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農業大縣保灌保供全力抗旱穩生產

  新華社濟南6月25日電(記者張力元)在山東省聊城市陽穀縣李台鎮王申樓村的農田里,滴灌帶均勻鋪開,一串串水珠噴出,落在玉米株根部。承包了350畝地的村民王文峰說:「澆完這茬水,玉米就‘解渴’了,加上後期科學管護,有信心穩產。」

  春爭日,夏爭時。正值「三夏」關鍵期,北方地區持續高溫和乾旱給農業生產帶來不利影響。作為糧食生產大縣,陽穀發動家庭農場、種糧大戶等農業經營主體,利用滴灌、噴灌、微噴灌等技術澆地抗旱,確保精準用水。

  「如果是大水漫灌,大約需要15天才能澆完,現在用灌排一體化管網,兩三天就夠了。」王文峰說。

  在聊城市高唐縣魚邱湖街道麻莊村,滴灌帶將田地隔成條狀。據高唐縣農業農村局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王洪峰介紹,過去,用傳統方式灌溉1畝地需要60立方米到80立方米水,如今用滴灌的方式只需30立方米水,節水的同時還解放了勞動力。在聊城市茌平區馮官屯鎮,遍佈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田里的灌排一體化管網也在按需、按量、按時給農作物「補水」。

  6月23日,在山東省聊城市茌平區馮官屯鎮的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田里,村民正在使用滴灌設備給農作物「補水」。新華社記者 張力元 攝

  「節流」的同時,多措「開源」。記者從山東省水利廳瞭解到,目前,山東啟用機電井23.95萬眼、泵站2856處、機動抗旱設備50.43萬套、機動運水車輛7500輛,全力保障城鄉供水和夏種用水需求。各地從水資源狀況、需水情況和供水能力等實際出發,強化抗旱水資源統一調配。

  「向旱情嚴重縣調撥的提水機組正在作業,每台每小時可提水1500立方米,為沿岸農田提供夏灌水源。」聊城市水利局副局長韓剛說。5月29日,聊城提前啟動夏灌引黃工作,位山、陶城鋪、郭口、彭樓4個大型灌區全部開閘引水,目前累計引黃河水、金堤河水1.68億立方米,向臨清市調引長江水166萬立方米。

  此外,山東多地及時開展抗旱技術指導,全力降低旱情損失。在濰坊昌邑市,農業部門印發的《關於全力做好抗旱保夏種促夏管工作的緊急通知》通過鎮村微信群下發到戶。昌邑市圍子街道侯家坡村黨支部書記侯連亮說:「我們強化了對供電設施、塘壩、灌排渠系、機井、出水口等農田水利設施的隱患排查,明確管護人員,確保相關設施發揮作用。」

  昌邑成立了5個農業技術指導小組,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組織動員群眾採取先播種、後造墒、澆「蒙頭水」等措施抗旱保苗。昌邑市農業農村局生產高高長楊曉燕說:「對玉米等作物增施有機肥,可改善土壤物理性狀,增強土壤的蓄水、保墒、供水能力,確保出苗整齊。」截至6月23日,當地秋播面積79.15萬畝,進度完成93.25%。

  據山東省農業農村廳介紹,山東將加強農業生產督導幫包工作,繼續組織各級農技專家到一線指導,大力推廣玉米密植精準調控高產技術,提高作物抗旱、抗逆能力;組織發動群眾開展抗旱澆灌、搶時播種,最大限度減少高溫乾旱影響,保障種足種好秋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