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特稿|從夏季達沃斯論壇看中國經濟新機遇

【原標題】從夏季達沃斯論壇看中國經濟新機遇

文/本報記者 丁非白 洪可潤 王瑩

世界經濟論壇第十五屆新領軍者年會(又稱「夏季達沃斯論壇」)於6月25日至27日在遼寧大連舉行。時隔五年,世界目光再次聚焦大連,來自世界各地的各界嘉賓相聚於此,共議「未來增長的新前沿」。

連日來,記者逛會場、聽論壇、訪嘉賓,從本屆夏季達沃斯論壇,觸摸世界經濟的脈動和風向,探索未來中國經濟的新機遇。

       6月26日,夏季達沃斯論壇主會場大連國際會議中心「各國準備好迎接人工智能了嗎?」分論壇現場。(章磊 攝)

       6月26日,夏季達沃斯論壇主會場大連國際會議中心「各國準備好迎接人工智能了嗎?」分論壇現場。(章磊 攝)

以創新贏未來

會場外,一條仿生鯨鯊吸引了許多與會嘉賓的目光。身長4.7米、胸鰭翼展2米、重約400公斤……雖然身形巨大,這條「鯨鯊」的身手卻相當靈活,能在水中完成上浮、下潛、定深、嘴部張合等動作,還能下潛到最深10米的水中執行餌料投擲任務。

如此科技感十足的仿生鯨鯊來自海昌生物科技公司。近年來,該企業致力於用科技賦能生物多樣性和可持續發展,已研發完成仿生鯨鯊、仿生鰩魚、仿生江豚等數款具有領先專利技術的仿生科技產品。

本屆夏季達沃斯論壇將圍繞人工智能、生物技術、量子計算、能源轉型等方向組織百餘場活動。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新技術、新理念帶來的新空間、新機遇成為嘉賓關注的熱點。

尼日利亞嘉賓瑪麗亞姆·烏瓦伊斯是第一次來中國參加夏季達沃斯論壇。「我對本次論壇充滿期待。」她表示,中國科技發展之快受到全世界矚目,她看好在新一輪技術浪潮下中國經濟的發展前景。

從量子技術到人工智能,從生物科學到先進材料,前沿科技領域突破可以大幅提高生產力並提振全球經濟。當前,中國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既為中國經濟發展增添強勁動力,也為各國企業創造出更大合作空間。

國際政策諮詢公司Policy Nexus彙策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劉天逸表示,對於人工智能、信息技術等相關科技產業而言,中國擁有絕大多數行業的垂直細分領域與豐富的解決方案應用場景,「這在世界其他地方從未見過,相信將對全球人工智能技術應用與產業發展提供廣闊機遇」。

「人工智能的發展需要大量數據,中國龐大的市場將催生大量應用場景,從而產生海量數據,這讓中國在人工智能發展領域擁有更多機遇。」東軟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劉積仁說,「作為創新的沃土,中國將以創新贏未來。」

以合作謀共贏

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的預測,2024年全球貿易增長率預計為3.3%。全球貿易格局正發生明顯變化,例如,南南貿易不斷增長,現有航運路線和能源貿易關係也因地緣政治而發生顯著改變。

在「重新佈局全球貿易路徑」圓桌對話環節,與會嘉賓圍繞「全球貿易路徑的重新佈局會對全球商業發展產生哪些影響」「貿易變化將如何助力全球增長」展開深入討論。

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表示,全球化已成為中國企業的必答題。「中國製造業未來的發展一定要走出去。中國企業在自身發展過程中通過全球化,為全球經濟增長做出更大貢獻。為產業相對落後國家的發展提供機會的同時,助力中國企業更好地融入全球經濟體系。」李東生說。

世界經濟論壇主席施瓦布表示,在當前複雜的國際形勢下,加強國際合作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世界經濟論壇致力於繼續同中國開展緊密合作,促進世界經濟穩定健康發展,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

畢馬威中國諮詢首席戰略官蔡偉表示,近年來,中國積極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完善市場監管體系,為國內外企業提供更加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

「中國開放、合作的態度,使霍尼韋爾得以在中國蓬勃發展。現在中國市場是霍尼韋爾在美國以外的最大市場。」霍尼韋爾智能工業科技集團副總裁兼中國總經理柴小舟說。

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也需要中國。

春華資本集團董事長胡祖六表示,從長遠來看,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有望促進對於參與各國的直接投資、經濟增長和貿易擴大。中國與東南亞、非洲、中東和拉美地區的區域性貿易和投資協議也有利於尋找新的市場空間。

「我們能夠拉動全球經濟,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經濟的成長,當然也在幫助發達國家維持更好的生活水平。中國的開放不是單向的,中國是開放的受惠者,但是中國也促成了全球經濟的良性循環。」胡祖六說。

6月26日,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主會場大連國際會議中心,嘉賓在「中國電動汽車產業下一步如何發展?」互動空間交流討論。(章磊 攝)

以綠色促發展

主會場採取「綠證」交易,實現100%「綠電」供應;空調系統通過海水製冷換熱,有效節約電力;80%服務保障車輛為新能源汽車,助力低碳出行……本屆夏季達沃斯論壇「含綠量」不斷提高。

節能降碳是這次論壇的熱點議題。

圍繞「不忘能源轉型的‘初心’」這一話題,寧德時代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曾毓群表示,當前應著重關注以下六個方面,分別是材料、生產、技術更新升級與創新、再生回收率、如何為全球大量用戶提供高質量電池以保障綠色出行,以及如何為航空等先進交通工具提供電池能源。

「中國在綠色技術等領域一直是非常活躍的參與者。」奧雅納工程諮詢公司董事費格爾·韋特表示,得益於太陽能、光伏與風電規模不斷擴大,中國逐漸引領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隨著時間推移,我毫不懷疑中國的技術需求將流向歐洲、美國等世界各地。」

如今,從基建、能源到交通、生活,中國正在諸多領域形成規模龐大的綠色發展增量。

「我們見證了中國不斷創新和發展。」總部位於美國的景順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大中華地區、東南亞及澳州行政總裁馬田·科蘭克說,中國不僅關注綠色經濟建設,也在技術前沿創新發展等領域持續發力。

數據顯示,全球光伏發電裝機容量近一半在中國,全球四分之一的新增綠化面積也來自中國。截至2023年底,中國的風電、光伏累計裝機量達到10.5億千瓦,佔全球新能源總裝機量的四成。

「中國在綠色能源領域關於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成功經驗,拓展傳統產業的發展新空間,催生出關聯性強和前景廣闊的新興產業,對於全球能源結構轉型具有積極推動作用。」天合富家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高海純說。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歷史學教授亞當·圖茲表示,當前我們面臨許多關鍵全球問題,特別是在氣候變化領域,只能通過合作來解決。中國在綠色能源領域上的發展將助力全球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參與采寫:張逸飛 郭翔 於也童)

刊於《參考消息》6月27日第8版

編輯:田寶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