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之謙演唱會遇人工增雨,不該「吵聲」一片

全文1552字,閱讀約需4分鐘 

撰稿 / 張田勘(科普作家) 編輯 / 遲道華 校對 / 張彥君

▲此次人工增雨讓徐州地區獲得了一場及時雨,有助於當地的秋糧播種。圖/網絡影片截圖此次人工增雨讓徐州地區獲得了一場及時雨,有助於當地的秋糧播種。圖/網絡影片截圖

6月21日,江蘇徐州一場人工增雨作業,緩解了全市大部分地區的旱情,可這場「及時雨」卻也引來「吵聲」一片。據現代快報報導,一些人在徐州氣象的微博下留言稱,增雨為什麼非得挑在這時候,難道是故意的?就不能改一下時間嗎?

人工增雨抗旱減災卻被「抽水」,主要是因為6月21日當晚,徐州奧體中心有一場薛之謙演唱會,現場一些粉絲抱怨下雨給觀賞演唱會帶來了不便。為此,當地氣象部門已積極回應,表示不可能面面俱到,還是要從全市的旱情考慮,重點保障農業抗旱。

站在粉絲的立場,自己花了不少錢好不容易搶到票,結果來了就挨澆,難免會心有不滿。但如果具體瞭解到當地的旱情和人工增雨的情況,相信粉絲們也會轉變看法。至少,事有輕重緩急。

從6月初開始,我國長江以北地區就進入高溫乾旱時節,當下又正處於夏糧收穫、秋糧播種的換茬時期。徐州所在的江蘇,還有安徽、河北等省也都啟動了農業重大自然災害四級應急響應,提醒做好高溫乾旱天氣防範應對,全力保障農業生產安全。

徐州在長江以北,現也進入乾旱時期。江蘇省氣象台連續發佈高溫預警,徐州等地部分地區近日最高氣溫可達37℃以上。包括徐州在內的長江以北地區已出現不同程度氣象乾旱,高溫更加重了旱情。

同時,今年以來,徐州降雨明顯偏少。而徐州地區的秋種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大豆等,尤其是水稻,對水的需求量極大。因此,抗旱成為能否成功是種植秋種作物的關鍵。

抗旱的一個重要舉措,就是人工增雨(降雨),是在天上有雲的情況下,通過人工手段降低雲層中的溫度,使雲中小水滴凝聚形成大水滴,形成降雨。

人工增雨分為暖雲增雨與冷雲增雨。要使溫度高於0℃的暖雲降水或增雨,就要在雲中播撒鹽粉、尿素等吸濕性粒子,促使大雲滴生成,形成或增加降水。

要使溫度低於0℃的冷雲降水或增雨,則要動用飛機或放炮播撒乾冰、碘化銀等催化劑,從而產生大量冰晶,使冷雲上部的冰晶密度增大,促成或增加降水。

人工增雨的主要條件之一是,天上有雲,而且要足夠多。更好的人工降雨是,當觀察到有降雨情況時,再發射增雨劑,如乾冰或碘化銀,進行冷雲降水,就會極大增加降雨量,緩解旱情。

然而,天上的雲總是時有時無,因而需要氣象部門24小時密切觀察天氣變化,及時預測和評估可能的降雨情況。

此次,徐州氣象局觀察到6月21日中午到夜裡,徐州有一次較明顯降水過程,因此抓住時機,在全市組織實施了多點多次人工增雨作業,並得了不錯的效果,徐州部分地區甚至降下了暴雨。這場及時雨,也極大有助於當地的秋糧播種。

人工增雨需要全天候觀察,並抓住時機及時增雨,否則就會錯失良機。當前,江蘇省夏種夏管處於全面展開的集中期、關鍵期。秋糧能否及時播種,直接影響到糧食產量,關係糧食安全和農民收成,尤其耽誤不得,也無人可以置身事外。

因此,當地在抓住這個人工增雨的良機時,就不可能兼顧演唱會,一些現場粉絲不得不冒雨觀看,實在是沒辦法的事情。這也是除了一些粉絲抱怨,更有不少演唱會現場觀眾對這場人工增雨抱以支持態度的原因。

其實,只要有了這樣的平和心態,雨中觀看演唱會也是一段不可多得的人生經歷。而抗旱減災與一場演唱會,孰輕孰重,也不是一個沒有答案的選擇題,不該為此「吵聲」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