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土地日,通州區委書記孟景偉介紹北京城市副中心耕地保護經驗

2024年6月25日是第34個全國土地日,宣傳主題為「節約集約用地 嚴守耕地紅線」。在自然資源部組織開展的2024年全國土地日主題宣傳活動中,全國五市縣「一把手」談耕保經驗,通州區委書記孟景偉作了北京城市副中心耕地保護經驗介紹。

守好沃土良田

來聽五市縣黨政一把手談耕保

北京城市副中心在耕地保護上

有哪些成功經驗?

取得了哪些成果?

點開看視↓↓

穩耕保糧規劃先行

風吹麥浪,副中心「豐」景如畫。

夏至,正是小麥收穫的季節。在通州區漷縣鎮黃廠鋪村的一處地塊中,大型收割機正開足馬力,在麥田中忙碌穿梭,一壟壟成熟的小麥被捲進機器,小麥收割、麥穗脫粒、秸稈還田等作業工序一氣嗬成。金黃的麥粒堆成小山,村民們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倉廩實,天下安。耕地是國家糧食安全的根本保障。

北京城市副中心深刻認識首都耕地保護的特殊重要性和政治示範性,高度重視耕地資源保護,嚴格落實黨政同責,把遏製耕地「非農化」、嚴格管控「非糧化」的要求落實到了城市副中心規劃建設管理的各領域、全過程。

2023年,通州區出台全國首個區級非建設空間系統規劃——《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區)非建設空間規劃及鎮村實施指引(2021年—2035年)》,主動探索耕地整體管控與系統保護新模式。

《指引》製定了數量、空間、產業、配套、質量、生態「六位一體」的綜合目標體系,採取「兩換兩結合」複耕路徑,以大田引導區推動耕地集中集約佈局,創新形成了「規劃引領定目標+推動複耕保空間+集中連片謀格局+統籌調度促實施+多措並舉助發展」的耕地保護經驗。

「穩耕保糧」,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

規劃以非建設空間為突破口,突出耕地保護優先。以19.28萬畝耕地保護空間為基礎,科學劃定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集中連片區,形成6個萬畝級、55個千畝級大田引導區,實現大田範圍內複耕地塊佔複耕總量82.3%、大田範圍內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佔耕地保有量80%的「兩個80%」目標,為規模化經營奠定基礎。

同時,按照「以耕地保護為引領、以關鍵核心指標滿足為目標、以空間佈局協調為手段、以用途精細管控為指引」的生態要素協同思路,協調田林水要素空間關係,劃定農田空間集中連片區、林地空間優化引導區、水域空間保護管控區,綜合考慮水林田等重要自然資源要素保護、生態過程維繫、生態功能保障等多個維度,提升數據精度,深化形成適合副中心本地特點的三級綜合生態安全格局。

農業園變身科技園

這裏是通州區現代農業產業園。通州區耕地資源有限,且在南部地區相對集中。

北京城市副中心因地製宜,以科技賦能為支撐,向規模化集約化要效益,以耕地保護優先,推進耕地集中集約利用。依託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通州區現代農業產業園,優化糧菜種植結構,劃定3萬畝種子科研實驗基地,努力打造「現代種業創新高地」和國家「種子矽谷」,著力實現「藏糧於地」向「藏糧於技」精進。

該產業園覆蓋於家務鄉、永樂店鎮、漷縣鎮、馬駒橋鎮4個鄉鎮93個行政村,立足農作物種業和葉類蔬菜兩大主導產業,以「現代種業創新高地」為目標,正全力打造國家「種子矽谷」。

在農業農村部公佈的2023年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認定名單中,通州區現代農業產業園成為北京唯一上榜園區。

一張底圖全方位管控「田、林、水」

為深入落實耕地保護戰略要求,把耕地保護提高到國土空間保護利用的首要和優先位置,通州區以最嚴肅的態度、最強硬的措施,切實紮緊紮牢耕地保護的「籬笆牆」。

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通州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為了確保耕地保護措施落地,通州區採取了多元閉環措施強化耕地監管。製定非建設空間鎮村規劃實施指引圖冊,確保全方位科學傳導管控要求。製定「一鎮一冊」「一村五圖」,將「田、林、水」要素落實到一張底圖上,確保主體責任壓緊壓實。強化信息化手段,構建「衛星天上看、影片重點盯、人員地上巡」的一體化監測監管信息數據庫,採取「三長聯動」網格化巡查,實時動態掌握非建設空間的用途變化情況,實現了「一巡三查」「一圖三落」。

該負責人表示,通州區還將從深入探索實行區、鎮(鄉)、村三級耕地保護黨政同責機制、大力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行動、規範鄉村規劃建設管理、持續加大違法違規處置和監督監管力度等方面,進一步加強用途管製,守牢耕地保護紅線。

未來,通州區將進一步借助土地綜合整治平台,以耕地保護為核心,整合各領域政策,不斷推進耕地保護和國土空間用途管製工作,落實綠色發展新理念,全面激發鄉村活力,推動鄉村振興提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