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作太多,如何優中再選優?白玉蘭評委們這樣說→

第29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將於明晚在「白玉蘭綻放」頒獎典禮上揭曉。在6月26日白玉蘭獎評委見面會上,電視劇類別評委尤勇智說:「我們也很頭疼,因為只能選出一個最佳……」

今年參與評獎的《問蒼茫》《繁花》《漫長的季節》《大江大河之歲月如歌》《南來北往》《不完美受害人》……從故事內容到演員表現,都代表著中國劇集的視聽藝術表達躍升至更高的水準。作為電視劇類別評委會主席閻建鋼說:「我看片都快看出了重影,面對這麼多精品劇,我們的獎項又是這麼少,這是擺在所有評委面前的一個難題。」閻建鋼驚喜地看到過去一年海內外電視劇出現大量精品。全球57個國家和地區近千部作品報名參評白玉蘭獎,最終7個國家10部劇集進入白玉蘭獎三大單元評選。

閻建鋼也表示,在評選獎項的過程中,無論題材和類型,只要是優秀團隊創作的優秀作品,評委會都一視同仁地看重。如果評委發生分歧怎麼辦?閻建鋼說:「我特別欣慰,各個專業的評委都是行業經驗豐富的頂級專家。我們在價值觀和美學思想上彼此高度認同,這就保證我們在評判時有基本共識。當然,在個別作品或獎項上,有人可能會有不同的角度、評價。我們會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最終達成一致。如果不一致,我們會用組委會製定的投票機制決定獎項歸屬。」

好劇多到有點「頭疼」的尤勇智直言:「我們遵從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原則,力爭讓豐富多彩、不同類型的作品呈現在觀眾面前。」評委海清說:「中國電視劇正變得更加多元化,更加健康。精彩的創作是有所表達、有所感悟,真的是發自內心的動力而產生的作品。」評委王小槍從自身編劇經驗出發感歎,任何一位編劇從他寫第一部作品第一個字開始,一直到能夠入圍白玉蘭獎項提名,每個人都花費了很長時間,可能長達十幾年甚至幾十年。

電視劇《三體》的導演楊磊今年也是白玉蘭獎的評委,他在談及什麼樣的作品更受歡迎時說:「開機之前的選擇非常重要,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屬性,如果一開始的選擇不正確,其實已經影響了劇集。開機前後,我們還會有很多溝通,包括劇本的圍讀、現場的催化,都會產生一些新的想法。」他把劇組磨合過程比作相親,「這是從見面、談戀愛到最後一起過日子的過程。」

把創作比作愛情還有動畫片的交流環節,《中國奇譚》總導演、動畫片類別評委陳廖宇解釋為何「動畫行業夫妻檔多」時說:「拍電影幾個月一年算很長了,但一部動畫片,三年五年很正常,製作十年都不奇怪。如果沒有熱愛,都無法堅持。只有夫妻能在漫長的動畫路上堅持下來不分開。」

在紀錄片類別的交流中,本屆紀錄片類別評委、《我在故宮修文物》的導演蕭寒在談到短影片對紀錄片創作的影響時說:「可能現在的觀眾沒有足夠耐性去看太長的片子,這確實對我們長紀錄片導演是挑戰。我們應該嘗試去調整創作方式,去擁抱這個時代,用我們的作品去影響更多的人,這是我們的使命。」紀錄片評委會主席魏克然·錢納則認為,真實性是紀錄片的品牌。「當下世界無時無刻不充斥著無數信息,令人迷失其中,因此,真實性更顯珍貴和重要。更需要紀錄片人近距離去消化好故事,並且講好故事。」(新民晚報記者 吳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