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點星光照亮洪水中的救援路

    6月20日,南溪山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彭誌柱(左)用橡皮艇轉運人員及物資。受訪者供圖    6月20日,南溪山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彭誌柱(左)用橡皮艇轉運人員及物資。受訪者供圖
    6月23日,環衛工人在濱江路清掃人行道。吳欣宇/攝

    6月22日,中建八局青年救災突擊隊在臨江苑小區抽排地下車庫積水。王寶興/攝    6月22日,中建八局青年救災突擊隊在臨江苑小區抽排地下車庫積水。王寶興/攝

    6月19日至20日,受強降雨影響,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城區及周邊等地出現今年入汛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累計降水量最大、影響範圍最廣、致災風險最高的暴雨天氣過程。各方聞「汛」而動,迅速開展救援,展現出一個個同心協力的閃亮瞬間和守望相助的暖心故事。

_______________

    「奶奶別緊張,我們很快就出去了!」

    「叮鈴鈴!叮鈴鈴!」6月19日洪水來襲的那一天,桂林市公安局秀峰分局百梓派出所的快速出警電話就沒停過。

    百梓派出所轄區處於兩江四湖景區,灕江水位的上升導致洪水倒灌速度非常快。19日中午,水位還未到達路面,副所長張天宇就與同事一起拉好了警戒線。到下午5點,路面上的積水沒過了小腿。晚上7點,水位已經沒過腰部。住在三多路機關大院一樓的群眾急需轉移,沒有衝鋒舟和皮划艇,百梓派出所的民警們挽起褲腿,蹚著渾濁的洪水趕去救援。

    「我們這片轄區老人多,大多住一樓。」民警高敬軍今年50多歲,在百梓派出所幹了30年,是這些居民的「老朋友」。救援中他和副所長王勇赤腳下水,攙扶著老人轉移,在水裡一泡就是兩個小時。「水裡的情況很複雜,經常會碰到石頭或者踩到坑。」

    38歲的輔警周建輝救了一位90多歲的獨居老奶奶。當時,老人正在窗邊焦急地揮手,上漲的洪水將門堵住,周建輝和幾名同事奮力將門從外面拉開。背上老人的時候,老人因為害怕緊緊摟住周建輝的脖子。周建輝輕聲安慰道:「奶奶別緊張,我們很快就出去了!」

    19日晚上8時許,停電了。張天宇聯繫周圍商家借了檯燈,民警們打著手電、開著手機燈,點點燈光照亮了救援的路。

    七星區東江街道辦工委書記羅佳榮給記者展示了一張照片,照片上,兩位社區女幹部穿著救生衣蹚在沒腰的洪水裡,推著皮划艇轉運群眾。

    其中一位是來自五通社區的49歲的尹桂華。19日淩晨5時許,接到羅佳榮的電話,她匆匆趕去社區,沒想到在半路就開始漲水了。洪水洶湧而來,不到一個小時,道路就無法行走了。他們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皮划艇,進入社區開始轉運工作。一位住在東江路巷子裡的90多歲老人讓她犯了難,由於他家門口的巷子很窄,皮划艇進不去,尹桂華和消防救援人員嘗試了3次都沒能成功,最終只能讓老人往樓上轉移,運送了食物補給。

    社區的求助電話一直沒斷過,由於斷電斷網,社區居民僅能通過電話與外界溝通。各種急需的生活用品,社區都會第一時間協調人員配送。

    「我們街道靠著江邊,這次有8個社區受災,3個社區全域進水。」羅佳榮說。作為主汛區,羅佳榮和兩名社區女幹部19日晚一直守在外圍待命,不敢懈怠。身上的衣服穿了一天一夜,濕了干幹了濕,晚風吹過帶來陣陣寒意,尹桂華只能緊緊裹著身上的救生衣取暖。在水裡泡了一天一夜,她的腳趾破潰了,「當時就想著救人,沒什麼感覺」。

    主治醫師找來釣魚用的橡皮艇,轉運人員和物資

    「要進病房的病人請聯繫彭誌柱,他找到了一條船!」6月20日早上9時許,地處桂林市廣西壯族自治區南溪山醫院神經外科的積水約70釐米,32歲的主治醫師彭誌柱從同事那裡借來一條釣魚用的橡皮艇,協助轉運人員和物資的任務。

    神經外科位於南溪山醫院5號樓一層,在前一天下午5時50分,由於洪水湧入,神經外科緊急將住院病人轉入二樓心臟大血管外科、綜合重症一區及手術復甦室。為了減少患者在轉運過程中的擔憂,彭誌柱在清點好病人後,給每個人留下私人聯繫方式,讓他們有問題隨時能找到他。「我們科住院的大多數是危重病人,有的患者需要定期出去透析,有的需要及時使用藥品,情況很危急。」

    有一位顱內感染的患者,必須按時使用抗生素,但當時停水停電,沒有足夠的藥品和物資。借來橡皮艇後,彭誌柱主動划船取藥品,給病人「搶」出了時間。還有一些長期臥床患者無法自主吐痰,「如果痰卡在氣道里出不來,血氧就會降低,可能會有生命危險」。沒有吸痰設備,他們就使用注射器形成負壓差,幫助患者吸痰。

    來來回回,彭誌柱已經轉運人員及物資100多次。21日,洪水慢慢退去,他還作為科室代表加入了醫院應急管理小組,保障醫療服務秩序和巡查內澇情況,替有緊急情況的同事分擔晚上的值班任務。

    南溪山醫院核醫學科31歲的醫生糜旭昶,正在和同事全力搶救一台位於科室一層的PET-CT機,這台機器全桂林只有兩台,一般用於一些重大疾病的早期發現和診斷。糜旭昶講述,19日下午3點,水開始漲起來了,5點就已經到膝蓋的位置了,他們在科室門口堆滿沙袋,還是阻擋不住水勢的上漲。PET-CT機機房有凹下去的設備線槽,隨著水位越來越高,設備線槽中積滿了水,一旦水溢出接觸到設備主機,機器就會受損。

    核醫學科全體出動,從設備線槽中往外舀水,醫務部、護理部以及一些臨床科室也紛紛派人過來增援。此時,水位還在不斷上升,大家爭分奪秒、來來回回地舀水,體力幾乎耗盡。糜旭昶累得暈倒了,補充了一些糖水和鹽水才清醒過來,沒休息多久又投入到搶救設備中。23日,記者來到南溪山醫院的核醫學科,看到現場已經被打掃乾淨,設備因為輕微受潮正在風乾。「還好損失不大,搶救過來了。」糜旭昶說。

    守望相助,家園在恢復

    6月20日早上,桂林市戲劇創作研究中心(以下簡稱「戲劇中心」)收到了一封10人聯名的感謝信,信中說,6月19日西山路積水封路,危急時刻,戲劇中心為他們敞開了大門,並提供食物、飲用水和休息區,讓他們過了一個安定的夜晚。

    6月19日晚9時許,西山路勝利橋方向和涵洞方向兩端積水封路,郭先生和其他6名車主被困在馬路中間,見水勢上漲迅速,他們向西山公園西南側地勢較高處轉移。當晚10時許,郭先生和其他受困人員轉移到戲劇中心門口。

    與此同時,戲劇中心的3人應急小組因為無法回家,也在單位留守。聽到郭先生一行人的求助,他們趕緊下樓開門讓大家進來。「這些受困人員大多是周邊居民,其中還有老人、小孩,他們幾乎一整天都在躲避洪水,還沒吃上飯。」

    郭先生說,工作人員不僅引導他們把車停好,帶他們到單位食堂安頓休息,還送來了零食、方便麵、熱水等,這讓他們深受感動,「深深地感受到洪水無情人有情」。

    19日9時許,灕江邊的臨江路上,洪水漫進沿江商舖,水位以肉眼可見的速度上升,「水流很湍急,差不多每5分鐘能漲1-2釐米」。「蝸牛酒館」老闆唐恒炎講述,當時他準備去二樓躲避洪水,一眼看見隔壁商舖里,一位媽媽抱著年幼的孩子,一家四口正在焦急地求救。此時店舖內水位已達1.3米左右,隔壁商舖沒有二樓,他們已在水裡站了兩三個小時了。危急時刻,唐恒炎一把抱過小孩,讓一家四口來到自己店舖的二樓,剛剛轉移過來,水位又迅速上漲,很快就沒過了整個一樓店舖。

    由於一心救人,一樓廚房裡的食物都沒來得及取出,直到第二天水慢慢消退了,唐恒炎才吃上東西。「我以前在這裏當兵,看到有人需要幫助,能幫當然要幫!」唐恒炎說。

    6月22日,記者來到七星區的五通社區,洪峰過境後的街道仍有大片淤泥,空氣中瀰漫著霉味兒。現場消防人員正在用高壓水槍衝洗地面,臨街商舖處處可以看到洪水湧來的印記,許多店主將自家貨品晾曬在外面,清洗被洪水泡過的物品和傢俱。一些無法再使用的床墊、木頭傢俱等,堆積在路邊。23日,記者再次走訪五通社區,垃圾堆積的情況已有好轉。一名臨街商舖老闆說,22日晚市政部門已經清理完一輪垃圾,目前還在繼續清理。

    在排澇除淤現場,有許多青年馳援的身影。22日,在灕江華府和臨江苑小區,中建八局的工作人員正在抽排地下積水。「我們也想盡自己的一份力!」中建八局90後項目經理張雲表示,為參與抗洪救災,中建八局集團從桂林在建項目中集結特種電工、管理人員等組成青年救災突擊隊,奔赴桂林清理災後現場。

    在臨江苑小區,一名年輕的電工小夥子正在接電線,做抽排前的檢查工作。「他是打電話自己要來的,很多年青人都自告奮勇地來。」張雲說。

    在兩江四湖景區附近的榕湖小學,因湖水倒灌地下室積水嚴重,河池消防救援支隊、秀峰區消防救援大隊、宏謀環衛等多家單位收到增援任務後第一時間趕到現場,軍民攜手連續奮戰,22日下午基本完成了地下室排水和清淤的工作。榕湖小學家長瞭解情況後,自發購買礦泉水、涼茶、西瓜等來到學校,孩子們也來到現場向解放軍戰士、消防員、環衛工人以及老師們表示感謝。

    到6月23日,桂林已放晴3天,排澇清淤工作進入尾聲。中考即將來臨,一群中學生手持向日葵,走在清掃乾淨的街道上,其中一名學生扛著一面寫著「旗開得勝」的大旗,旗幟在風中招展、飄揚。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吳欣宇 記者 謝洋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4年06月25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