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醋、菜籽油、芝麻油頻現抽檢不合格

食用油、調味品是人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做好安全保障尤為重要。新京報記者梳理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公佈的食品安全監督抽檢情況顯示,2021年至2023年,食用油、油脂及其製品,調味品的抽檢合格率均在98%以上,其中食用油、油脂及其製品的抽檢合格率連續3年提升。

不過,食品安全抽檢不合格問題仍時有發生。2023年,全國市場監管部門食品安全監督抽檢食用油、油脂及其製品樣品179659批次,調味品樣品378907批次,不合格率分別為0.8%、1.31%。其中,涉及菜籽油、芝麻油、食醋的不合格批次較多,過氧化值、不揮發酸等是不合格主要項目,涉及「來福」「綠益」等品牌。

菜籽油、芝麻油、食醋不合格佔比高

新京報記者統計2023年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公佈的8期92批次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食用油、油脂及其製品不合格有9批次產品,涉及菜籽油、芝麻油、油茶籽油等品類,菜籽油和芝麻油佔比較高,均在33%以上。調味品不合格產品有12批次,食醋有9批次,佔到75%,其次是調味醬產品,佔16.67%。(註:同一批次產品含有不同的不合格項目,統計結果有交叉)

溶劑殘留、過氧化值超標問題多

從抽檢樣品不合格項目類別看,食用油、油脂及其製品不合格產品主要涉及不得檢出的溶劑殘留和乙基麥芽酚,以及苯並[a]芘、過氧化值超標等,在不合格樣品批次中佔比均超20%以上,僅有1批次不合格產品涉及酸價(以KOH計)超標。食用油、油脂及其製品中不得檢出溶劑殘留,超標原因可能是生產加工過程中使用浸提溶劑後,沒有在後續工藝中採取有效措施去除溶劑,長期接觸溶劑殘留可能會對人體的神經系統和造血系統有損害。過氧化值超標最直觀的感受就是消費者常說的「哈喇味兒」,與生產以及貯存環境有關。

調味品涉及的不合格項目主要有氨基酸態氮(以氮計)、總酸(以乙酸計)、菌落總數等,其中,食醋抽檢中不揮發酸(以乳酸計)和總酸不合格項目佔比較高,分別是41.67%、33.33%。不揮發酸含量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食醋的口感和風味。造成不揮發酸不合格的原因,可能是生產加工過程中發酵工藝控制不當。

部分知名企業存食安問題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食用油、食醋不合格產品里涉及一些知名品牌和企業。2023年12月,河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佈抽檢信息顯示,山西來福老陳醋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1批次「來福」山西陳醋總酸不合格,該公司系山西老陳醋國家質量標準化起草單位之一。此外,內蒙古魯蕊香油脂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1批次「綠益」小榨純香菜籽油含有溶劑殘留。

2024年6月25日新京報產經週刊《聚新質 守食安——新京報2024食品安全特別報導》。

新京報記者 劉歡

製圖 許英劍

編輯 秦勝南

校對 翟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