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唐城際鐵路運潮減河隧道貫通,下穿路縣故城遺址等

作為北京東區地區未來新的交通門戶,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正在加緊建設中,未來將彙集4條城市軌道交通、2條城際鐵路和1條市郊鐵路,並打造「地下樞紐地上城」。

6月25日,記者再次來到這座正在建設中的超級樞紐。目前,京唐城際鐵路的盾構部分已完成掘進任務,正式接入北京城市副中心綜合交通樞紐。

京唐城際鐵路運潮減河隧道已實現貫通。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京唐城際鐵路運潮減河隧道已實現貫通。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年底前,京唐城際鐵路北京副中心段主體工程完工

走過簡易的臨時樓梯、穿過曲折的施工道路,記者從地面深入到了位於地下32米的京唐城際鐵路的軌道掘進區間,未來這裏將是副中心站的站台層,往來的旅客將從這裏上車。

作為北京東區地區未來新的交通門戶,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正在加緊建設。在盾構接收井的敞口處,一台碩大的盾構機正等待分解運輸,這正是剛剛完成京唐城際鐵路隧道掘進任務的「京通號」盾構機。

據中國鐵路北京局方面介紹,今天(6月25日)上午,京唐城際鐵路北京副中心段唯一一條隧道——運潮減河隧道完成盾構機掘進任務,實現安全順利貫通,這也標誌著京唐城際鐵路所有隧道均已貫通,為全線開通運營奠定了堅實基礎。

京津冀城際鐵路投資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京唐城際鐵路是服務於環渤海及京津冀地區的一條重要城際高速鐵路。線路起自北京城市副中心綜合交通樞紐站,終至河北省唐山市既有唐山站,設北京城市副中心、燕郊、大廠、香河、寶坻、玉田南、唐山西、唐山8座車站,線路全長約148.7公里,設計最高時速350公里。其中,由中國鐵路北京局運營的京唐城際鐵路燕郊至唐山段已於2022年12月30日開通運營,二期工程北京副中心段目前正在加速推進。

京唐城際鐵路公司工程部負責人崔學軍告訴記者,預計今年年底前,京唐城際鐵路北京副中心段將實現主體工程完工。待京唐城際鐵路北京副中心段完工後,從唐山站可直達北京城市副中心站,將進一步加強京津冀三省市之間的聯繫,對於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帶動沿線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提升區域整體競爭力,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京唐城際鐵路的盾構部分已完成掘進任務,盾構機正等待接收。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京唐城際鐵路的盾構部分已完成掘進任務,盾構機正等待接收。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隧道穿越眾多風險源,距京哈鐵路最近19米

雖然從燕郊到副中心站這一段並不長,但施工難度並不低,沿線需要穿越眾多風險源,還要解決與運營中的京哈鐵路並行施工的難題。在京哈鐵路上,每天有100多對客貨運列車往來,運輸安全意義重大。

作為京唐城際鐵路北京副中心段的重要在建工程,運潮減河隧道長1.3公里,自去年12月28日始發國產超大泥水平衡盾構機「京通號」,開挖直徑達13.3米。施工中,「京通號」盾構機穿越高密實的中砂地層,掘進線路北側鄰近既有京哈鐵路線,最近水平距離僅為19米,施工難度和技術要求高。

「京唐城際鐵路運潮減河隧道位於京哈鐵路南側,以隧道形式下穿通胡路、路縣故城遺址、運潮減河,上跨城際聯絡線,盾構段最大埋深約29米。其中,隧道距離運潮減河河底的距離為11.8米。為了順利實現下穿運潮減河,我們採用了持續作業的方式,盾構機連續8天不停機下穿河道。」中鐵十四局京唐城際鐵路項目負責人孫立軍說。

據他介紹,京哈鐵路線平均每5至15分鐘就有一輛列車經過。針對難點和風險,項目團隊優化設計方案,採用高精度北鬥衛星定位技術,進行鐵路路基安全監測,並嚴格控制現場施工設備的工作半徑與站位,確保不對既有線路接觸網產生影響;利用全天候測量數據、數字化智慧指揮中心指導盾構機精準平穩前進,誤差控制在毫米級;對盾構機進行量身設計,能夠實現整條隧道一次性掘進不換刀,減少地層擾動,保障隧道按既定時間順利貫通。

新京報記者 裴劍飛

編輯 白爽 校對 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