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幅北京地鐵壁畫藝術作品集中亮相,為近年來首次大規模展出
新京報訊(記者展聖潔)6月22日,「絢爛的地鐵藝術長廊——北京地鐵壁畫藝術展」在北京市規劃展覽館開幕,170幅地鐵壁畫藝術作品亮相。這是近年來首次大規模展示北京地鐵壁畫藝術的重要專題展覽,將展出至6月30日。
在地下交通的空間中,人流穿梭往來間,文化不可缺席。北京地鐵壁畫始於1984年2號線建設時期,是全國最早一批地鐵壁畫,成為改革開放後中國當代壁畫的經典之作。2007年,中國當代壁畫的拓荒者、中國壁畫學會會長侯一民先生向北京市領導寫信建言獻策,希望在北京地鐵快速建設過程中,加強公共文化建設,此倡議得到市領導的高度重視並作了批示。自此,壁畫成為北京地鐵建設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建設項目,更成為市民和遊客感受首都歷史文化溫度和風貌的窗口。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地鐵建設,北京地鐵200多個站中有300多件壁畫藝術作品,題材涵蓋全面,風格百花齊放,材藝新穎別緻,加工精益求精,藝術形式多樣,材料語言豐富,可謂當代壁畫工藝材料及藝術手法的集大成者,呈現出北京首都地鐵獨有的特色風貌。
此次展覽分為首創風潮、師者風範、古都風韻、時代風尚和筆中風華五個板塊。北京地鐵2號線壁畫是全國地鐵壁畫的開山之作,首創風潮板塊聚焦於此,展出了西直門站的《大江東去圖》和《燕山長城圖》,東四十條站的《華夏雄風》和《走向世界》,建國門站的《中國天文史》和《四大發明》等。這些創作於上世紀80年代的壁畫見證了北京地鐵和地鐵壁畫的發展歷史。
師者風範板塊展示了由老一輩藝術家組織設計和製作的地鐵壁畫藝術作品,包括《鶴舞長天》《綠水青山》《萬木崢嶸》《紅綢舞集》《百花齊放》等。這些藝術作品充滿著中華文化精神和中華民族想像力、創造力,實現了一輩人的藝術追求,也為北京地鐵留下寶貴的藝術財富。
古都風韻板塊彙聚東大橋站的《東嶽古韻》、車公莊站的《彩韻國粹》、平安里站的《事事平安》、林萃路站的《林鳥薈萃》和北運河西站的《漕運印象》等大量具有濃濃北京特色的壁畫作品。藝術家們根據地面不同站點的人文和自然景觀情況,本著「上下宜呼應,前後有傳承」的指導原則,將北京的歷史、文化和現實生活通過藝術融合在一起,讓人們體會到這座城市獨特的文化韻味。
時代風尚板塊展出了《歡樂海洋》《一人一畫》《新時代王府井》,以及閻村北站藝術吊頂等,記錄了北京這座古城現代化發展進程中的點滴。藝術家們以更新的視角、更新的材料來表現時代新貌,讓公眾彷彿穿越時空,古老的都城和北京的現代面貌融為一體,展現了這座城市的活力與生機。同時,時代風尚板塊還展出了鏨銅工藝、彩色玻璃繪製工藝、石材鑲嵌工藝、陶瓷工藝等,為觀眾「揭秘」諸多藝術的誕生過程。
筆中風華板塊呈現了自20世紀80年代起北京地鐵壁畫創作中極有價值的部分手稿和材料手稿作品,如《創造·收穫·快樂》《動物樂園》《天子朝祭》等手稿,觀眾可以欣賞到從最初質樸的鉛筆勾線到複雜綜合材料應用的轉變。從國畫水墨的韻味到油畫與浮雕的立體效果,這些壁畫手稿真實而生動地再現了壁畫藝術家們在創作過程中的重要片段,成為不可或缺的珍貴藝術記憶。
展覽的線上虛擬展同期發佈並將長期保持運營,展覽期間還將舉辦學術研討會、社會美育工坊等活動。觀眾可通過「北京市規劃展覽館」的微信公眾號預約參觀。
編輯 劉夢婕
校對 張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