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擁「寶山」,見證城市紅色文脈賡續

「文明需要交流,學術不能內循環。」上海師範大學世界史系教授陳恒以商務印書館在歷史上促進中西文明交流的作用為例,講述了在開放交流的時代,海納百川的上海,如何促進紅色文化在交流互鑒中綻放耀眼光彩。
昨日下午,「紅色寶山路 薪火永相傳」靜安區政協「靜·界」讀書會六月場暨寶山路街道紅色書刊發佈儀式在商務印書館第五印刷廠舊址舉行。由上海大學文學院教授譚旭東主編的新書《漫步紅色寶山路》正式與公眾見面,帶領讀者重溫寶山路百年發展歷程,傳遞紅色薪火,鑄就紅色之魂。
百年紅色薪火傳遞,鑄就寶山紅色之魂
百餘年里,茅盾、巴金、蔡和森、瞿秋白等人都曾在寶山路居住;五卅運動、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裝起義等事件也在寶山路上發生。百年時光的承載與堅守讓寶山路見證了中國歷史上的許多重大時刻,也給後人留下了眾多仍舊可觸可感的紅色印記。《漫步紅色寶山路》以寶山路的百年發展歷程為創作背景,書寫了寶山路百年紅色歷程。書中不僅回顧了以往的崢嶸歲月,更展現了街道在新時代的繁榮景象。

「回顧歷史、展望未來,一條寶山路的百年風雲變幻,可以說是革命文化的縮影。」譚旭東以《漫步紅色寶山路》一書帶領讀者走進寶山路的紅色記憶,更強調文學創作在文化弘揚中的使命與擔當。他說:寶山路是人才輩出的革命搖籃,工人運動的重要所在地。在這裏:《嚮導》週報發行所等出版機構將革命的紅色血脈傳向遠方,在黑暗中點亮一絲希望;鄭振鐸等人創辦《公理日報》,為五卅慘案發出振聾發聵之呐喊……


從歷史走進當下,譚旭東表示,繼承發揚紅色文化血脈,也應當將之與社區文化建設結合起來。如今從社區鄰里之間能看到居民的幸福舒適,也能看到轄區內利用豐富的紅色資源,舉辦互動情景劇、「畫說寶山路」等活動,以生動有趣的形式賡續紅色血脈。
坐擁「寶山」而自知,更要知如何取
寶山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既是寶藏,也是給後人出的一道題。上海理工大學副教授吳昉和心城市創始人兼CEO朱一寧交流了紅色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在坐擁「寶山」、探秘「寶山」中,進一步探尋文脈賡續的重要路徑。朱一寧結合自己創辦City Walk項目的經驗表示,以物證史有非常好的效果,而寶山有許多紅色文化地標,城市漫步的「領路人」要帶更多人走入「寶山」。

「當年的商務印書館是同時期領先全國、具標杆性的文化拓荒者。它的文化商品研發和品牌運營模式展現了我國出版業早期探索文化市場的雄心。」吳昉認為,在如今出版社探索衍生文化、復合業態的當下,早年的商務印書館已經從事廣告經營、文創產品、英文益智玩具等多元業務;曾經發佈了包括紙類遊戲《打獵圖》、禮券、鐵皮萬花筒等在內的超過兩千件文化商品在售,尤其是在當時外憂環繞的歷史環境下,還出品了各種軍事玩具培養中國孩子的尚武精神。陳恒認為,中國學人要在國際競爭中贏得先機,成為領跑者,需要搭建更多的學術交流平台,向世界汲取人類智識。而超過百年歷史的商務印書館的優秀特質,是中國學界不可或缺的精神財富——「學術本位、專業精神和長期主義。」

街道負責人表示,寶山路街道將繼續傳承紅色血脈,以珍貴資源打造「紅色寶山路」特色品牌,以多樣形式展現紅色文化獨特風采。在隨後的贈書環節,新書被贈送至當地單位、學校、居民區代表,象徵著紅色文化的薪火在傳承中不斷延續。
文:衛中
圖:《漫步紅色寶山路》插圖,洛克
編輯:李婷
責任編輯:邢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