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電網抗洪抗災能力,門頭溝區架設鋼杆、新建電力備用線路

6月27日,在北京市門頭溝區妙峰山鎮下葦甸村附近,一根根銀色的電力鋼杆完成組立。國網北京門頭溝供電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在災後重建中,門頭溝區截至目前已累計完成1100根電線杆組立、19台變壓器組裝及30公里導線架設。

應急搶修力量283人隨時響應

在門頭溝區妙峰山鎮桃園村李淑媛老人家中,門頭溝供電公司妙峰山供電所社區經理李德亮和同事張立誌前來檢查電器用電情況。

6月27日,門頭溝區妙峰山鎮,電力工作人員為村民檢查電表箱。  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6月27日,門頭溝區妙峰山鎮,電力工作人員為村民檢查電表箱。  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

「我剛才檢查了咱家線路,都沒問題,外面的電表箱也都正常,您可以放心用電。」張立誌是李淑媛老人的老朋友,老人家有什麼用電問題,張立誌和同事們總能第一時間趕到。

在門頭溝區,有不少像張立誌這樣的客戶經理,他們每天在村里巡查線路,保障村民安全用電。與此同時,在門頭溝區災後重建中,國網北京門頭溝供電公司修編完善了防汛應急處置預案,針對性開展站室水淹倒灌、線路倒杆斷線、道路通訊中斷等場景下的應急演練,全面提高救援搶險能力。同時,18支283人應急搶修力量在各供電所駐紮,配置小型發電機33台,並配足配齊成套變壓器、導線、電線杆,以及水泵、沙袋、防水擋板等應急物資。

新立鋼杆更耐水流衝擊

上午時分,下葦甸村附近一處灘地上,現場的安全警示標誌和圍擋格外醒目,電力工人們正在進行設備安裝。遠處的起重機緩緩移動,巨大的機械臂精準地抓取電線杆,準備將其穩穩地安放在挖好的基坑中。

6月27日,門頭溝區妙峰山鎮下葦甸村附近,電力工人對即將架設的鋼杆進行檢查。  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6月27日,門頭溝區妙峰山鎮下葦甸村附近,電力工人對即將架設的鋼杆進行檢查。  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

國網北京門頭溝供電公司運檢部主任王思遠介紹,這個灘地是在去年大暴雨中衝刷出來的,以前的電線杆多為普通水泥杆,埋深兩三米,因此抗擊洪水能力較弱,在洪水中損毀嚴重。

此次新立的電線杆為鋼管杆,埋深達到15米,鋼杆口徑和基座口徑都更大,因此鋼杆將能抵禦住洪水的侵襲。此外,該工程中還將使用加重水泥電線杆,這種杆同樣具有足夠的抗衝擊和抗衝刷能力。

6月27日,門頭溝區妙峰山鎮下葦甸村附近,電力工人正在架設新的鋼杆。  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6月27日,門頭溝區妙峰山鎮下葦甸村附近,電力工人正在架設新的鋼杆。  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

新搭建的電線杆還將創新使用微氣象、影片監控等裝置,可以對線路周邊環境溫濕度、風速、風向、大氣壓力等各類指標進行測量和監控,為運行人員提供輔助決策支撐。

6月27日,門頭溝區妙峰山鎮下葦甸村附近,起重機豎起鋼杆。  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6月27日,門頭溝區妙峰山鎮下葦甸村附近,起重機豎起鋼杆。  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

電網改造將強化線路抗洪能力

王思遠介紹,為進一步提升地區電網抗洪抗災能力,國網北京門頭溝供電公司按照「躲、扛、放、備」四種思路,計劃通過三年的電網改造,逐步實現強化線路本體抗洪能力、優化電網結構及提高電網供電能力和可靠性的目標。

具體來看,2024年汛期前,公司通過優化遷移配電線路路徑、遠離河道和洪水衝刷區域及選用強化杆塔、加固設備基礎的方式實施改造,完成「躲」和「扛」。

2025年,優化完善網架結構,增加線路跨區、跨山聯絡,選取合理路徑,新建備用線路,提高電網故障隔離和互倒互帶能力,完成「放」和「備」。

2026年,全面完成電網抗災能力、電網架構優化和智能化改造,確保電網抗洪抗災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據瞭解,針對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後發現的滲漏變電配電站室,國網北京門頭溝供電公司已於今年5月底前完成防水修復、防水擋板安裝、擋水牆建設等工作,提升了站室防水擋水能力,確保汛期不重覆發生滲漏。針對山區輸配電線路地質災害風險,公司將在6月底前完成護坡修建、臨河配電架空杆基遷移等工作,降低倒塔斷線風險。

新京報記者 吳婷婷

編輯 陳靜 校對 張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