,進入小中河;首閘關閉,雨水則被分流至潮白河,保障機場排水安全。

此外,為了實現精準防汛,首都機場與高校聯合開展防汛能力評估,對首都機場區域的地形、管網和徑流等進行全面的現場勘測,並評估管網、泵房的運行狀況。在此基礎上,對首都機場各項防汛數據計算並建模研究,得出首都機場能夠保障的小時極值雨量、過程極值雨量,科學評估今場的整體排水、防汛能力。

同時,首都機場還上線了智能防汛系統,該系統囊括機場所有泵房,雨水管線的主要走向、排水口等關鍵點位,智能防汛系統實時展示這些點位的信息,使機場防汛的整體把控和後續處置更加有效。

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工作人員在泵房內檢查設備。新京報記者 陶冉 攝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工作人員在泵房內檢查設備。新京報記者 陶冉 攝

■知道多一點:首都機場防汛能力怎麼樣?

首都機場防汛基礎設施按照水利行業的排澇標準以及市政行業的排水標準進行建設。其中,首都機場區域排澇標準主要依據水利部《城市防洪工程設計規範》,首都機場3號停車樓、3號航站樓按照50年一遇降水設計,其餘基礎設施按照20年一遇降水設計。地下管網排水標準主要依據住建部《城鎮給水排水技術規範》,按照5年一遇降水設計。首都機場整體防汛區域由一號、二號、三號航站樓、飛行區及周邊公共區域組成,面積約2200餘萬平方米,整體排水系統外圍和順義區排水系統相連通。

場外圍首都機場排水河流為西南部的溫榆河及東區的小中河,防洪標準依據水利部《城市防洪工程設計規範》,其中,溫榆河防洪標準按照50年一遇洪水設計,小中河首都機場段防洪標準按照50年一遇洪水設計,其餘位段按照20年一遇洪水設計。

新京報記者 吳婷婷

編輯 白爽 校對 陳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