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季,引領著每個學生走進廣闊未來丨九派時評

文/九派新聞特約評論員丹恩海建

畢業季,對千萬學子來說,不僅是此時此刻的依依不捨,更有著對數載師生關愛、同窗友情的唸唸不忘。

「有一種風華叫百卅珞珈,我與它時光交叉,秋與夏,青春被拓印成童話。」靈秀的珞珈山、浩渺的東湖水,身著學士服的畢業學子手捧鮮花,一場雨中的畢業典禮,成為武大學子共同的回憶。6月20日上午,武漢大學2024屆畢業典禮如期舉行,12000多名畢業生聚集在九一二操場,共同為大學生活畫上圓滿的句號。

武大為即將前往極地科考站工作的博士畢業生高晟俊定製學位服。圖/武漢大學微博武大為即將前往極地科考站工作的博士畢業生高晟俊定製學位服。圖/武漢大學微博

每年的畢業季,各家高校都有「專寵」的畢業儀式。不只在武漢,比如北京——北京科技大學2024屆畢業生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禮物——由該校新材料技術研究院碳基材料與功能薄膜研究室自主研發的鑽石戒指;北京林業大學的畢業禮物以「林植」為主題,包括5款花草標本盲盒;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為畢業生準備的光影禮物在北京秀水街商廈上演……心有光芒,必有遠方。迎風或者逆風,總要向前飛翔。

滄海天連水,青山暮與朝。畢業季,對千萬學子來說,不僅是此時此刻的依依不捨,更有著對數載師生關愛、同窗友情的唸唸不忘。對於每所大學來說,畢業季不只是送走一批批學生,更是引領著每個學生走進廣闊的未來。以青春之名,赴時代之約——回首山高水闊,前程風勁帆懸。《周易》有雲,「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逆流而上、擊楫中流,這大概不只是大多高校的精神追求,更是一個時代的價值圭臬。

風吹麥浪,驪歌聲響。畢業了,就要一路向前。2023年,全國普通高校應屆畢業生達到了空前的1158萬人,2024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達1179萬,再創歷史新高。近日,人社部、教育部和財政部聯合印發《關於做好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提出11條穩就業政策舉措,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在談到2024年政府工作任務時明確「城鎮新增就業規模」從去年的「1200萬人左右」調整為今年的「1200萬人以上」,提出了更積極的就業目標。工作順一點、生活穩一點。

「我們要營造溫暖和諧的社會氛圍,拓展包容活躍的創新空間,創造便利舒適的生活條件,讓大家心情愉快、人生出彩、夢想成真。」給畢業的他們一些自由、再給他們一些激勵,給他們一些空間、再給他們一些期許,縱使如米苔花,也有逆風綻放的璀璨。

因為年輕,他們澎湃;因為年輕,他們激越。畢業了,告別了——流星劃過天際,候鳥飛過蒼穹,就像數年前「清華回信」里那句已成網絡流行語的話所說,「人生實苦,但請你足夠相信」。這話打動人心,並非一碗雞湯,而是它概括了一種叫人激情重燃的可能:苦一點、痛一點,你還可以在社會躍升中不斷向上。比如熱搜上那個叫薑萍的女孩,網民不吝辭藻盛讚她的一夜成名——「一名腳踩縫紉機的中專生,吊打名校數學天才」「從無人問津的中專生,到名字傳播全中國」……青春本無界,攜愛赴山海。

奮鬥讓人閃閃亮,讀書叫人有夢想。小說《平凡的世界》里,哥哥孫少安這樣對弟弟孫少平說:「這個家裡只要有一個上學的,這個家就有希望!」教育部數據顯示,恢復高考40多年來,我國普通本專科招生數累計1.4億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由1977年的2.6%增長到2020年的54.4%,我國已建成世界上最大規模的高等教育體系,培養了逾億名高素質專門人才。濟濟多士,乃成大業;人才蔚起,國運方興。青春畢業季,一頭連著個人與家庭的榮光,一頭連著民族和國家的希望。

心懷山海,眸有星辰。那就祝畢業後的青春——奔赴星辰大海,閃耀人生舞台!

九派評論投稿郵箱:pinglun@jp.jiupainews.com

更多時評 /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