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治昆岡:新質生產力是乳業發展動力源泉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保障我國乳業持續穩定發展的動力源泉。」國際乳品聯合會中國國家委員會名譽主席、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原理事長桑治昆岡認為,我國乳製品行業規模和消費市場迅速擴大,但面臨行業發展速度放緩、進口乳製品衝擊等製約行業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問題。他表示,乳企應圍繞「國外、國內都沒有的,國外有、國內沒有的,國內其他企業有、自己沒有的,企業自身以先進替代落後的」幾大方向,選擇適合的項目發展新質生產力。

國際乳品聯合會中國國家委員會名譽主席、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原理事長桑治昆岡。受訪者供圖國際乳品聯合會中國國家委員會名譽主席、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原理事長桑治昆岡。受訪者供圖

以新質生產力保障行業持續穩定

新京報:在你看來,乳製品行業為何要發展新質生產力?

桑治昆岡:乳製品行業在20世紀末和21世紀初得到快速發展,乳製品產量、質量、行業規模和消費市場迅速擴大。但在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所積累的一些矛盾和問題也逐步凸顯,成為製約行業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發展新質生產力,是保障我國乳業持續穩定發展的動力源泉。

新京報:當前製約乳製品行業發展的問題有哪些?

桑治昆岡:首先是行業發展速度放緩。2017年全國液體乳總產量為2692萬噸,2023年為2860萬噸,六年僅增長6.24%。2017年,全國乳粉總產量為120.7萬噸,2023年降至87.2萬噸,六年增長-27.8%。特別是嬰幼兒配方奶粉,由2017年的72萬噸,下降到2023年的不足45萬噸,在奶粉總量中所佔比例由55%降至50%。

其次是進口乳製品對國內市場衝擊越來越嚴重。2017年,我國進口乳製品數量為260.7萬噸,貨值93.38億美元;2023年進口數量為309.4萬噸,貨值126.87億美元,六年分別增長18.7%、35.9%。2023年進口的乳製品折合鮮奶約1993.5萬噸,相當於全國牛奶總產量的47.5%,進口乳製品貨值相當於2023年國內全行業營收總額的19.5%。

三是原料奶產量增長與乳製品消費市場的擴大不匹配,造成原料奶富餘。2017年,全國牛奶產量為3039萬噸,2023年為4197萬噸,六年增長38.1%;而2017年全國乳製品總產量為2935萬噸,2023年為3055萬噸,六年增長僅4.1%。據瞭解,2021年以來在一些主產區存在程度不同的奶源富餘情況,給奶農和加工企業造成了不小的經濟損失。

從乳粉、進口替代等方向尋求突破

新京報:你認為乳製品行業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方向和目標是什麼?

桑治昆岡:新質生產力是一個廣義的宏觀概念,不同行業有著不同的含義和內容。我認為,乳製品行業的「生產力」,即乳製品及原料乳的生產能力。「新質」,即國外、國內都沒有的,國外有、國內沒有的,國內其他企業有、自己沒有的,或企業自身以先進替代落後的。發展新質生產力對企業來說是未曾涉足的新事物,所以項目選擇一定要經過深入研究、論證。

新京報:發展新質生產力要落實到乳製品各細分領域,你有哪些建議?

桑治昆岡:就乳粉而言,可大力發展成人乳粉及功能乳粉。如老年人配方、孕產婦配方、無乳糖配方等成人配方粉,改善睡眠配方、潤舒腸道配方、增強免疫力配方、益生菌配方等功能配方粉,也可以考慮跨界發展液體乳。液體乳可優正選展無乳糖純乳、鮮乳;風味調製乳、功能強化調製乳;功能更加明顯的益生菌發酵乳、活菌常溫發酵乳。

發展進口替代產品方面,嬰配粉企業可發展乳清生產,替代進口乳清粉,工藝路線可採用乾酪乳清、鮮牛奶超濾乳清;乾酪企業發展原製乾酪,替代進口;酪蛋白生產企業可增加以生鮮奶為原料的產品,替代進口。

原料乳生產方面,原料乳發展應以乳製品消費市場發展前景為依據,提升奶畜養殖的計劃性;奶畜養殖經營理念不應片面追求高產,而是飼養成本與經濟效益的協調統一;發展適度規模的家庭牧場,就地解決飼料,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重視發展特種奶畜養殖,如奶山羊、奶水牛、犛牛、奶駝、驢、馬等,增加特種乳製品生產,豐富市場供應。

新京報首席記者 郭鐵

編輯 秦勝南

校對翟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