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時光與歷史對話 《何以中國》創億級傳播

上海電視節第三場「白玉蘭對話」,昨天(6月26日)下午在上視大廈舉行,眾多專家學者現場展開鑒賞對話,探討大型紀錄片《何以中國》的創作經驗與現實意義。此外,由上海廣播電視台聯合美國Discovery拍攝製作的大型探訪式紀錄片《文運中國》,也正式籌備啟動。

立足於考古實證、文明溯源,從時空的長鏡頭探尋中華文明形成、發展、壯大的客觀規律和內生動力,由上海廣播電視台傾力打造的《何以中國》,自去年12月起,在東方衛視和百視TV等網絡平台播出,一舉打破文化傳播的「數據量級」,創下了億級體量。其中,在國內大屏端累計觸達超10億人次,全網各端傳播總量突破60億次;在國外199個國家和地區觸達1.5億海外電視用戶。

「白玉蘭對話」現場,《何以中國》的主創分享了創作心得。

用細膩的筆觸,在尊重和敬畏歷史的前提下,還原歷史場景,不少專家認為,《何以中國》做到了傳統文化與當代表達的巧妙融合。

目前,該片已入選2023年度文博行業十大熱點事件,全國18家博物館成為首批收藏《何以中國》的單位。該片還啟動了國際版製作,將以多語種版本向國際社會講好中華文明故事。

活動現場,上海廣播電視台聯合Discovery拍攝製作的大型探訪式紀錄片《文運中國》也正式籌備啟動。

紀錄片特邀兩位外籍主持人重走總書記參觀考察過的中國文化地標,以中西對話、古今交融的視角,思考中華文明如何賦予中國式現代化以深厚的人文底蘊,預計十月將在東方衛視播出。

此外,現場還公佈了上海廣播電視台2024紀錄片片單,《我們的國家公園》《東灘,鳥類的家園》《夢行怒江》《永遠的行走:與中國相遇》《對話東盟》等一批紀錄片,將與觀眾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