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全球化逆流湧動,中國以開放「定海」

中新網大連6月27日電(記者 左宇坤)世界經濟的聚光燈再次照向中國。

6月25日-27日,世界經濟論壇第十五屆新領軍者年會(夏季達沃斯論壇)在遼寧大連召開,聚焦「未來增長的新前沿」,探尋世界經濟增長的新動能。

世界貿易組織發佈的2023年全球貨物貿易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進出口總值5.94萬億美元,連續7年保持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地位。

中國會怎麼做?全世界都在關注。在當前全球地緣衝突加劇、逆全球化有所抬頭的國際背景下,中國在本次論壇上再次向世界宣告維護開放市場環境的決心。

  世界經濟論壇第十五屆新領軍者年會(又稱「夏季達沃斯論壇」)現場。 中新社記者 韓海丹 攝

  世界經濟論壇第十五屆新領軍者年會(又稱「夏季達沃斯論壇」)現場。 中新社記者 韓海丹 攝

雜音——

逆全球化趨勢抬頭

「我們看到國際貿易已經開始出現一些新的趨勢,有一些國家的‘小院高牆’在不斷延伸。」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一帶一路學院研究員萬喆對中新網記者表示。

全球經濟回暖仍受疫情創傷影響,地緣政治衝突、氣候變化等挑戰接踵而至。部分美西方國家為維護單極霸權,高築保護主義壁壘,更是給世界經濟回暖製造了更大困難。多家國際機構預測,未來幾年世界經濟或將維持中低速增長。

外貿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是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樞紐。從今年一季度出口的起伏波動,到4、5月份以來的逐月向好,我國外貿進出口走出一條穩健的「反彈曲線」。國際貿易溫度的微妙起伏,無疑都會被中國經濟敏銳捕捉到。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會長徐念沙認為,供應鏈正趨向兼具本土化和國際化,製造業回歸會受到比較優勢、貿易保護主義、產業鏈安全及便利化等因素影響,而國際形勢的不確定性和地緣政治衝突加劇了供應鏈轉移。此外,國際組織和貿易談判的有效性也受到挑戰,增加了稅收壁壘和成本,並使國際貿易環境變得更加複雜。

「貿易壁壘越高,通貨膨脹、物價必然越高。」萬喆認為,部分國家對中國出口中的亮眼部分進行貿易壁壘的提高,對我們會產生一定的影響;但與此同時,對於將貿易壁壘放置於前的這些國家和地區,自身的價格也會升高,應該說這是一個讓大家都難以為繼的遊戲。

篤行——

高水平對外開放穩步前行

與之相對的是,中國則在包括本次論壇在內的眾多場合,都向廣大跨國公司、投資者以及人才張開雙臂表達歡迎,這也與部分國家的「關門築牆」之舉形成鮮明對比。

在萬喆看來,中國還是要做好自己,使自己的產業和體系不斷轉型升級,在目前的階段獲得更多支撐。比如優化營商環境,給予民營企業更多活力動能是非常重要的。

「全球化已成為中國企業必答題,不出海就出局。」TCL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李東生認為,儘管目前全球貿易存在「小院高牆」、貿易壁壘等情況,但經濟全球化是由市場力量推動的,用非市場、非自由經濟規則的力量去改變一些全球貿易的走向,這個做法不可持續,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不可改變。

令人振奮的是,這也是一個萬象更新、能者自強的時代。在全球貿易格局發生改變的同時,中國在全球貿易方面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並為全球貿易創造巨大機遇。

根據世界貿易組織預測,2024年全球貿易增長率預計為3.3%。全球貿易格局正發生著明顯變化,例如南南貿易不斷增長,現有航運路線和能源貿易關係也因地緣政治而發生顯著改變。在這一變化進程中,中國的影響力日益增強。

「中國在發展自己的同時,也發展了夥伴國。」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會長任鴻斌表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已經拉動了近萬億美元投資規模,形成了3000多個合作項目,為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創造了42萬個工作崗位。

  大連國際會議中心外場達沃斯元素。 楊毅 攝  大連國際會議中心外場達沃斯元素。 楊毅 攝

開拓——

全球貿易路徑正在重塑

但在萬喆看來,全球化和逆全全球化之間的所謂「對抗」,可能在短時間內不會馬上停止,而是會持續相當長的過程。所以未來全球貿易格局都會有新的變化,比如貨物走向、合作方向等,可能都會有一定格局性、結構性的變化。

「單純依賴出口的商業模式無法實現可持續發展。」李東生認為,在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不能僅把產品賣到當地,也要同時能夠給當地增加就業並完善產業鏈,這將為中國和所在國共同帶來更多發展機會。

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群體性崛起,極大推動了世界多極化進程。南非工業發展公司董事長布西·瑪布紮表示,中國經濟發展和復甦對提振非洲經濟非常重要。南非也希望能夠和非洲大陸其他國家廣泛開展區域間貿易發展合作,為整個非洲帶來投資。

貿易路線多樣化也被擺在了更重要的位置。佐治華盛頓大學艾略特國際事務學院經濟學和國際事務學教授陳曉陽表示,地緣政治緊張是導致全球貿易萎縮的原因之一,應推動全球貿易路線的多樣化,推廣更多的替代路線。這需要對基礎設施進行大量投資,各國協作形成多式聯運等模式。

可見,不論是哪一條路徑,開放合作的地位都被不斷強調。正如世界經濟論壇主席施瓦布在本屆論壇開幕禮上指出:「為推動未來經濟增長,我們必須擁抱創新,促進跨部門、地區、國家和文化的合作,創造一個更加和平、包容、可持續和有韌性的未來。」(完)

【編輯:張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