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茨海默病治療新藥國內開出「首方」,年治療費約18萬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俞金旻)6月26日,備受矚目的阿爾茨海默病(AD)靶向治療新藥侖卡奈單抗(Lecanemab)正式在國家神經疾病醫學中心——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落地首次開方。首批6名在華山醫院確診AD早期的患者將接受週期為18個月的治療,每個月輸注兩次侖卡奈單抗。

阿爾茨海默病靶向治療新藥侖卡奈單抗在上海開出國內「首方」。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供圖阿爾茨海默病靶向治療新藥侖卡奈單抗在上海開出國內「首方」。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供圖

侖卡奈單抗是20年來全球首個獲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完全批準的AD新藥,屬於抗β樣澱粉蛋白(Aβ)藥物,通過清除大腦中的有毒Aβ蛋白,逆轉AD的病理進展,延緩臨床進程。2024年1月9日,侖卡奈單抗獲我國國家藥監局批準,目前全球共有4個國家批準該藥上市。

貝殼財經記者瞭解到,對於體重60公斤左右的成人來說「侖卡奈單抗」一年治療費約18到20萬。如果遵從臨床試驗的「18個月完成一個治療週期」來算,一年半的總治療費用在27到30萬元左右。其間,每個月需要輸注兩次,且最好是住院觀察,所以除藥品費用外,還需要加上路費、家屬誤工費、住院費以及治療後期用來評估病情變化的檢查費用。

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內科認知障礙亞專科負責人郁金泰主任醫師告訴貝殼財經記者,目前臨床所用的阿爾茨海默病藥物都是對症治療,改善患者失眠、抑鬱等症狀。而「侖卡奈單抗」在機制上直接針對病因,也就是可以清除阿爾茨海默病的元兇腦內澱粉樣蛋白沉積。根據III期臨床數據,使用該藥物平均可以延緩疾病進展3到5年。不過,專家提醒,使用該藥必須經 PET-CT 、腦脊液穿刺檢測等檢查確診的確是「阿爾茨海默病」,並且必須是在早期,且無腦內出血等禁忌症。

根據國際指南臨床分期,AD的病程可分為3個時期:臨床前期、輕度認知障礙期和癡呆期(包括早、中、晚期)。侖卡奈單抗目前臨床的適應症是AD早期患者,主要包括AD源性輕度認知障礙患者和AD癡呆早期患者。

貝殼財經記者瞭解到,我國是全球AD患病人數最多的國家之一,根據《2022年中國阿爾茨海默病報告》統計,我國60歲及以上人群中輕度認知障礙有3877萬,癡呆患者約1507萬,其中AD源性輕度認知障礙患者達1300萬,AD癡呆患者達983萬。

編輯 朱玥怡

校對 陳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