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靠什麼擰成一股繩?

6月18日,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現場經驗交流會在長沙召開。
6月18日,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現場經驗交流會在長沙召開。6月18日,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現場經驗交流會在長沙召開。

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王嫣 張興莎 攝影 張必聞 長沙報導

有人說,世界上有兩件事最難,一件是把別人口袋里的錢掏走,另一件是把別人腦袋里的想法改變。

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思想工作,在人的頭腦里搞建設,可謂是「最難的事」之一。

6月18日,由中國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主辦的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現場經驗交流會在長沙召開。會上,來自全國各地的7位代表進行交流發言,分享了優秀案例。

記者待會解讀這些案例,先來說說思政工作。

思想是行動的總開關。

對於個人而言,意識是可以反作用於物質的,指導我們發揮主觀能動性改造世界。所以,有什麼樣的思想意識,決定了我們會把物質世界改造成什麼樣。

對集體而言,「大目標」是由個體「小目標」積累而成。引導個體、凝聚個體、團結個體,擰成一股繩,才能實現國家和民族的集體目標。

那麼,靠什麼來擰成一股繩?思想。

通俗地說,讓集體向前的目標、願景、計劃,得到眾多個體的認同、支持和參與,就是思政工作的核心。

因為,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才有希望。

學生在毛澤東同誌故居參觀。學生在毛澤東同誌故居參觀。

思政工作畢竟難度很大,我們既要重視,也需要正視。

正視其難。在社會分工越來越精細、信息來源越來越多元的今天,思政工作越來越重要,也越來越難。

比如,90後、00後更擅長獲取信息,更喜歡思考、更敢於質疑,對人對事有自己的獨立判斷,傳統的課堂式說教、填鴨式灌輸很難取得效果,甚至會產生反作用。

再比如,正在開展思政工作的人,大多經歷的是傳統的思政教育。如今,不僅要把「理」講好、講透,還要講得生動、有味,這無疑是新的挑戰。

正視其用。有人提出,現在都進入人工智能時代了,思想政治工作真的還那麼重要嗎?

我們不否認科技的重要性,但集體主義的思想意識是我們這個民族的寶貴財富之一。

《左傳·成公十三年》記載「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的頁面。

《左傳》有言,「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戎」很好理解,就是軍事武裝,國防力量,是我們歲月靜好的基礎和保障。那麼「祀」呢?字面意思是祭祀。但老祖宗的智慧不容低估,這裏的「祀」確實是祭祀的意思,但那隻是外在的形式,其內核應該是信仰,是我們這個族群共同認可和追求的集體目標。

這種共同追求的集體意識,所能迸發出的能量往往是超乎想像的。

比如,新中國成立初期,那些餓著肚子、靠著算盤「手搓」出原子彈的科學家們。

比如,抗疫之中,那些聞令而動的單位、無數逆行的人們。

因為相信,所以才會義無反顧、義不容辭、全力以赴。

正視其變。和以往相比,思政工作其實面臨很大的變化。

比如,網上匿名的主體、隱蔽的價值觀取向,給思政工作帶來很大的衝擊。這也「倒逼」著思政工作必須浸入虛擬空間。

從另一個角度看,更多的新技術、新媒介、新載體也為思政工作的開展創造了更多的可能。

近年來,國家對文化自信的重視,社會對「國潮文化」的覺醒,無疑都成為了思政工作的強大推動力。

「我的韶山行」紅色研學專列。

在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現場經驗交流會現場,聽完各位代表的發言後,記者受益匪淺,試圖梳理其中的啟示:

「融」,利用好大課堂。

思政工作是堂「大課」,要利用好大課堂,融入大場景、大氛圍。

就說說湖南這個「大課堂」。

湖南是紅色熱土,「十步之內,必有芳草」,「寸土千滴紅軍血,一步一尊英雄軀」。這裏是偉人故里、將帥之鄉、革命搖籃。

「我的韶山行」紅色研學就很好地利用了這個紅色「大課堂」。

為了讓全省中小學生高中畢業前都到韶山參加一次研學實踐,去年4月以來,湖南省教育廳將紅色研學與思政教育有機結合,把「大思政課」搬進偉人故里,在全省掀起了「我的韶山行」中小學生紅色研學熱潮。截至今年5月,已有175批21萬餘學生赴韶山參加紅色研學。

省教育廳組織專家,深度挖掘韶山紅色資源,根據學生認知規律,開發小、初、高三個學段共36堂主題研學課程。選取「飯籃子」「七十三個補丁的睡衣」等一批富有感召力的文物作為思政課的「生動課本」,讓學生在實景感受中激發思想共鳴。

湖南是一座沒有圍牆的博物館,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9處。

在千年學府嶽麓書院內,湖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龍兵經常和學生們在這裏開展「一堂走著上的思政課」。

行進的講解點包括書院大門、「實事求是」匾額、講堂等處,從嶽麓書院出來,師生們還去愛晚亭、長沙會戰指揮部舊址等地。

途中,龍老師不時提問,學生作答,不斷有遊客加入,小課變成了「大課」。

「真」,落點到每個人。

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質是做人的工作,需要真心、真情,才會有真效果。而以人為本,還需要「落點」到每個人身上。

員工從單位辭職,一般都是拍屁股走人。如果企業對離職的員工一一進行訪談,請他們提意見,談感受——對這樣的做法,你是不是感到很驚訝?

在此次經驗交流會現場,江蘇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李曉明的發言,讓記者印象深刻。

這家公司是南通市最大的民營製造型企業,員工超過1.6萬人。這家企業在全國首創了「精神家園工程師工作製」。

精神家園工程師按1:25左右的比例配備,他們平時瞭解員工的工作、生活情況,及時做思想工作。

中天科技對員工的訪談,貫穿於入職、轉正、在職、離職四個階段。李曉明介紹:「通過訪談,傾聽訴求,把管理和服務延伸至每一個員工。」

近年來,湖南省機場管理集團著力打造「航燈」思政品牌,依託機場大講堂、主題讀書班、理論宣講站等平台,開設了理論思政課、工匠思政課、青春思政課;利用崗前十分鐘,開設人人上講台、個個當講師的「一線課堂」。

望城區7000多名中小學教師有了各自的專屬編號,正式成為「雷小鋒導師」。

還有一個案例在會上進行書面交流——長沙市望城區的德育品牌「雷小鋒」。

望城區十萬中小學生不僅有共同的名字「雷小鋒」,還有各自不同的專屬「雷小鋒」編號。

長郡斑馬湖中學學生劉子鑫拿到自己的「雷小鋒」編號後,激動地與編號牌「合照」。如今,望城區中小學生的校服上多了一枚身份標識——寫有各自「雷小鋒」編號的徽章。

「雷小鋒」編號「落點」到每個學生的身上,激發每個學生弘揚雷鋒精神的動力。

「新」,厚植好「科技範」。

新技術是實現思政工作升級的重要推動力量。通過應用先進技術和工具,可以實現思政工作的智能化、自動化和集約化。

AR拍照、沉浸體驗、彈幕評論、打卡發圈……當下這些備受年青人追捧的「出圈」新潮方式,一一出現在中南大學的思政課堂上。

中南大學「友善」體驗課堂的經驗,在此次交流會上進行了書面交流。

中南大學「友善」體驗課堂現場。

「友善」體驗課堂共分為測評區、學習區、體驗區、踐行區4個區域。同學們通過小程序打卡、互動遊戲等一系列環節,來體驗這堂富有參與感的思政課。

這堂課是具有數字化、可視化、交互性特點的「科技範」。

在測評區,系統從四大友善維度隨機匹配測試題,幾分鐘就能生成一份專屬的「友善度」測評報告。

在「友善小劇場」環節,同學們通過情景演繹的方式,共同探討如何做出友善的選擇。

「友善」體驗課堂自開課以來,同學們給出了平均98.02的高分。「愛了愛了,沒想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課堂可以這麼潮!」該校臘文娜同學說。

同樣是思政課,去年9月20日在「學習強國」學習平台上線、在長沙錄製的《強國思政課》第二期《雛鷹奮飛更自信》,也「科技範」十足。

《雛鷹奮飛更自信》不僅以湖湘精神和紅色文化為教案,還依託XR虛拍技術、虛擬動點的動捕技術,搭配頂尖4K攝錄系統、多訊道超高清導播系統等,為全國各地無法親臨現場的同學,送上沉浸式的全新視覺體驗。

《雛鷹奮飛更自信》這堂課在電影級XR(擴展現實)虛擬演播廳錄製。

一個優秀群體的形成,並不會憑空出現,需要智者的引導,需要賢者的培育,更需要能者的凝聚。

於國家民族而言,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則無江海不可跨越,無遠山不可登臨。

於我們個人而言,心中有信仰,腳下才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