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烹飪協會楊柳:新質生產力助力餐飲業多維轉型

引入人工智能、大數據,大幅提升運營效率,提升消費者體驗;通過數智化系統管理的食品安全和從業人員技能服務水平的提高,推動餐飲業的品質升級;通過夜間餐飲、與文旅深度融合等新消費場景豐富消費者的選擇。

在中國烹飪協會會長楊柳看來,新質生產力通過引入數字化運營、智能化服務、食品安全追溯、綠色餐飲實踐、健康營養創新、供應鏈優化等多維度創新,為餐飲業帶來了更高效、個性化且可持續發展的多維轉型。

中國烹飪協會會長楊柳。受訪者供圖中國烹飪協會會長楊柳。受訪者供圖

為餐飲業帶來深度變革

新京報:餐飲行業的新質生產力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楊柳:目前,餐飲行業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變革,這場變革的核心是數智化轉型、效率優化、品質升級和消費場景創新。

首先,數智化轉型是餐飲行業持續發展的關鍵支撐。通過引入人工智能、大數據和區塊鏈等先進技術,餐飲業正在逐步實現運營流程的數字化管理,提高整體響應速度。同時利用數據分析更加深入地理解消費者需求,提供個性化和高質量的服務。

其次,效率優化是餐飲行業提升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品質升級是餐飲行業滿足消費者需求的核心。通過數智化系統進行食品安全的日常檢查和餐飲全生命週期管理,確保餐飲的安全性和高質量。

最後,消費場景的創新是餐飲行業適應市場變化的重要策略。發展夜間餐飲、休閑餐飲、文旅主題餐飲等新型消費場景,不僅豐富了消費者的選擇,也促進了相關產業融合。

新京報:創新是如何推動餐飲行業發展的?餐飲的高質量發展又如何解決行業轉型發展過程中面臨的痛點問題?

楊柳:近年來,餐飲業通過引入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等先進技術,實現了服務模式的革新,如外賣服務、自助點餐系統等。同時,餐飲企業通過不斷推出新菜品和健康飲食選項,滿足了消費者日益多樣化的飲食需求。創新為餐飲行業帶來了新的增長點。

餐飲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涉及行業內部的自我革新,對政策導向的積極響應,以及對市場需求的精準滿足等多方面。今年3月,商務部等9部門聯合印發《關於促進餐飲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從7個方面提出22項具體政策措施,《意見》的出台將進一步釋放餐飲消費潛力,為行業發展提供方向和支持。

同時,餐飲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是基於對市場需求的精準滿足而實現的,是一個動態的創新過程,要求企業深入瞭解市場,快速響應消費者需求,不斷創新提供個性化服務來增強顧客體驗。通過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期望,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獲得優勢,實現長期的業務增長。

將持續在多方面推動行業發展

新京報:新質生產力會為餐飲行業打開哪些新的發展空間?

楊柳:新質生產力通過引入數字化運營、智能化服務、食品安全追溯、綠色餐飲實踐、健康營養創新、供應鏈優化、個性化服務、跨界融合、移動在線服務和國際市場拓展等多維度創新,為餐飲行業帶來更高效、個性化且可持續發展的多維轉型,極大地豐富了消費者的用餐體驗,同時推動了整個行業的競爭力和市場潛力的增長。

新京報:在餐飲業人才培養方面,新質生產力有哪些體現?

楊柳:強化餐飲技藝傳承和人才培養是提高餐飲業整體水平的關鍵一環,要提升員工的基礎技能和專業知識,更要激發從業人員的創新精神與終身學習熱情,鼓勵對傳統烹飪技藝的深入研究和創新,培養技術型人才、健康營養人才、國際餐飲人才等,加強管理層戰略規劃和團隊領導能力。中國烹飪協會正在有效發揮行業協會平台機制作用,推動餐飲業職業教育校企合作,舉辦餐飲領域職業技能競賽,為餐飲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綜合這些措施,通過新質生產力,餐飲業正在推動構建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的人才隊伍,為餐飲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支撐。

新京報:在提高餐飲食品安全、減少食品浪費等方面,新質生產力有哪些推動作用?

楊柳:新質生產力通過引入智能化管理系統和先進的食品檢測技術,加強食品安全監控,確保食品從採購到消費的每個環節都符合高標準的衛生與質量要求。同時,利用大數據分析優化庫存管理,減少食材浪費,並通過精細化的菜品設計和市場啟蒙,促進適量點餐,減少餐桌上的食品浪費。強化員工的食品安全培訓和提升供應鏈效率,進一步降低損耗,共同推動餐飲業向更高效、環保和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新京報記者 王萍

編輯 王琳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