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冷藏車八人窒息遇難:打零工的農村女人們

來源:三聯生活週刊

6月15日晚,河南葉縣洪莊楊鎮發生一起冷藏車違規載人事件,車廂內八人全部窒息死亡。遇難者都是洪莊楊鎮村民,均為女性,在14公裡外的平頂山市高新區一家牛肉廠打零工。她們年齡最小的41歲,最大的53歲。這些年,她們輾轉在鄉鎮和城郊之間的加工廠,「哪裡錢多去哪裡」,不怕吃苦,只為了多賺點錢養家。

記者|陳銀霞

「出事了」

「下班了沒?今天留著加班了?」6月15日晚上約8點,河南省平頂山市葉縣洪莊楊鎮洪東村,49歲的村民楊廣權給妻子發去信息。那天早上6點50分,張秀華像往常一樣騎著電動車前往附近加油站,再和其他婦女一起坐車前往14公裡外的昊銳牛肉廠打零工。下班後,她們將再一起坐車回到加油站,然後騎上電動車回家。

張秀華通常在傍晚六點下班,有時也會加班到八點,甚至十點。她的兒子楊輝告訴本刊,每天下班母親都會給父親說一聲下班了,有時父親還會騎電動車去加油站接她。出事那天,一直到晚上十點多,母親都沒消息。楊廣權又發消息叮囑妻子騎電動車時注意安全,「電車上左邊開關向下大燈就會亮。」依舊沒有回覆,電話也無人接聽。直到夜裡11點多,張秀華的電話才打通,接電話的是一個陌生人,說「出事了」。

張秀華是在加油站被發現出事的。河南葉縣聯合調查組6月16日晚發佈的情況通報顯示,6月15日22時許,一輛車牌號為豫DJ103F的輕型廂式冷藏貨車違規乘人,行駛至葉縣洪莊楊鎮境內一加油站時,司機發現車廂內8人窒息昏迷,不幸遇難。楊廣權趕到加油站時,人已經被送往醫院。「沒人告訴我爸人在哪裡,當時我爸也不知道人在哪裡,他就開著車到處去醫院找人,先去跑到了市里沒有找到,又去跑到縣里人民醫院才找到。」楊輝說,那已經是淩晨1點。

另一位出事婦女的叔叔告訴本刊,他從現場目擊者處獲悉,冷藏車有4.2米長,因為空間狹小,八個婦女回家時都是站著擠在車里。到達加油站後,車門打開,八人已經暈倒,嘴唇發紫。對方說,車里裝著牛肉和大量保鮮的乾冰,「可能是乾冰泄漏導致中毒」。車上除司機外,總共有10名去務工的婦女,有兩名坐在副駕駛座上,倖免遇難。出事後,她們和司機一起把後車廂的人抬到地上。

事發加油站位於蘭南高速平頂山站出站口西500米處,瀕臨建設路省道,兩側是洪莊楊鎮下轄的多個村莊,八名遇難者最小的41歲,最大的53歲,分別來自北側的曹李村、白莊村、石王村,東側的洪東村、洪西村,家距離加油站最近的約1公里,最遠的也就3公里。附近的一位村民孫兵告訴本刊,洪莊楊鎮屬於漯河市、平頂山市、許昌市三市交界,距離平頂山郊區也有十四五公里,但鎮上一直沒有公交,居民去市區,必須先騎車去距離洪莊楊鎮5公里的公交站,轉坐公交。因此對於去周邊城區打工的女人來講,能夠解決交通問題是她們選擇一個工作的重要考量條件。

《隱入煙塵》劇照《隱入煙塵》劇照

女人們去的昊銳牛肉廠,位於平頂山市高新區。昊銳牛肉廠創辦於2020年,老闆是朱永昊,公司主要負責熟牛肉、雞肉等肉製品的批發、零售。一位常從朱永昊處進貨的熟食攤老闆告訴本刊,昊銳牛肉的價格在40元-60元之間浮動,同等質量下,常常比別人每斤便宜一兩元。一位認識朱永昊的人告訴本刊,朱永昊家住平頂山市區,原先是大學生,頭腦靈活。通過線上直播、線下批發零售兼顧的銷售模式,他勤勤懇懇一步步擴大銷售量,這兩年眼看著越做越好,「出事肯定不是有意的」。

洪東村村民李華告訴本刊,去年,昊銳牛肉廠負責接送工人的車輛是一輛七座麵包車。司機是洪東村一位在牛肉廠打零工的婦女,牛肉廠老闆付給她一天50元,讓她早晚拉著六七個工人往返廠里。今年春節前後,該女工開車在上下班途中發生剮蹭,但老闆拒絕賠付,「一氣之下她就不幹了」。之後,女工們就開始乘坐牛肉廠的冷藏車上下班。楊輝告訴本刊,母親以前也坐過冷藏車回家,但都是空車,而那天的車里拉有牛肉,使用乾冰保鮮。

負擔重的家庭

51歲的張秀華在八名出事的婦女中年紀算大的,她兩週前才去牛肉廠幹活。在之前,她在離家一兩百米的一家鞋面加工廠打零工。兒子楊輝去過那家鞋面加工廠,廠里有三十多個工人,每人一台縫紉機,旁邊堆放著布料。空氣中瀰漫著一股濃重的塑料味,幾十台縫紉機同時開動,噪音很大,母親一坐一天,手常被紮破。他記得有時六點下班後,母親還會帶回來一大包手工活。楊輝說,縫紉機縫製的鞋面都是鏈接在一起,中間全是線,需要一個一個剪開,然後按照順序擺放、裝好,第二天給廠里帶回去,一包幾十塊錢,一個月掙一兩千塊錢。

牛肉廠的工作是熟人介紹的,說「薪金更高」。牛肉廠採用計時薪金,從早上七點工作到晚上六點,一天100元,加班一小時給20元,如果加班到10點,一天能拿180元,抵得上在鞋面加工廠干兩天。楊輝的母親想多賺點錢。

楊輝父母原本住在洪莊楊鎮下面的農村,一直在鎮上給人安裝門窗,楊輝讀初中時他們才搬到鎮上租房住。前幾年,家裡攢了點錢,在鎮上買了一套一百多平的兩層樓房,一樓改成一大一小兩間門面房賣門窗,二樓居住。買房花了50多萬,首付25萬,需要還房貸。楊輝22歲,還有一個妹妹,兩個人這些年讀書也花了不少錢。他過兩年就要跟女友結婚了,按照本地習俗,彩禮在二三十萬之間。

安裝一個窗戶,要用繩子綁住窗戶從窗口處徒手拉上去,若安裝門,則需要爬樓抬上去,有時是二三樓,有時是八樓,「頂著大太陽幹活,汗都是從臉上往下滴的,衣服全濕完」。雖然辛苦,對於這個能維持一家人的生計,楊輝的父母很知足。但疫情之後,生意慘淡,家裡的收入減少了很多,母親開始頻繁打零工。

《隱入煙塵》劇照《隱入煙塵》劇照

洪東村41歲的劉英可能是此次遇難者中年紀最小的,負擔卻很重。村民李華告訴本刊,劉英的家境在村里屬於中下,絕大多數村民早在十年前就蓋了樓房。直到去年年初,劉英家才推倒了一直住著的三四間瓦房,蓋上了兩層小樓,總花費估計三四十萬。李華聽說,其中不少是向親戚借的。

劉英家裡兩個孩子,都在讀書,丈夫常年在外地打工,有十幾年李華都沒見過對方。去年,因為工廠效益不好,薪金減低,劉英丈夫回來了。今年他花兩三萬買了一台二手收割機,想著去南陽、駐馬店幫忙收割麥子賺點錢,但一個收割季下來,「一萬塊錢都沒賺到」。李華在村里收購糧食,他說,今年許多村民跟劉英丈夫一樣想開收割機賺錢,「地裡到處都是收割機,以前一台收割機下到一個村里,至少能幹個一兩天,收割三百畝左右,但現在二三十畝的地裡,有三四台收割機在收。」而且,今年小麥受到熱干風影響,不是整片成熟,而是這一塊那一塊,面積小而分散,「費油」,收割機師傅需要不停地找活幹,「原先一天能收割一百多畝,現在一天五十畝都難。」

從城市回來的女工們

孫兵是洪莊楊鎮的一個村民,他告訴本刊,十多年前,洪莊楊鎮的女人們基本都還在外打工,他的老婆李娟是個例外。2008年,因為婆婆偏癱在床,李娟從工作了四年的中山市某玩具廠辭職回家照顧,從此開啟了打零工的生涯。那時洪莊楊鎮附近幾乎沒有企業。李娟在村里一傢俬人木板廠幹活,廠子裡只有七八個人,木板廠的活耗費體力,要把切割好的木板,一塊塊搬到架子上晾曬,曬乾後收回、打包,掙得不多,李娟咬牙幹了一年,後來去平頂山市區一家飯店當起服務員,最終因為交通不便作罷。

2010年以後,洪莊楊鎮開始有不少企業入駐。企查查顯示,2012年,兩家小型製帽廠落地洪莊楊鎮觀上村和石王村,2015年,5家鞋面加工廠在鎮上開業,規模從二三十人到上百人不等。2018年後,在當地政府返鄉創業政策激勵下,更多企業落地洪莊楊鎮,其中包括王凱的鞋面加工廠。王凱早年間一直在廣東鞋廠打工,後來升為主管。2018年,在洪莊楊鎮,他建立了700平米的廠房。王凱說,他建廠時,鎮里已經有了三十多家工廠,現在已經有五十多家,主要承接來自鄭州、江浙和廣東等地的鞋面、服裝、帽子、玩具等代加工。

隨著工廠陸續落地,越來越多女性回到老家。王凱的廠里,幾乎所有的工人都是附近村莊的婦女,四五十歲的婦女是主力,佔比超過一半。一位在村里開小賣部的居民說,這跟村里人對孩子更加重視也有關係。以前孩子都是自己走路、騎單車去學校,現在都流行接送,爺爺奶奶騎三輪車不安全,母親只好回家照看。王凱說,很多母親會在家陪讀至孩子高中畢業,再想出去,年紀已經超過45歲,外地大工廠也不要了。

《老農民》劇照《老農民》劇照

李華說,除了進工廠外,四五十歲的婦女們也很難找到其他賺錢的路子。以洪東村,洪西村為例,兩村有約4000口人,人均9分地,一個家庭約4畝地,且多數土地已經流轉出去,種植西瓜、草莓、桃子、小麥等,剩下的一點點土地基本是家裡的老人在種。老人也去農田里幫忙摘西瓜、澆水、除草、打藥、掐苗、梳果,一天60元-70元,收入低,年輕點的人也不願意去。

去加工廠是四五十歲的女人們最好的選擇。她們很能吃苦,去哪個廠主要是看誰家薪金高,很多人會輾轉於不同的加工廠。在去牛肉廠前,這次出事的白莊村的一個婦女曾在王凱那裡幹了一年多,王凱告訴本刊,今年42歲的她非常踏實能幹,「給她什麼活就幹什麼,從不挑活」。20天前,有熟人勸她去牛肉廠上班時,王凱還曾極力挽留。

6月16日,在外地工作的楊輝是淩晨三點半趕到醫院的。一張白被單從頭到腳將母親蓋住,他不敢也不忍看母親最後的樣子。他從小到大沒見過父親哭過一次,那天,父親「哭了好多好多次」。父親不斷地絮叨,要是出點車禍,落個終身殘疾,他也願意一直照顧著,「他覺得那樣都是高興的。」他也想念母親,回憶著關於母親的點點滴滴。小時候,晚上睡覺怕吵醒孩子,母親都是光腳給他們蓋被子;母親吃飯做了一大桌也都只挑菜吃,一給她夾肉就說牙疼。幹活受傷,她也從不談起。楊輝去年剛畢業,在健身房找到一份工作,收入不穩定,手裡沒錢。5月11日的母親節,他沒錢買禮物,他跟母親說,「等到下一個母親節,一定把禮物補上。」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人物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