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牢共同體 中華一家親|番茄公社里的甜蜜生活

來源:內蒙古新聞網-草原雲

在番茄公社,西紅柿作伴手禮,石頭作畫板,捏花膜的傳統手藝備受歡迎……節假日去一趟番茄公社,已經成為興安盟烏蘭浩特市、科右前旗以及附近城鎮居民的優選。

番茄公社到底是個什麼?

番茄公社是一個鄉村旅遊綜合體。2022年,番茄公社項目在科右前旗高爾沁鎮平安村落地。項目通過規模發展、產銷一體、資源整合,將休閑採摘、農事體驗、鄉村民宿融為一體,拓展農業產業功能,實現了農旅一體、融合發展。

番茄公社航拍圖。番茄公社航拍圖。

走進平安村,一座座標準化的果蔬大棚並排而立,到處瀰漫著泥土和果香的芬芳,小村莊早已成為遊客爭相打卡地。

技術員在工作中。技術員在工作中。

過去,這裏卻是另外一番模樣。基礎設施落後、產業發展薄弱等短板突出,大部分村民靠天吃飯。致富帶頭人齊曉景的到來,讓這個小村莊發生「蝶變」。

2009年,大學生村官齊曉景被分配到高爾沁鎮遠峰村,2013年服務到期之後,她決定留在高爾沁鎮平安村,開始創業之旅。

「番茄公社建成以後,4位大嫂跟著我們發展鄉村民宿,當年每家就增收兩萬多。看見經營民宿能賺錢,去年又有18戶村民自己裝修房屋跟著我們一起做鄉村旅遊。現在我們幹勁特別足,大家對開展鄉村旅遊特別有信心。」齊曉景說。

番茄公社一角。番茄公社一角。

齊曉景還在番茄大院開設了國學小課堂,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探索「農耕文化+農事體驗」模式,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勞動實踐、校外農耕體驗活動中。同時,她還設置了鄉村徒步、國風茶藝等活動,助力推進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

回顧發展歷程,齊曉景形象地將其比喻為從「1.0到4.0」的升級過程。

「我們從最初的農業生產,逐步發展到採摘、餐飲,再到住宿、培訓多元化經營,現在更是通過番茄公社,實現了民宿、研學、培訓為一體的產業融合新模式。」

番茄公社里的研學之旅。

學做麵食。學做麵食。

如何複製出

更多增收致富的「番茄公社」?

如何讓一個齊曉景

帶動一群「齊曉景」?

在同商同建中共謀發展、在同向同行中緊密團結、在同學同創中奔赴振興。2022年,興安盟實施了「曉景計劃」,旨在培養更多像齊曉景一樣的產業發展帶頭人。這一計劃不僅為鄉村產業和人才振興奠定了堅實基礎,更成為民族團結與鄉村振興互融共促的生動實踐。

「曉景計劃」的實施,讓興安盟湧現出越來越多的「曉景」式人才,他們以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帶動著各族群眾走向富裕。截至目前,該計劃培養產業帶頭人1288名,輻射帶動3.8萬農牧戶,戶均年增收4900元,整體經營收入累計達3.58億元。

「發展農旅融合的同時,我們還把這裏作為新農民培育的基地。以番茄公社為引領,我們帶動更多百姓參與進來,2022年至今,全鎮接待旅遊人數達到了20萬人(次)。我們讓旅遊一年四季火起來,更切切實實嚐到了通過旅遊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福利。」高爾沁鎮黨委書記高冰說。

番茄公社俯瞰圖。番茄公社俯瞰圖。

更多的新農民在這裏成長

更多的新技術在這裏推廣

更多的新發展理念在這裏碰撞

各族群眾心手相連、融情於心

在同發展、共進步中

分享更多融合發展的紅利

……

監製:丁燕

記者:韓雪茹 高敏娜 郭麗娜

影片/圖:金泉 苗旭 牟野

新媒體呈現:董柏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