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己年度銷量目標進度僅14% 做增程、卷價格、去海外能否救急

銷量滑落,智己急了。中國車市捲至今日,智己不斷出新招:做增程、卷價格、去海外。

近期有消息稱,智己首款增程車型定位SUV,計劃2025年1季度發佈,對標理想L7。6月20日,智己方面向貝殼財經記者回應稱,一切以公開信息為準。

與此同時,智己在本週宣佈L6車型限時推出最高價值51600元的購車優惠。舉例來說,智己宣佈可使用2000元預付款兌換1.7萬元購車抵扣券,約等於降價1.5萬元。

儘管多次推出優惠,車型售價也逐漸下探,但智己銷量遲遲未能大幅提升。

去年第四季度,憑藉新車LS6的上市發佈,智己銷量迅速從每月1000餘輛猛增至4000餘輛、8000餘輛乃至破萬輛。讓業內對智己來年銷量頗為期待。

然而進入今年,智己月銷量破萬終究是曇花一現。如今智己銷量已經連續數月回落至2000輛-3000輛,最新銷量數據顯示,5月也只上升至4000餘輛,累計銷量不足1.8萬輛。記者注意到,按照12萬輛目標計算,智己目前完成目標進度僅達到14%有餘。

進入今年銷量環比下滑 年度目標漸行漸遠

智己的四款車型中,本週針對L6提供了優惠,按照優惠價格計算,智己L6 Max 標準版目前售價降低至20.49萬元。此外,該版車型還可用3999元獲得價值22000元配置套餐,約等於優惠1.8萬元。

6月下旬,記者多次來到智己位於北京的門店,除了智己本週提供的針對L6的優惠外,店內還擺放著針對LS6的優惠提示,這款車型有3萬元補貼落地,最高可以享受價值7.24萬元購車優惠,最低車價21.99萬元起。

儘管如此,來店內看車的顧客並不算多,位於北京二環內的一家門店在記者前往時並沒有顧客,只有一位銷售在店內等待。

智己北京某門店前沒有顧客。 圖/林子智己北京某門店前沒有顧客。 圖/林子

目前智己官網上在售車型包括L6、LS6、LS7、L7這四款,其中LS6是去年底最熱門新車型。不過店內銷售向記者表示,目前四款車的銷量都差不多。對於近期來看車的客戶是否有所增長,銷售也並未多說。

回顧2023年,智己全年銷量可謂低開高走,實現逆襲。在1月,智己單月銷量僅507輛可謂「天崩開局」,直到9月,智己銷量持續在1000輛-2000輛區間徘徊。

終於在去年10月,智己LS6正式上市,4款車型官方指導價為22.99萬元-29.19萬元,疊加當時的上市優惠,最低售價可以達到21.49萬元。這款車型一經上市,迅速拉升智己銷量:10月4018輛、11月8703輛、12月10412輛。

智己2023年銷量目標為4.5萬輛,憑藉LS6帶領銷量衝刺,最終全年銷量成績為3.8萬輛,其中第四季度銷量合計達到2.3萬輛,佔比超過6成。

智己汽車聯席CEO劉濤此前表示,2024年智己品牌的銷量目標是12萬-13萬輛,平均下來月銷量超過1萬輛,與2023年銷量相比增幅超過214%。其實,如果LS6持續發力,維持去年12月的狀態,這樣的目標並非不可達到。

但遺憾的是,LS6的爆款態勢只是曇花一現。根據上汽集團產銷快報顯示,進入今年,智己銷量環比接連下滑,1月銷量環比腰斬僅5001輛,2月銷量環比再度腰斬至2000輛。

智己銷量3月環比增長至3000輛,4月維持3000輛不變,5月環比增長至4251輛,但去年末的火爆未能再現。

如此算來,今年前5月,智己累計銷量為17252輛,按照12萬輛目標計算,目前完成目標進度僅達到14.37%,這樣的進度未免太慢。

純電「卷」不動 入局增程仍然競爭激烈

隨著中國車市不斷內卷,智己在「卷」價格這條路上越走越遠,「越賣越便宜」也成了一種趨勢,這讓市場上質疑智己失去了高端品牌調性的聲音變得更大。

2022年4月智己L7售價在35萬元左右,到了2023年2月,智己LS7售價30.98萬起。四個月以後,LS7系列新增了兩款新車,售價28.98萬元起。

2023年10月,智己LS6正式上市,定位也是中大型SUV,售價22.99萬元起。同年12月,智己LS7推出限量權益價24.98萬元起。

對於車價的下滑,奧緯諮詢董事合夥人張君毅向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提醒,智己還是要注意自己的定位,不能因為產品要降價、優惠,就把自己和集團其他品牌產品序列的價格組合給打亂。

在此背景下,增程式電動汽車就成為了智己的另一種選擇。

劉濤在去年12月公開表示,智己汽車將發力增程市場。「我們認為可能在未來三到五年、甚至是五到八年時間內,增程式產品都有市場潛力。」劉濤當時稱,智己汽車計劃在2025年推出增程式產品方案。

增程式電動汽車是在純電動汽車的基礎上,搭載燃油發動機。當電池電量不足時,發動機會為電池充電,從而增加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

戰略定位專家詹軍豪向貝殼財經記者分析稱,如今多家車企在增程領域推出車型,例如零跑C11超級增程版已經正式上市,理想L9、L8、L7三款增程式汽車也迎來2024年改款發佈,小鵬汽車甚至提到,要在飛行汽車領域採用增程解決方案。

在造車新勢力中,理想汽車在2023年以超過1000億元的營收領先,實現118.1億元淨利潤。蔚來和小鵬汽車雖然面臨虧損問題,但也在積極推出新品牌和新產品以擴大市場份額。

增程技術的研發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和人力資源解決大量問題,例如增程式汽車需要將燃油轉化為電能,再驅動電動機,這中間存在能量轉化效率的問題。雖然隨著技術的進步,能量轉化效率已有提升,但仍無法避免一定程度的浪費。智己汽車面對這些強有力的競爭對手爭奪市場份額,儘管背靠上汽集團,但也並不容易。

此外,與理想、小鵬等車企相比,智己汽車的產品線相對單一。在增程市場上,產品線的豐富程度直接影響到車企的市場競爭力。智己汽車需要加快產品研發進度,推出更多符合消費者需求的增程車型。

實際上,劉濤曾公開表示,智己接下來的目標是將新車週期縮短至12個月,通過科學規劃降低實際生產和預測之間的偶然性。

國內太「卷」 進軍海外能否成行

另一方面,在多次促銷但國內銷量遲遲未見起色之下,智己選擇走向海外。

6月20日,上汽集團發佈公告顯示,2024年,市場價格競爭更趨激烈,外部市場環境的不確定性也有所加大。集團要加快海外市場增量拓展,要推動智己產品出海,並進一步完善「產銷運」協同的體系建設,精耕細作重點區域市場,加快開拓海外新市場,並持續提升經營貢獻。

「進入主要海外市場的高端智能汽車市場」已經成為智己汽車2024年的核心目標之一。接下來,智己汽車將充分依託上汽現已覆蓋全球100多個國家主流細分市場的2000多個渠道網點,高效進軍海外市場。

具體來看,2024年,智己L7、LS7將在墨西哥、中東、南美、東南亞等新興市場正選;2025年,智己LS6、L6將進軍全球市場。

科方得智庫研究負責人張新原向記者提醒,智己要考慮如何在國際市場上塑造中國汽車品牌的形象和影響力,要如何適應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法規、消費習慣和文化差異。他建議智己加大技術研發投入,提升產品技術含量和品質,以智能化、電動化為發展方向,滿足市場需求。

「針對國內和海外兩個市場,可以採取不同的策略」,張新原認為,智己在國內市場以提升產品品質、滿足消費者需求和提升品牌形象為主,同時積極開拓新能源汽車市場。在海外市場,智己主要以提升技術水平、打造品牌形象、適應本地市場需求和提供優質服務為主,逐步提升市場份額。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林子 編輯 王進雨 校對 翟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