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進中國·創新山西 |「煤老大」的「新」出路

資源型經濟轉型,是一道世界難題。山西怎麼辦,如何轉?

近日,人民網「行進中國」主題調研採訪團隊走進山西,圍繞「創新山西」主題開展為期一週的行進式採訪報導。

一路前行,採訪團隊見證了山西積極探路向「綠」轉型、向「新」而行、向「智」發展。

黑色的礦山複綠後有多驚豔?位於山西朔州的安太堡露天煤礦,被譽為「中國改革開放試驗田」。這裏以前是一片寸草不生的礦區。如今,樹木早已覆蓋住了昔日排土場里成片堆疊的石塊,綠色植被一望無垠,滿目蒼翠。從「黑」到「綠」,這座礦山向著「建設新平朔」,在高質量發展中繼續逐綠前行。

山西中煤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礦複墾區。人民網記者 王帆攝山西中煤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礦複墾區。人民網記者 王帆攝

科幻照進現實,煤炭竟然成為鈉電破局助手?應急電源、電動單車、井下無軌膠輪車……鈉離子電池儲能系統應用場景越來越豐富。用無煙煤製成碳基負極材料,建設鈉離子電池產業鏈,山西華陽集團實現了煤作為燃料到煤作為儲能新材料的新跨越。

山西華陽集團華鈉芯能生產車間,工人精準把控生產工藝。人民網記者 王帆攝山西華陽集團華鈉芯能生產車間,工人精準把控生產工藝。人民網記者 王帆攝

在山西潞安煤基清潔能源有限公司展館,數十種精細化學產品整齊排列,講述煤炭的進階變身之旅。黑黢黢的煤炭除了燃燒,還能做什麼?經過化學加工,烏黑的煤炭可以生成天然氣、甲醇、烯烴、聚乙烯……最終再變成塑料、紡織品等,進入千家萬戶、各行各業。

走進晉能控股長治公司三元煤業的信息調度中心,智能化監控大屏上,井下各項數據實時更新,生產作業畫面清晰呈現,礦井所有生產信息一「幕」瞭然。礦井主巷道5G-700M基站佈局建成投用,地面上的智慧調度指揮中心集控員可以和地下工作人員進行穿越300米地表的實時影片對話。作為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省份,山西正在加快推進煤礦「數智化」轉型。5G賦能礦井智能化「長出」新模樣。

晉能控股長治公司三元煤業開採工作面,工人正在檢修采煤機。人民網記者 唐桑治攝晉能控股長治公司三元煤業開採工作面,工人正在檢修采煤機。人民網記者 唐桑治攝

推動能源生產和應用革命,關鍵是轉變傳統能源利用方式,大力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在山西晉武能源有限公司,依靠科技創新,煤炭被製作成高端鑄造型煤。一塊塊煤炭,通過研磨、配料、再成型等工序後,熱值、硬度、價值得以大幅提升。

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在中國寶武太鋼不鏽鋼精密帶鋼有限公司的車間里,齒輪飛轉,機器轟鳴,工人們正在查看新下線的「手撕鋼」產品。從0.02毫米到0.015毫米,「手撕鋼」實現了「一薄再薄」的技術突破。從航空航天、高端電子、新能源領域,到當下流行的摺疊屏手機都有它的身影。

中國寶武太鋼不鏽鋼精密帶鋼有限公司生產車間3#軋機。人民網記者 王帆攝中國寶武太鋼不鏽鋼精密帶鋼有限公司生產車間3#軋機。人民網記者 王帆攝

新質生產力起點是「新」,關鍵在「質」,落腳於「生產力」。創新山西,新質生產力正發力!(人民網「行進中國」創新山西報導團隊:何晶茹、馬立明、丹恩誌慧、陳鍵、翟巧紅、唐桑治、桑莉媛、馬瑩、麻潞、趙芳、王帆、董童、盧鵬宇、張超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