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湖南|千年漢韻正”青春”

如夢似「鏡」、流光溢彩、數字演繹……走進湖南博物院「生命藝術——馬王堆漢代文化沉浸式數字大展」,超高清文物掃瞄、三維投影、流體視效模擬、巨幅沉浸式LED球形屏幕等前沿技術和展陳方式,令人心生震撼。

50年前,馬王堆漢墓的發現驚豔世界。50年後,一場關於天地宇宙的藝術之旅,通過沉浸式的「黑科技」穿越時空界限,給觀眾帶來真實的感動。

巨幅LED球形屏幕演繹「由地入天」儀式。人民網記者 劉微攝巨幅LED球形屏幕演繹「由地入天」儀式。人民網記者 劉微攝

步入展廳深處,記者發現,觀眾們沉醉在聲、光與影的交織融合之中,移步之間,如同在虛擬與現實相互穿梭,他們在展廳內駐足良久,抬頭與歷史長河進行「無聲的對話」。

多媒體技術展示馬王堆漢墓一號墓四重套棺。人民網記者 吳茜薇攝多媒體技術展示馬王堆漢墓一號墓四重套棺。人民網記者 吳茜薇攝

「一次全新的體驗,感覺很難忘。」來自廣東的兩名高三學生慕名而來,選擇湖南博物院作為她們畢業旅行的首站目的地。一位剛剛結束遊覽的觀眾,激動地對記者說,「看到馬王堆漢墓套棺上漆畫具象化那一刻,徹底體會到古人的設計和審美已經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

觀眾沉浸式觀展。人民網記者 吳茜薇攝觀眾沉浸式觀展。人民網記者 吳茜薇攝

來到三樓的常設展廳,只見一段2000多年前繪製的氣功導引秘籍「動了」、數隻漆食盤上形態各異的狸貓「跳躍」在電子屏幕之間……一撥又一撥的「大小朋友們」屏息觀看、連連驚歎。千年歷史與現代科技「碰撞」出璀璨火花,讓文物「活」了起來,更讓文化「火」了起來。

「我們希望每一位觀眾都能在歷史與現代的交彙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文化共鳴和精神啟迪。」湖南博物院院長段曉明表示,文化博物館領域正處在數字化轉型的風口浪尖,通過數字化展示,致敬歷史,開闢文化遺產傳播的新道路。

近年來,湖南博物院在「活化」湖湘文化上不斷交出亮眼「答卷」。日前,湖南博物院入選全國首批20個「數據要素×」典型案例,成為湖南省數字化轉型的傑出代表,同時也是全國文化旅遊領域唯一入選案例。

深沉而磅礴的文化活力厚植沃土,「文化+科技+產業」正「融」出新的生機。據工作人員透露,湖南博物院面向省內高等院校、頭部企業首次免費開放「湖南博物院品牌」和「馬王堆數字資源庫」雙授權,涵蓋了省內一二三四產業,正推動湖湘文化從數字化到內容化,再到產業化的跨越式發展。

湘江之畔,千年文脈賡續不絕,科技與文化交融共生,既續寫著湖湘文化的輝煌故事,更催生出蓬勃發展的文化新業態。它們如春風般吹拂,為這片歷史悠久、活力四射的土地注入強勁的發展新動能。(黃維、彭應兵、匡瀅、劉穎穎、劉微、夏玥、吳茜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