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市值第一背後的AI算力焦慮

全球市值第一背後的AI算力焦慮

中新網北京6月20日電(中新財經記者 桑治宇晟)這個夏天,人工智能不斷飆升的熱度,正在資本市場上展現得愈發明顯。

本月內,人工智能芯片公司英偉達市值先後超過蘋果、微軟,登頂全球市值第一的公司。而在這個「第一」背後,是眾多大模型廠商的「算力焦慮」。

  英偉達股價截圖  英偉達股價截圖

當算力成為人工智能的關鍵

當地時間6月18日美股收盤,英偉達市值達到3.34萬億美元,超越微軟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就在不到半個月前,英偉達市值剛剛超越蘋果。

支撐英偉達走向「市值巔峰」的,是其標誌性計算機芯片GPU。

按公開說法,傳統中央處理單元(CPU)按順序處理指令,而GPU可並行處理更多指令,因此可分佈式訓練程序,從而大大加快機器學習的運算速度。

這種強大算力讓人工智能大模型產生能力湧現。冰冷的機器「進化」出了「人的感覺」。

2022年末,OpenAI公司發佈的ChatGPT,讓所有人感受到了這種人工智能的潛力。很多人相信,如果持續提升人工智能的能力,人類的生活、工作將發生顛覆性變化。

也正是在這樣的預期之下,人工智能成了炙手可熱的話題,一場圍繞AI大模型的競賽和熱潮已然開始。而決定其能力湧現的算力,也成了整個行業的關鍵。

  英偉達網站截圖  英偉達網站截圖

大模型廠商的「算力焦慮」

「缺算力,是現在整個人工智能產業界一個很大的痛點。」智源研究院院長王仲遠在幾天前的採訪中直言不諱,GPT4 再往後的突破難度很大,而實現突破的關鍵就在於算力資源。

他指出,每一次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都是模型參數、訓練數據、計算量重大躍升帶來的模型效果的提升。

在上週末舉行的智源大會上,月之暗面CEO楊植麟提出,只要有更多的算力,數據模型參數變大,就能持續產生更多的智能。零一萬物聯合創始人黃文灝則表示,卡(即GPU)的數量是絕對算力,算法是相對算力,這兩個肯定都是越大越好。

現在動輒百億、千億,甚至萬億參數的大模型,已對算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如果進一步提升,顯然還需要更多算力。

在這樣的背景下,「算力焦慮」成了幾乎所有人工智能大模型廠商面臨的現實問題。

  英偉達網站截圖  英偉達網站截圖

人工智能芯片未來將走向何方

算力稀缺的直接結果就是硬件採購成本增加,生產GPU的廠商身價也水漲船高,甚至連算力租賃服務的價格也在同步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GPU雖然被認為是「AI革命的核心」,但人工智能芯片的種類也在增加。有報導就列舉了現場可編程門陣列(FPGA)、張量處理單元(TPU)等可用於人工智能領域的芯片類型。

與此同時,一些大模型廠商也在尋求繞過GPU的途徑。

例如,國內大模型廠商面壁智能CEO李大海此前就援引機構調研結果表示,10億用戶的手機端側的算力,相當於差不多100萬片H100。他認為,如果不同的手機上的算力能夠被好好利用起來,很多應用就可以落地了。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紐約時報》6月5日報導,消息人士稱,美國聯邦監管機構已達成一項協議,允許對包括英偉達在內的公司,就其在人工智能行業的主導地位展開反壟斷調查。報導稱,根據相關安排,美國司法部將牽頭對英偉達是否違反了反壟斷法展開調查。

在技術不斷更新迭代的當下,很多產品都面臨「洗牌」。至於人工智能芯片未來將走向何方、英偉達能否穩坐全球市值頭把交椅,這些問題或許只能交由時間給出答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