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30·魯藏同行丨開車30年,一位藏族司機眼中的山東援藏幹部

央廣網日喀則6月24日消息(記者唐磊)6月22日,入藏採訪第7天,採訪團一行從西藏日喀則市定日縣趕往日喀則市聶拉木縣。近四個小時的路途,遍佈各種急彎,山東援藏工作組想要在這裏開展工作,一個車技嫻熟的司機必不可少。

就在當日的採訪過程中,記者見到了一位「傳奇」司機,他叫普珠,已經為山東煙台援藏幹部開了30年的車。初見普珠,愛笑、漢語流利是記者對他的第一印象。從1995年到2024年,從第一批到第十批,普珠觀察、經歷了煙台援藏的整個過程。而他,也對煙台援藏工作隊有著別樣的感情。

「就跟自己家人一樣。」這是普珠經常掛在嘴邊的話。他告訴記者,他的妻子在日喀則市區上班,孩子在拉薩工作,工作隊的家人基本也都在山東,「我們在一起吃飯,也都住在一起,這麼多年就跟家人一樣。」

坐在車里的普珠(央廣網記者 唐磊 攝)坐在車里的普珠(央廣網記者 唐磊 攝)

30年間,普珠載著10批援藏幹部駛過了近200萬公里,援藏幹部的工作作風也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們這裏冬天的大雪是出了名的,有時候雪比較大,能夠沒過輪胎,這個時候大家都會下來掃雪推車,而不是坐在車里。」普珠坦言,雖然每一批援藏幹部人員不同,但是他們都有務實、勤勉的作風。

在聶拉木縣城,記者見到了「煙台路」,普珠向記者介紹了這條路名字的由來,「我們縣城里的公路318國道是土路,坑坑窪窪,援藏幹部來了以後修起了柏油路,就是現在的煙台路。」普珠認為,援藏幹部到來後給當地帶來的最大變化體現在觀念上:「以前,藏族老百姓不願意叫小孩上學,上一段就不願意上了,每一批援藏幹部都會強調學習的重要性,如今,當地百姓都知道了教育的重要性。」

普珠陪伴著一批又一批煙台援藏幹部完成援藏任務,大概五年前,普珠去到山東煙台,在那裡,普珠又見到了前幾批的部分援藏幹部,回憶起當時再見面的場景,普珠的聲音也顫抖了起來,「他們看起來都老了。他們摸著我的頭說,那時候的年輕小夥子如今已經成中年人了,當時的心情真的是很難說。」

30年的時間里,普珠已經換了6輛車,如今車輛上懸掛的車牌是從2008年使用至今。「我感覺我還能再服務一批援藏幹部,等下一批援藏幹部任務結束,我也55歲了,也可以退休回家,到那個時候,我和妻子、孩子也就能團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