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防汛抗旱丨「水不退我們就不退」——來自黃山防汛救災一線的人物剪影

  新華社合肥6月27日電 題:「水不退我們就不退」——來自黃山防汛救災一線的人物剪影

  新華社記者薑剛、胡銳、傅天

  連日來,安徽省黃山市發生多次強降雨,局地降雨量超歷史極值、多座水庫超汛限水位、道路衝斷山體塌方……面對來勢洶洶的洪澇災害,當地幹部群眾積極應對,在水庫壩頂、指揮中心、清障現場,留下一個個晝夜奔忙的生動剪影。

  6月26日上午,大雨如注,打在黃山市屯溪區瑤源水庫的水面上,激起一圈圈波紋。這個藏於深山中的水庫,原本碧綠的水色,現已被夾帶著泥沙的山區來水染黃。

圖為雨中的瑤源水庫。新華社記者白斌 攝圖為雨中的瑤源水庫。新華社記者白斌 攝

  受持續性強降雨影響,這個庫容量65.5萬立方米的水庫,成為防汛工作的重中之重,每天都有兩名基層幹部作為巡查員在此值守。屯溪區屯光鎮副鎮長淩林和草市社區黨委副書記張金良,穿著雨衣、膠靴,正在仔細巡查水庫,看水位是否過高、看壩體有無滲漏。

  「水庫壩下就是325畝水田,有40餘戶居民,壩體安全必須守住。」淩林說,目前瑤源水庫已經超過汛限水位,他們正在設法降低水位,騰出庫容,緩解防汛壓力。除了通過溢洪道排水,現場還有一台大排量抽水泵在隆隆運轉。

  張金良的家距離瑤源水庫不足5公里,但這幾日,他就沒在家住過。「白天晚上都可能下大雨,水庫水位在漲,實在放心不下。」張金良說,作為巡查員,他們就睡在水庫旁邊的管理用房裡,輪流值守,晚上也會打著手電筒巡查,一旦發生險情,能第一時間報告、處置。

  「水不退我們就不退。」張金良堅定地說。

6月26日,在安徽省黃山市屯溪區瑤源水庫,張金良在查看機器狀態。新華社記者傅天 攝6月26日,在安徽省黃山市屯溪區瑤源水庫,張金良在查看機器狀態。新華社記者傅天 攝

  防汛救災,需要每個人在具體崗位上盡職盡責,也需要高效的統籌協調。

  在黃山市徽州區應急指揮中心,徽州區區委常委、副區長方紅雨正在指揮調度防汛救災事宜。方紅雨說,面對突如其來的洪澇災害,全區各級黨政主要領導堅持一線指揮調度,包保區領導堅守鄉鎮指導防汛救災工作。9個工作專班全員在崗在位。除坐鎮指揮部的幹部外,其他黨政幹部均下沉一線。

  「我們嚴格落實預警‘叫應’機制,確保相關人員15分鐘內到崗到位。」方紅雨告訴記者,徽州區堅持每3小時短臨預報預警,綜合採取在線巡查、現場勘察等形式,全覆蓋、動態抓好河道查險,目前總體態勢平穩。

  新安江畔的屯溪老街是中國歷史文化名街,一幢幢青瓦白牆的徽派建築錯落有致,其中不乏文物保護單位。因連日大雨,往日遊客熙攘的老街有些安靜,屯溪老街專職消防隊的5名消防員正在巡邏。

  突然,隊長程順富接到消息:老街旁邊的老虎山,幾棵樹木倒伏阻擋了道路。隊員們一路小跑到達現場,與社區工作人員一起清理樹枝、搬運樹幹,道路很快被搶通。「屯溪老街是黃山的一張名片,我們會盡最大努力守護好。」程順富說。

6月26日,在安徽省黃山市屯溪區,程順富(前)與隊友們清理路面樹枝。 新華社記者傅天 攝6月26日,在安徽省黃山市屯溪區,程順富(前)與隊友們清理路面樹枝。 新華社記者傅天 攝

  清理工作結束後,程順富回到老街的應急指揮中心,盯著監控畫面,老街旁新安江的水位和街道的積水情況是他關注的重點。他說:「這幾天大雨不斷,我們一刻也不能鬆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