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家嘴聽潮:金融改革創新正當時

    6月19日-20日,上海黃浦江畔,關於中國金融改革與發展的討論,吸引了眾多目光。一位外國投資人說,如果將西方金融市場比作成熟穩重的成年人,那麼中國金融市場就是充滿活力、前途無量的年青人。在高質量發展的今天,這位年青人的改革與創新被寄予厚望。

_______________

    「強信心、促改革」,這是近日召開的陸家嘴論壇傳遞的聲音。

    6月19日,中國「一行一局一會」的3位掌舵人在陸家嘴論壇上透露多項政策動向,內容涉及貨幣政策調控轉向、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科創板改革等。證監會主席吳清更是在現場宣佈將推出深化科創板改革的8條措施。

    作為中國金融界最高級別的年度盛會之一,走過16年的陸家嘴論壇一直是中國金融改革發展的風向標、引領者。時值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召開前夕,論壇傳遞的信息更是引人關注。

    今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今年7月召開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重點研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問題。全面深化改革將為中國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能,正成為全社會的期待。

    摒棄「規模情結」,逐步淡化對數量目標關注

    「經過幾十年的商業化、市場化進程,一些金融機構仍然有著很強的‘規模情結’,並且以內卷、非理性競爭的方式實現規模的快速擴張,這是不應該的。」近4700字的演講中,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兩次提到「規模情結」。他說,當貨幣信貸增長已由供給約束轉為需求約束時,如果把關注的重點仍放在數量的增長上甚至存在「規模情結」,顯然有悖經濟運行規律。「需要把金融總量更多作為觀測性、參考性、預期性的指標,更加註重發揮利率調控的作用。」

    在介紹我國未來貨幣政策框架的演進時,潘功勝首先談到優化貨幣政策調控的中間變量,逐步淡化對數量目標的關注。

    他解釋說,貨幣政策需要關注和調控一些中間變量,主要發達經濟體央行大多以價格型調控為主,而我國採用數量型和價格型調控並行的辦法。「傳統上,我們對金融總量指標比較關注,但也在不斷優化調整。過去,貨幣政策曾對廣義貨幣(M2)、社會融資規模等金融總量增速設有具體的目標數值,近年來已淡出量化目標,轉為‘與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等定性描述。」

    央行此前公佈的數據顯示,5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同比增長8.4%,M2同比增長7%。5月份新發放貸款利率為3.67%,處於較低水平。

    「目前,我國社會融資規模存量超過390萬億元,M2餘額超過300萬億元,宏觀金融總量規模已經很大。金融總量增速有所下降也是自然的,這與我國經濟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是一致的。」潘功勝還提到很多存量貸款效率不高,「盤活低效存量貸款和新增貸款對經濟增長的意義本質上是相同的」。

    對於貨幣供應量的統計口徑調整問題,潘功勝也有所明確。他說,我國狹義貨幣(M1)統計口徑是在30年前確立的,隨著金融服務便利化、金融市場和移動支付等金融創新迅速發展,符合貨幣供應量特別是M1統計定義的金融產品範疇發生了重大演變,需要考慮對貨幣供應量的統計口徑進行動態完善。「個人活期存款以及一些流動性很高甚至直接有支付功能的金融產品,從貨幣功能的角度看,需要研究納入M1統計範圍,更好反映貨幣供應的真實情況。」潘功勝說。

    對此,不少業內人士表示,個人活期、現金管理類基金理財未來都可能被納入M1。

    在這場具有中國金融風向標意義的論壇上,潘功勝還兩次強調我國貨幣政策立場是支持性的,「為經濟持續回升向好提供金融支持」。他說,短期內,一些規範市場行為的措施會對金融總量數據產生「擠水分」效應,但並不意味著貨幣政策立場發生變化,而是更加有利於提升貨幣政策傳導效率。

    在備受關注的市場化利率調控機制方面,潘功勝介紹,近年來央行持續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已基本建立利率形成、調控和傳導機制。「目前,我國的利率走廊已初步成形,上廊是常備借貸便利(SLF)利率,下廊是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總體上寬度是比較大的。這有利於充分發揮市場定價的作用,保持足夠的彈性和靈活性。」他還表示,央行將逐步把二級市場國債買賣納入貨幣政策工具箱。「這個過程整體是漸進式的,國債發行節奏、期限結構、託管制度等也需同步研究優化。」

    壯大耐性資本,為新質生產力賦能

    同一現場,來自資本市場的改革信號在持續釋放。

    面對多國政府和金融監管部門高層領導、全球重要金融市場及頂級金融機構負責人、知名專家學者,吳清宣佈證監會將推出深化科創板改革的8條措施。當天下午,《關於深化科創板改革服務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八條措施》正式對外發佈,針對市場反映較為集中的新股發行高價超募、活躍併購重組市場、加強上市公司監管等問題作出相應安排。

    「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是資本市場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難得的機遇。代表新質生產力發展方向的優質企業,能夠為資本市場帶來更多源頭活水,讓投資者更好分享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成果。」論壇現場,吳清從三方面介紹證監會如何積極主動擁抱新質生產力發展,即提升多層次市場的服務覆蓋面和精準度、壯大耐性資本、從制度機制以及理念上解決包容創新的問題。

    「壯大耐性資本」是今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的新表述。「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科技創新企業通常具有高投入、長週期、經營不確定性大等特徵,與堅持‘長期主義’的耐性資本在本質上是高度契合的。」吳清表示,證監會將和有關方面一道,積極創造條件吸引更多中長期資金進入資本市場,圍繞創業投資、私募股權投資「募投管退」全鏈條優化支持政策,引導更好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促進「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

    多次參加陸家嘴論壇的橡樹資本聯席創始人兼聯席董事長侯活·馬基斯也分享了自己的理解。他認為,「耐性資本一般指注重長期價值而非短期回報的投資資本,耐性資本或者持有耐性資本的投資者更加註重資產基本面及其長期發展潛力」。這位經歷多個經濟週期更迭的投資者幫助多家企業在華投資,見證著中國相關法律制度的優化與完善。他說,自己曾將西方金融市場比作成熟穩重的成年人,而中國則如同充滿活力、前途無量的年青人。

    「投資者有中小投資者、大型投資者,也有短期交易型投資者、長期機構投資者,他們沒有完全的好壞之分,各有其功能。」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兼首席策略官趙海英,把市場比作土壤,「對資本市場而言,土壤環境就是投資者結構」,在她看來,國內投資者結構中缺乏有耐性的長期機構投資者,「對投資者結構進行優化是治本之策,當然這需要很多年,不是一蹴而就的」。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黨委書記、局長李雲澤也在論壇的主題演講中提及壯大耐性資本。他表示,從資金供需看,保險資金久期長,具有跨週期屬性。壯大保險資金,有利於培育「耐性資本」、熨平經濟週期波動、推動「資金-資本-資產」良性循環。

    增強保險業高質量發展動力

    「上一屆陸家嘴論壇召開時,金融監管總局剛剛掛牌。」今年,李雲澤帶來了金融監管總局一年的「成績單」:總局系統機構改革穩步實施,「四級垂管」監管架構正式形成,監管制度建設全面提速。他強調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都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各有所長,「在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也必然各展所長」。

    這次發言,李雲澤主要聚焦我國保險業高質量發展,既談到要大力發展商業保險年金,更好滿足人民群眾養老保障和財富管理需求,要針對快遞小哥、網約車司機等新市民群體和靈活就業人員,量身打造保險產品,又提到要推動健全多方參與的巨災保險保障體系。「去年京津冀等地特大洪澇災害發生後,保險業早賠快賠、應賠盡賠,全力幫助受災群眾和經營主體渡過難關,盡快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李雲澤說,年初,全國首單全災種的綜合巨災保險在河北正式落地。

    實際上,近兩年保險業資產、負債兩端承壓。在談及如何通過深化改革增強保險業高質量發展動力時,李雲澤提到三方面重點,即轉變發展方式,加快由追求速度和規模向以價值和效益為中心轉變,強化資產負債聯動以及營造良好市場環境。

    在轉變發展方式方面,他尤其提到要引導保險機構樹立正確的經營觀、業績觀、風險觀,完善公司治理機制,加快數字化轉型,提升經營管理效率。「下大力氣改革銷售體系,開展保險中介清虛提質行動,持續推進‘報行合一(指保險公司向監管機構備案的產品定價假設,包含費用假設等,應與保險公司實際經營過程中所實施的保持一致)’,全面深化銀保合作,探索優質非銀金融機構保險代理試點,持續提升銷售服務的規範化、專業化、便利化水平。」李雲澤說。

    去年,金融監管總局針對行業共性問題,引導調整保險產品預定利率,優化償付能力風險因子,取得積極成效。李雲澤表示,未來,金融監管總局將強化逆週期監管,完善償付能力和準備金規製,拓寬資本補充渠道。同時推動保險機構強化資產負債統籌聯動,將其貫穿經營管理全鏈條各環節。「進一步健全保險產品定價機制,指導保險機構調整產品結構,有效防範利差損風險。」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朱彩雲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4年06月25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