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寧夏丨從傳承到創新,刀筆下的木頭「活」了起來!

左手木板、右手刻刀,刻刀微動、木屑輕飛……在寧夏固原市原州區開城鎮寇莊村趙榮工作室內,41歲的趙榮正在全神貫注於眼前的木板之上。「小時候,受爺爺的影響喜歡上了木雕,長大後經過系統的學習,發現這其中大有學問。」趙榮是趙氏木雕的第五代傳承人,從小耳濡目染,對木雕技藝有濃厚的情感。

趙榮正雕刻木雕。人民網 周航攝趙榮正雕刻木雕。人民網 周航攝

據瞭解,趙氏木板雕花技藝最早形成可以溯源到清朝。「現在我成為了非遺傳承人,希望可以將木雕這門技藝長久的傳承下去!」趙榮表示,愛好是幹好一件事的重要動力,也正是這份愛好,才能一直堅持傳承下去。

「木頭是有生命的物體,它有著與眾不同的溫和、美麗與純樸的品性。」1999年,趙榮初中畢業後,就跟隨爺爺學習並主攻木板雕花。期間,也跟別的老師傅請教學習過,以此豐富木板雕刻技藝。2006年開始自己聯繫業務,為顧客製作相應作品。2010年,趙榮成立了趙氏木板雕花技藝保護傳承工作室,完成了古建築木雕、牌匾雕刻、版畫雕刻、棺木雕刻等上千件雕刻作品,並且曾多次代表原州區、固原市、自治區外出參加各類展演。2016年,趙氏木板雕花技藝被評為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2017年趙榮被評為自治區級「趙氏木板雕花技藝」傳承人。隨後,在2023年12月,趙榮雕刻的作品《不到長城非好漢》獲得了自治區非遺創意大賽銀獎。

近年來,趙榮在堅持創作的同時,改變了以往師徒相傳的傳承方式,在各鄉鎮進行木板雕花培訓,為前來學習的學生、感興趣的年青人傳授木雕技藝,讓廣大群眾對非遺技藝有深入瞭解。2023年,趙氏木板雕花技藝傳承基地成立,發展木雕產業,形成產業鏈。用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守著這份傳承,讓刀筆下的木頭「活」起來。(周航、閻夢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