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圖書館長大的孩子
在圖書館,孩子除了看書借書,還能做什麼?
_______________
呂星月從兩歲半起就開始成為浙江寧波圖書館的「常客」,跟著老師聽故事、做遊戲,體驗非遺、參觀展覽、參加研學。「小朋友現在6歲,說起傳統文化頭頭是道,這離不開在圖書館的時光。」母親梁曉雯說。
五年級學生包歆亦幾乎每天都期待走進圖書館,「排練、表演、配音、錄製歌曲、手勢舞……最難忘的是在繪本劇《森林圖書館》中扮演貓頭鷹,知道了圖書館各項業務和規章制度」。
「我一直在想,什麼時候我也有機會能跟大朋友、小朋友分享我喜歡的書呀?」8歲的郎米多是閱讀短影片「天一夜讀」的忠實粉絲,這天,他終於走進圖書館的錄音棚,分享了《沈石溪動物探索營》一書。
在圖書館長大的孩子,有著關於閱讀的豐富體驗。當圖書館以「親切可即」的方式進入孩子的童年,「到圖書館去」,不是一句口號,正在成為日常。
在圖書館內,可以聽講座、學藝術、看展覽
「用寧波話讀《江雪》是怎麼樣的?」「讀起來是不是有一種哽咽感?」「寫這首詩時,柳宗元遭遇了什麼?」「他為什麼要釣雪?」在寧波圖書館永豐館,隨著北辰老師拋出一系列問題,在座的家長和孩子重新認識這首耳熟能詳的古詩。這也是「我陪孩子讀經典」2024寧波市全民閱讀活動的生動一幕。
北辰是當地的語文教師,熱衷傳統文化和名著閱讀的傳播普及,這天他正在講的是「令人感慨的天才少年」柳宗元的故事。台下座無虛席,記者隨機問了幾位家長,「抽中一個講座名額跟中彩票一樣高興」。
寧波圖書館專題活動部主任洪敏介紹,「共讀Moment·閱經典」系列活動於2022年8月啟動,每月1期,至今已開展了27期。由專業老師帶領親子家庭,從最開始的四大名著,到正在進行的詩歌系列,共同閱讀、解讀經典。
7歲的陳和颺從幼兒園中班開始,就跟著媽媽和哥哥來寧波圖書館聽講座。古代文人的故事聽得多了,他還給自己起了字「子龍」,號「甬上居士」,「老師講得很有趣,我喜歡聽。班上有五六個同學都一起來了。」
陳和颺的媽媽楊愛金回憶,孩子之前聽瞭解讀《西遊記》的講座,「當時並沒有聽懂老師說的人物形象等內容,但是後來突然有一天,他明白了」。對於北辰老師今天提出的問題,「老翁釣的是魚還是雪」,陳和颺認真思考後,覺得是「釣雪」,至於為什麼,他還沒有想清楚。
寧波圖書館少兒事業部主任王盈介紹,圖書館從2015年開始推出「天一童讀」,為14週歲以下兒童及青少年提供閱讀服務,並衍生出「童繪」「童藝」等系列閱讀活動,年均舉辦200餘場,均免費。
8歲女孩高了凡正在參加「天一童藝培訓課」,跟著老師唱由詩詞等經典古籍改編的歌曲。每週末都陪女兒來圖書館的父親高燦,在等待的空閑里沒有刷手機,而是在讀一本《陪伴式成長》。
「給女兒起名‘了凡’,是因為當時正好在讀《了凡四訓》。這些經典的智慧,也許能讓孩子的內心更豐盈一些。」高燦說:「在圖書館陪孩子成長,在教育她的時候,我感覺自己也把童年重新走了一遍。」
今年從「六一」國際兒童節到暑假期間,寧波圖書館以本土作家撰寫的《朝歌晚唱》《百穀千工》《四時家什》等圖書為素材,舉辦了以「同年·童年」為主題的復古兒童節特展。28寸的單車、錄音機和磁帶、小賣部和零食……大人的童年和孩子的童年在此時此地交彙。
在圖書館外,15分鐘就能走到有書的地方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自古以來中國人的閱讀方式,而孩子的閱讀之旅往往從家鄉開始。
位於寧波市蓮橋第歷史街區的屠呦呦舊居,孩子們正一邊讀《屠呦呦傳》,一邊在實地探訪中感受前輩的人生傳奇,還用百合、杏仁、胖大海、鉤藤等中藥材製作團扇扇面。10歲的戴思齊很興奮:「好不容易‘搶’到了!科學課上老師也講過青蒿素,但是今天講的細節更多。」
從一本書出發,讓孩子們共讀一本書,共走一個景點。寧波市海曙區圖書館館長汪嵐介紹,本土文化研學活動「閱遊甬城」,從2018年到現在,已經辦了58期,讀了58本書,2900多人次參與,孩子們的腳步到了當地的鼓樓、城隍廟、它山堰……「現在有4個研學主題:文化研學、自然課堂、職業體驗、運動體驗,場場‘秒殺’。」
月湖之畔,寧波老城區的C位,一家「閱湖慢生活空間」里,正在舉辦「我與孩子讀經典修經典」公益活動。家長與孩子們面前擺放著破損的《三字經》書頁和修復工具,在修復師的指導下,親自動手。
7歲的小朋友安玥瑤和爸爸媽媽,已經開始上手。「我老家是甘肅天水,2011年到浙江寧波安家。」爸爸安孝良說,「帶孩子來體驗古籍修復,就想從小給孩子心裡種一顆種子,也許現在不懂,但長大了可能會開出不一樣的花。」
閱湖慢生活空間開設於2019年,主理人陳海青考證過,這個位置在桑治代可能是一個驛站。巧的是,現在的寧波高鐵站也離這兒只有兩三百米,「有不少人在趕高鐵前會特地來坐坐,看看書,看看湖」。
從2022年起,「閱湖慢生活空間」成為寧波圖書館「天一書房」的一員。目前店裡有寧波圖書館配置的約3000冊圖書,多為傳統文化類,並定期更新;店裡還有自動借還書設備,讀者可以通借通還。
寧波圖書館館長徐益波介紹,截至2023年年底,已經建成了「天一書房」131家,還有規模較小的「天一微書房」879家,形成了「15分鐘文化圈」,「城市用15分鐘、鄉村用30分鐘,就能走到有書的地方」。
目前,寧波圖書館約1/10的借閱量是在「館外」完成的,民宿、咖啡廳、醫院、銀行、旅遊集散地等公共空間,都能成為一個個「圖書館」。徐益樸達別推薦,「宅」在家中不願出門的,還有送書到家的「天一約書」服務,「即便是寧波最遠的海島,也能在72小時內乘風破浪地送到」。
有屏幕的地方就有圖書館,圖書館成為生活空間
「孩子啊,請相信,在不停地翻過無數座山後,你終會攀上這樣一座山頂,而在這座山的那邊,就是海呀!」5月12日晚上,中學生徐楚懿和母親朗讀了《在山的那邊》,許多家長留言「給自己和孩子更多的勇氣」。一人一書,一起夜讀,如今,打開「天一夜讀」閱讀短影片,成為不少寧波孩子每天的習慣。
「有屏幕的地方就有圖書館。」徐益波說:「讀者在哪裡,就把服務陣地拓展到哪裡。現在很多小朋友都是互聯網的‘原住民’,於是我們供其所需,用朗讀短影片的形式吸引更多的小讀者關注閱讀這件事,特別是每週日晚推出‘我陪孩子讀經典’特輯。」
從今年1月1日開始,「天一夜讀」閱讀短影片每日更新,「短影片+深度閱讀」的形式持續「圈粉」。截至6月28日,「天一夜讀」推出180期,全網傳播量超600萬人次。
5月中旬的一天,方晗與9歲的兒子方向來到寧波圖書館,他們是「天一夜讀」的忠實讀者,來參觀「天一夜讀」的線下特展。「讀過的書後來大部分都忘記了,你覺得讀書的意義是什麼?」當看到留言牆上的這個問題時,方晗寫下了自己的答案:「當我以為人生是座孤島,發現有人跟我一樣,那一刻我覺得自己不是孤獨的。」
方晗說:「通過‘天一夜讀’,方向知道身邊還有這麼多和他一樣喜歡看書的大朋友、小朋友。除了書籍內容本身,還能聽到他們讀後的感受,小朋友覓到了許多‘知音’。」
目前,寧波圖書館總藏書量約417萬冊,2023年接待讀者171萬人次,圖書流通近116萬人次、417萬冊次;舉辦各類活動約1400場,參與近1167萬人次。徐益波還透露了一個數據,新館的借閱量約是老館的兩倍,但人流量是老館的4倍,「這說明很多人不借書的時候也願意來圖書館,把這裏當成另一個生活空間」。
徐益波說,總面積20430平方米的寧波少年兒童圖書館將於近期啟用,那將是一個充滿了海洋元素的兒童閱讀空間。「下沉式、階梯式、地台式、嵌入式……除了傳統的一桌一椅,少兒館的開放閱讀區會有許多不同類型的坐席設計,孩子可以自由選擇閱讀姿態;館內還會有一個益智玩具館,有積木、拚圖等250種玩具。」
暑假來臨,寧波圖書館儼然成為孩子和家長意見一致的「渡假」空間。記者還在服務台看到了一個本週菜單,圖書館內食堂向讀者開放。25元兩葷兩素,避風塘蝦、蒜香小排、番茄梅豆、茭白烤肉……菜品著實不錯。一位小讀者很真誠地告訴記者:「有時候不借書,媽媽也帶我來吃飯。」
瞧,在圖書館長大是一個精神食糧與物質食糧雙豐收、有意思又有意義的選擇。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4年06月28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