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聽器選配5大誤區,速看避雷! | 老年健康宣傳週

來源:健康中國

6月24日—30日是老年健康宣傳週,今年的宣傳主題是:維護聽力健康 樂享幸福晚年

老年人的聽力下降通常是逐漸加重的,在這個過程中大多數老年人會逐漸接受這種變化,並對此不以為意。在生活中,通常是身邊的人先察覺到老年人出現了聽力問題。比如,有些老人在安靜的環境中聽力尚好,在嘈雜的環境中才會發生聆聽困難。

此時,老年人會把聽不清歸因於環境太亂或者講話者「口齒不清」。其實,出現這種情況已經提示老年人的聽覺功能出現了問題,應該讓醫生幫忙判斷是否需要幹預。

如果老人聽不清楚某些聲音,可能就存在一定程度或範圍的聽力損失。例如高頻聽力損失患者,可能無法聽到某些聲音,如「sh」「s」「th」「t」等。不要小看個別聲音無法聽清,當它們出現在一句話或一段話中時,就會顯著影響聽力損失者對言語的理解,因此不得不反復詢問「嗯?」「什麼?」或者答非所問。

遇到這種情況,專業人員可對數字助聽器進行編程,針對患者所需要的範圍和程度進行增強,就能讓患者更好地利用殘餘的聽力。越早對聽力損失進行干預,其長期效果越好。

幾乎所有認為自己有一隻「好耳朵」的患者,兩隻耳朵都有不同程度的聽力問題。當一隻耳朵比另一隻聽力情況稍好時,我們會更傾向於用那隻耳朵來打電話、參與團體對話等。但患者長期使用聽力好的一側耳會加重該側耳的負擔,產生聽覺疲勞,而聽力損失耳由於長期得不到聲音刺激,聽神經萎縮,使言語解像度更低。

另外,單側聽力損失會影響聲音定位,給患者的生活帶來危險。比如,當身後來車時,分辨不清喇叭聲的來源會影響躲避方向;跟人交流時因會出現側身轉頭、斜視等動作,從而產生自卑等心理問題。因此,單側耳聽力受到損傷也要到正規醫院詳細檢查,根據情況配備助聽器。

很多老年人可能會選擇在「需要」的時候,比如在參加社交活動或在嘈雜環境下聽不清對方講話時,才臨時拿出助聽器使用。這種做法似乎可以避免日常佩戴助聽器時的不適感,然而,這種間歇性的使用並不利於充分發揮助聽器帶來的聽力改善效果。

因此,建議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持續使用助聽器,而不是只在特定情況下使用。

很多人認為購買助聽器就像買一副老花鏡那樣簡單,這其實是忽略了助聽器配適過程的複雜性和個體化需求。特別是對於老年人來說,正確的驗配是確保助聽器有效的關鍵步驟。

造成每個人聽力損失的原因是不同的,並且涉及不同的疾病、不同的聽力損失頻率和程度。隨意購買的助聽器的確便宜,但並不科學和實用。在醫院,聽力師可以為患者提供高質量的聽覺健康指導,包括準確的聽力評估、選擇合適的助聽器類型、正確使用助聽器的專業指導以及後續調試等。

總之,老年朋友要認識到,助聽器所提供的不僅僅是聽力和生活質量的提高,還為老年人參與社會交往帶來了更多機會,讓老年人不與社會脫節。此外,助聽器還可以幫助老年人增強自信,改善社交能力並促進社會活動和認知能力的整體提升。因此,在有需要的時候,老年人在醫生的指導下選配並堅持使用助聽器,可以讓自己的晚年生活更精彩。

作者: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  董瑞娟

審核:國家健康科普專家庫專家、北京大學第一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醫師 王全桂

策劃:鄭穎璠 王寧

編輯:穆薪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