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評中國丨讓青年觸摸時代,讓時代看見青年

來源:紅網時刻

□陳晨旭

6月14日,2024「好評中國」網絡評論創享會在星城長沙舉行,2023「好評中國」網絡評論大賽結果也隨之發佈。在億萬網民共赴的敘事舞台之上,我們應以自身的所見所思所做,把握時代脈搏,寫下獨屬於青年人的書生意氣。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人的社會性決定了個體與個體、個體與事件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繫,而網絡的迅速發展,讓聯繫有跡可循的同時,也在產生新的聯繫。川流不息的信息洪流之中,青年網絡評論員身影嶄露。求知慾在多元的媒介工具之下不斷被激發,所以,我們發問,我們思考,我們表達。網絡評論既可以讓信息交互,也可以讓思維碰撞。紛繁複雜的信息挑戰著我們的信息提取力,提升著我們的思維辨析力,可以說,網絡評論的平台為青年群體提供了一種全新機遇。

網絡評論面前,青年是讀者,但絕不是看客。後真相時代,人們更傾向於相信主觀的個人感覺和思維傾向。正如馮莉教授在《「幻影公眾」的認知實踐:後真相時代生活世界的真相建構解讀》中指出「後真相時代人的主體認知實踐亟需數字素養的提升」。面對信息不斷氾濫和情感主導輿論的當下,青年人的批判思維和數字素養在網絡評論中顯得尤為重要。面對不同觀點,青年人不盲目跟風,摒棄無病呻吟,揚棄事實拚貼,在眾聲喧嘩中,搭建起自身的問題視角和認知空間。

「我是夢中傳彩筆,欲書花葉寄朝雲。」在網絡評論中,青年有著獨特的視角和勃勃的生命力。青年評論有歷史的餘溫,看!博物館里許多的故事在歲月更迭中依然熠熠生輝;青年評論有生活的溫暖,聽!互聯網上的命運坎坷被青年以筆共情;青年評論有時代的清風,瞧!尋常百姓的點點滴滴都是青年觸摸到的時代脈搏。輿論的廣場,青年的聲音稚嫩而嘹喨,但是卻能讓公眾感受到青年的認知水位不斷升高——「於無聲處聽驚雷,於無色處尋繁花」。

正如李大釗先生所言,「進前而勿顧後,背黑暗而向光明,為世界進文明,為人類造幸福」。每一個時代都在呼喚青年的聲音。人民日報的評論如在耳畔——「歲月因青春慨然以赴而更加美好,世間因少年挺身而出而更加瑰麗」。在網絡評論中,我們應當扛起青年擔當,從自身的視角,去描摹新時代發展的藍圖,去擘畫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當網絡評論與時代同頻共振,青年的力量才能振聾發聵。

「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青年是時代的閱讀者,亦是時代的執筆者。網絡評論,讓青年觸摸時代,讓時代看見青年——熠熠青春,灼灼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