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吃九頓也不膩?沉浸式體驗延吉一日

延吉最吸引你的是什麼?被問的朋友們十個有九個回答:美食!

說來也怪,許多美食可以標準化複刻,無分地域。而延吉美食那是必到當地吃,才更有那份滋味。不知道是不是我的刻板成見,但是也聽到不少人這麼說。

初夏時節,記者坐上去延吉的高鐵,去採訪、體會延吉一日可以帶來哪些美好。

奔向延吉的最美高鐵。楊暘/攝奔向延吉的最美高鐵。楊暘/攝

車窗外閃過山巒、田野、星羅棋布的稻田、絨絨綠草上的牛群,這個被稱為最美高鐵的線路,一路如畫相隨。略遺憾的是,隧道很多,美景成為插播的廣告,一路凝目不瞬,看不夠。

延吉是吉林省延邊北韓族自治州首府,地處吉林省東區,長白山脈北麓。風光秀美,別具風情。

「延吉恐保殊國」「延大網紅牆」「逛吃水上市場」……距離長春高鐵站車程2小時30分左右、距離長白山高鐵站車程1小時40分鐘左右、自駕則1小時左右即可抵達長白山,交通便利的延吉在區域旅遊帶動下,近年來已成為新晉網紅城市,美景美食頻頻出圈。在中國北韓族民俗園里當一天「公主」,在延大網紅彈幕牆前,手持一杯印有「延吉」logo的咖啡拍一張照片已經成為一種時尚。

「嚐一嚐,我這打糕好吃。」「來,喝碗牛尾骨湯。」「嚐嚐米酒吧,我這米酒,全宇宙最好喝。」……清晨,在延吉,美好的一天從早市開啟。

早上不到8點,走進延吉人民公園東側的延邊東方水上市場。人群熙熙攘攘,熱情的攤主們先不是動員你買,而是讓你「嚐一嚐」。辣白菜、打糕、米腸、參雞湯……延吉的美食色香味俱全,顏值很高,濃烈氣息氤氳的早市會調動人的各種感官。

早市上的美食好吃又好看。孟海鷹/攝早市上的美食好吃又好看。孟海鷹/攝

參雞湯正在大鍋裡煮、牛尾骨湯已熬出牛奶般白湯、熱騰騰的各色蒸餃瑩潤飽滿、魚皮包飯色澤誘人、現場製作的打糕軟糯香甜,這條全長200餘米的早市,每個攤位都有特色。

早市上15元一碗的參雞湯。孟海鷹/攝早市上15元一碗的參雞湯。孟海鷹/攝

人太多,不少攤主趁著人流潮汐暫時退潮的空檔,背過身,抓緊吃點東西。賣米腸的吃自家的米腸,賣打糕的吃自家打糕。「自己做的東西自己吃,看來是對自己食物的質量充滿自信哦。」記者笑著問。「那當然,我們這真材實料,乾淨又衛生。」攤主們自信笑答。

早市里牛尾骨湯熬出了牛奶色。孟海鷹/攝早市里牛尾骨湯熬出了牛奶色。孟海鷹/攝

不少遊客都是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吃,惆悵的是太多了,簡直吃不過來。從大連來的王女士母女正挑選著美食,「每樣都想吃點,太好吃了,延邊的特色文化,我們感覺就是美食哦。」

在這個早市,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你只管選著吃,價格無需費心,它都是透明的。比如參雞湯都是15元一碗。在每個攤位前都放置著由延吉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統一製作的食品標價板,商品價位一目瞭然。

30多歲的範海燕站在攤位後面,麻利地盛起一碗參雞湯給客人,還不忘記叮囑一句,喝完免費添湯啊!

「既然來了,湯就喝飽飽的,喝得高高興興的。15元一碗參雞湯,可以免費添湯。」範海燕說,有客人最多加三次湯。而牛尾骨湯,有客人加了四次湯。這些湯最少熬10個小時,我半夜12點就來準備早市的食物了。在延吉,準讓你吃得飽飽的,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你吃不到,看不到的!

範海燕正在為顧客打包美食。 孟海鷹/攝範海燕正在為顧客打包美食。 孟海鷹/攝

製作這些傳統美食,充滿了人們的誠意,許多攤主都是像範海燕一樣從午夜就開始忙碌。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延吉美食的品相呈現,其背後是勤勞的品質和對生活的熱愛。

舌間帶動腳步。延吉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局長鄭成武說,早上水上市場只是吃的開始,遊延吉,不少人中間會不停地吃,甚至一天吃九頓。

在這裏,咋就能一天吃九頓也不膩?

冷面、泡菜、石鍋拌飯、烤串、烤肉、包飯、打糕、湯飯……百餘種北韓族美食總是令人聞之食指大動。立足優勢、做強特色,延吉不斷做精美食旅行金招牌。「全州拌飯」「順姬冷面」等品牌老店經常大排長龍,「辣拌花蟹」「奶油米酒」等網紅餐飲也倍受歡迎。延吉不夜城美食街、水上市場、延吉西市場等特色美食聚集地,贏得了眾多遊客的喜愛,近年來,延吉餐飲行業總體銷量大增。

「吉林的食材品質一流,有最好吃的大米、玉米、牛肉、雜糧雜豆,最好喝的礦泉水。要打造更杜特色美食街、美食城、美食打卡地,開展冰雪美食節、啤酒消夏美食節等系列活動,讓美食美景承載美好記憶。」在6月13到16日剛召開的吉林省旅遊發展大會上,吉林省委書記景俊海感慨吉林美食之美,還特別提到延吉,他說:在基層調研,我來到延吉早市,人山人海,不到9點,許多攤位就賣空了。許多外地遊客,成幾十斤的買。現在快遞方便,現場打包郵寄。(食物)口感清爽,清爽就迷人,吃就要吃出特色!

在早市吃得心滿意足,2小時後,轉場中國北韓族民俗園。

民俗園里到處是開心的旅拍「公主」。 權海蘭/攝民俗園里到處是開心的旅拍「公主」。 權海蘭/攝

還未進園,就看到街道兩邊一排排的旅拍店。據介紹,2022年民俗園周邊只有3家店,現在周邊有300多家店,全市則有600多家店。隨機走進一家店,一問,有一千多套衣服供選。店員說,手工做的、面料好的更貴。

現在,民俗,恐龍、足球等文體旅融合,成為延吉「網紅」打卡要素,一業興百業旺。

鄭成武說,「到延吉中國北韓族民俗園當一天‘公主’」帶火了旅拍,也帶火了相關產業,現在全市有化妝師上千人,攝影師總是人手緊俏。市人社局為此專門辦了免費的培訓班。北韓族民族服裝加工廠不僅前幾年的庫存清空了,而且銷量很火。門市房不再閑置,就連妝造卸妝也帶火了洗頭的服務。我春天時到乾洗店洗件羽絨服,都拖了好久洗不上。旅拍店乾洗的活太多,不急的羽絨服壓根排不上。

走進民俗園中,一派喜氣洋洋。來自成都的女生繆存麗身著白裙綠衣民族服裝,長辮子上是美麗的頭飾,正在和家人開心地影片:我穿的漂亮吧,這裏可好了。「298元,妝造,衣服,攝影師跟拍一條龍服務。精緻的妝容和頭飾,用了一個多小時,物超所值。」繆存麗說。

來自瀋陽的丹恩女士帶著兩個女兒來玩,7歲和3歲的兩個寶寶穿上民族服裝,正開心地在園內的米酒坊玩著水。丹恩女士則在找各種角度拍照,笑著說:「有特色!好看啊。」

民俗園里兩個小女生正開心地玩。 孟海鷹/攝民俗園里兩個小女生正開心地玩。 孟海鷹/攝

延吉具有特色鮮明的北韓族文化。為了讓人們更好體驗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民俗園把米酒、打糕非遺工坊等建在園內。

在園內的李香丹宮廷米糕店,林成男,北韓族傳統米糕製作技術傳承人,為我們展示他親手做的各式打糕。「我曾在國外留學,現在回到家鄉。既因為一份責任感,也因為家鄉有平台,有事業空間。做米糕很辛苦,從泡米到製作,每一步都要細心看著。您看這艾草糕,我跑了好多山頭才尋找到最好的艾草。」

精美的米糕,顏色都是來自於植物、食物。精美的米糕,顏色都是來自於植物、食物。

「這兩年,延吉旅遊火得不得了。」林成男說,生意挺好,我每天下班時,看到外地遊客打車,就順路免費搭載,我們延吉就是這樣熱情好客呀。

「對呀,延吉就是個溫暖的城市。」在政府部門工作的許先生對此深有同感:我在晚上拉過在路邊等車的一家三口。我們延吉人熱情到什麼程度呢?外地遊客沒做好攻略,到後發現一房難求,有的老百姓會讓他們到家裡住。還有不少誌願者自發到車站接遊客。這沒什麼,很自然啊。比如,有外地遊客坐下看菜單,坐隔壁吃的延吉本地人就會熱情地告訴他點什麼好吃。

充滿溫情的小城,憑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慢生活深呼吸,不斷以新場景刷新遊客體驗,同時,文旅新業態也在不斷激發著消費潛力。地道獨特的當地美食、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和民俗風情,延吉,以它獨特的魅力吸引著四面八方的遊客。

中午吃過美味烤串,下午去鄉下喝咖啡。

想不到吧,延吉,這個不到70萬常住人口的縣級市擁有1000家左右的咖啡館,如果換算成「每萬人擁有量」,得到的比例是上海的4倍多,被網民稱為「縣咖之王」,咖啡店遍佈城鄉。

我們從延吉市中心出發,不到20分鐘,就來到理化村的林中咖啡小屋。

是的,就是這麼近,在延吉,城市和鄉村就是這麼相親相近。

林中咖啡小屋,滿眼滿山的綠色,沁人心脾,沉浸在自然中的時尚氣息讓人沉醉。延吉是生態之城,市區三面環山,被布爾哈通河、煙集河兩河環繞,氣候宜人,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全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95%以上,是「天然氧吧」。

微風徐來,涼爽怡人。說到底,人還是個生物體,夏日涼風張開身體的快樂細胞,有著吉林省22℃度夏天的加持,才讓這一切更為美妙。

坐在林中咖啡店感受慢時光,看著孩子們嬉戲,大人們沉靜。不由得對當地旅遊總結材料成績單,有了更直觀感受——「現在,人們的旅遊需求多樣化,個性化,品質化。延吉充分發揮文旅資源稟賦,旅遊產品特色鮮明,縣域基礎設施不斷提升,2023年,以第4名的成績上榜全國熱門小眾目的地TOP10榜單。」

綠意環抱的林中咖啡綠意環抱的林中咖啡

戀戀不捨地告別林中咖啡的愜意,黃昏時分,我們來到延邊大學旁邊的可可黑咖啡店。店主金虎正在教授學員咖啡拉花。金虎說,從幾家發展到上千家,隨著全市咖啡店越來越多,需要這方面的技能人才,這些年,我已培訓了1000多名學員。外地人總是特別羨慕我們延邊的美食,說我們天天吃好吃的,過得咋這麼滋潤呢。所以呀,我們都愛延吉,哪也不去,就留在自己的家鄉。

學員趙海峰正熟練的拉花,他是延邊大學大二的學生,跟著金虎學了快一年了:很感興趣,能獨立操作了,未來大概率留在延吉,夢想去開一家自己的咖啡店。

來自瀋陽的大學生傅榮偉和舒詩涵說,延吉的人很友善,城市既有時尚感,又有煙火美食的鬆弛感。

的確,這就是延吉,現代化的大都市和小城的悠閑鬆弛感妙合無垠。濃鬱的民族文化特色、獨具特色的美食歌舞,生態山青水秀,城市和諧和美,充滿溫暖溫情。年青人越來越多,城市煥發勃勃生機。

近年來,延吉市委、市政府製定出台《延吉市「青年延吉」城市發展實施方案》,推出一系列住宿、餐飲、門票、公交等優惠活動,吸引眾多年青人集聚延吉。突出特色、打造熱點,借助網紅經濟新模式,網絡「種草」效應進一步催生了年青人崇尚個性、注重體驗的旅遊新趨勢。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延邊大學馬路對面的網紅彈幕牆流光溢彩。好多人在此打卡留念,這又催生了照相產業。33歲的王師傅正在給一位南方來的小美女拍照。「一晚上能照十多組,這裏很出片。我還另有工作,拍照是樂趣,既方便遊客,自己也開心。10元一張,價格很親民哦。」

離開彈幕牆,我們來到穿城而過的布爾哈通河畔。晚風輕漾,城市燈火輝煌,河水靜靜流淌,霓虹輝映波光,有飛機低低劃過,降落在延吉朝陽川國際機場。夏日裡,河畔是人們散步休閑的好去處。而到了冬天,河面冰封雪覆,這裏就成了冰雪樂園。

2024年端午節期間,延吉市接待國內外遊客約26.3萬人次,同比增長8.2%;實現旅遊綜合收入約3.4億元,同比增長9.7%。

「突出我們的特點,打造核心競爭力,小而精。做好我們自己的事情,過好我們的生活,不是刻意去營造 。」鄭成武說,延吉旅遊不是刻意去做什麼,更多的是呈現「我的生活」,讓人們去感受去融入延吉的生活。我們的幸福和快樂,會感染你!

美麗的延吉,布爾哈通河穿城而過。於長馨/攝美麗的延吉,布爾哈通河穿城而過。於長馨/攝

是啊,正如長白山大美而無言,真正打動人心的美好總是自然而然。

像延吉擁有鮮明個性一樣,吉林全省東中西三大板塊也是特徵鮮明、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東區群山巍巍、林海茫茫、虎嘯龍吟,1400公裡邊境線風光秀麗、人文薈萃、風情濃鬱,是全省冰雪遊、邊境遊、民俗遊的重點區域。中部沃野千里、江河蜿蜒、文脈厚重,繁華時尚的現代都市星羅棋布,恬靜自然的鄉村彰顯關東風情,發展觀光遊、休閑遊、鄉村遊優勢突出。西岸天高地廣、草原遼闊、河湖互濟,查干湖、向海、莫莫格鶴舞長空、漁牧興旺,生態遊、避暑遊得天獨厚。

而作為吉林旅遊東區版塊的延吉,正日益融入吉林省乃至全國旅遊全域發展大局中。

推動旅遊業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需要強化系統謀劃和科學佈局。近年來,吉林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全域」謀劃,旅遊產業佈局全面鋪開——東西旅遊「雙環線」、冰雪避暑「雙產業」架構基本形成,產業供給更加多元,旅遊業發展呈現嶄新氣象。「清爽吉林·22℃的夏天」、「溫暖相約·冬季到吉林來玩雪」雙引擎發力帶動四季旅遊提質增效。

6月13日至16日,吉林省旅遊發展大會在長白山保護開發區召開。為打造吉林省「萬億級」大旅遊產業集群,發佈了《吉林省沿邊開放旅遊大通道旅遊發展規劃》《大長白山區域旅遊發展規劃》《鬆花江流域(吉林省段)旅遊發展規劃》,統籌推動G331沿線、大長白山區域以及鬆花江流域地區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將長白山保護開發區、吉林市、通化市、白山市、延邊州這五地的旅遊業緊密串聯成一片生機勃勃的旅遊發展版圖,誌在將大長白山區域打造成世界頂級旅遊目的地。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旅遊資源充分利用,更將促進吉林全域旅遊經濟蓬勃發展,為全省旅遊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

延吉距離長白山高鐵站車程1小時40分鐘,2025年,新高鐵通車後,北京到長白山的車程縮短至4小時左右。延吉的朋友圈在擴大,吉林省的全域旅遊正在騰飛。

「避暑勝地、滑雪天堂、世外桃源、關外福地。」全省旅遊發展大會上,省委書記景俊海飽含熱愛地說:吉林之美超乎想像,但歷史上的著名文人墨客很少來到吉林,所以缺少文學名著和著名詩篇對這裏山川人文的描寫。但獨特的資源稟賦足以讓我們樹立「美麗自信」。

是的,留白的吉林等著人們去發現、去書寫。長白山、查干湖、鬆花湖,鬆花江、鴨綠江、圖們江,吉林的一山兩湖三江四季,22℃度的夏天和北緯42度的靜風粉雪,美得得天獨厚,足以托起這份美麗自信。

莫莫格濕地鶴舞長空 潘晟昱/攝莫莫格濕地鶴舞長空 潘晟昱/攝

「讓旅遊業更好服務美好生活、促進經濟發展、構築精神家園、展示中國形象、增進文明互鑒。」近年來,吉林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發展,發揮資源優勢促進產品更新迭代,實現文旅市場多點開花,培育了以長白山、延吉等為代表的一大批旅遊IP,引爆了旅遊市場。

近年來,吉林步入上升期、快車道,旅遊業亦是功不可沒。資料顯示,2023年,吉林省經濟增速一季度居全國第1位,全年居第7位。今年一季度,經濟增速再次居全國第1位。旅遊業同樣跑出了「加速度」。今年一季度吉林累計接待國內遊客9071萬人次,同比增長95.4%;實現國內旅遊收入1682億元,同比增長107%。剛剛結束的端午節假期,吉林全省接待國內遊客840.1萬人次,同比增長69.1%;實現國內旅遊收入70.2億元,同比增長72.4%。

讓旅遊業更好服務美好生活、促進經濟發展,此次全省旅遊發展大會也釋放出要做好「旅遊+」大文章的強烈意願——要緊跟多業共生趨勢,促進多元業態融合發展,培育更加豐富多彩的旅遊產品和服務,以旅遊帶動吉林百業興旺。

市場人氣火爆、產品加速迭代、品牌熱度飆升……吉林,正著力打造萬億級大旅遊產業集群,加快建設旅遊強省,更好地把綠水青山、冰天雪地轉化為金山銀山,為新時代吉林全面振興率先突破注入澎湃動能!

好風憑藉力。延吉,正奔向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總策劃:汪誌球

監製:孟海鷹

文字、出鏡:孟海鷹

影片拍攝、製作:石天蛟 邱茜

出品:人民日報社吉林分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