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千氣象看江西】鄭景忠:葡萄園里綻芳華 「串」起悠然田園夢

「葡萄蔓子搭涼棚,珍珠瑪瑙頭上掛。」來到章貢區沙石鎮龍埠村景佳葡萄基地,放眼望去,一排排整齊的葡萄大棚映入眼簾,棚內一串串青綠、玫紫色的葡萄像一顆顆「寶石」綴滿枝頭,空氣中瀰漫著葡萄的清香,架架葡萄藤高葉肥,串串葡萄圓潤飽滿,長勢喜人。

  • 「熱吧?趕緊吃點葡萄解解渴。這個品種叫‘墨姬’,端午節前已經成熟並且上市了,快來嚐嚐!」基地當家人鄭景忠熱情招呼起來。他一邊熟練地介紹葡萄品種,一邊自豪地說:「我用20多年時間,將自己的葡萄園做出了樣子,為周邊果農‘打版’,為家鄉農業‘代言’。」

  • 源於一顆不滅的好奇心,鄭景忠的人生軌跡發生了奇妙的轉折。昔日作為村幹部的「60後」鄭景忠,目睹著贛州市尚未有人涉足的葡萄種植領域,內心湧起一股探索的渴望。

    一日,他在報紙的字裡行間偶然瞥見,陝西有一種葡萄竟能一年兩熟。這對他來說,無疑是一個充滿魔力的奇蹟。懷揣著對未知的渴望,他迅速購買了兩株葡萄苗,小心翼翼地栽種在家門前。自此,每天下班後,他細心地澆水、除草、施肥,沉浸在培育葡萄苗生長的世界中。

    歲月不負有心人,第二年,那曾經的小小葡萄藤,竟已綻放出勃勃生機,結出了二十多串晶瑩剔透的葡萄。那一刻,鄭景忠的內心深處被觸動,一扇通往葡萄種植世界的大門,緩緩向他敞開。

    2001年,鄭景忠決定告別村幹部的工作,踏上了種植葡萄的創業之路。初出茅廬的他,由於資金緊張,便在沙石鎮吉埠村承包了兩畝土地作為起點。面對全新的挑戰,他無畏艱難,從零開始,一步一個腳印地探索前行。為了節省成本,他甚至親自前往機場附近的養牛場,肩挑背扛地將肥料運回。

    「每次挑完牛糞,我再乘坐公交車回家,車上的人都會捂著鼻子,好奇哪裡來的臭味,我自己都有點不好意思。」鄭景忠回憶著那段歲月,坦然自若,哈哈大笑,彷彿那段艱辛的時光已經化為了他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

    「我種葡萄真的是全靠摸索,邊學邊摸索。經歷很複雜,但是運氣也好!」2002年,在眾多葡萄品種中,他獨具慧眼,選中了一個出類拔萃的葡萄品種。儘管其他品種未能達到預期,但這款名為「羅薩」的葡萄在國光超市中卻大放異彩,備受消費者喜愛,每斤售價高達十幾元。正是憑藉這款葡萄的卓越表現,鄭景忠的葡萄基地逐漸從最初的兩畝地擴展到四畝,再到八畝,他的事業蒸蒸日上,前景愈發光明。

    雖然資金有了,但沒有專業技術,要發展種植葡萄談何容易?

    自2002年起,連續十年間,鄭景忠的葡萄基地如同繁茂的藤蔓般,每年都在穩步擴張,其版圖不斷擴大,在事業的巔峰時期,他在廣州、崇義和於都都設有葡萄基地,總面積高達三百多畝。

    然而,投資之路總是充滿了風險與不確定性。鄭景忠坦言:「當時因為過於冒進,導致其他基地都遭遇了挫折,最終只保留了這一個基地。」面對挫折,他並未退縮,反而更加堅定了鑽研種植技術的決心。

    在「閉門造車」的日子裡,鄭景忠遭遇了無數次的挫折和困難。然而,他並沒有因此而氣餒,反而激發了他內心深處那股不服輸的「牛勁」。他決心潛心鑽研種植技術,將每一次的失敗都視為成長的機會。

    他主動走出舒適區,積極參加各類專業培訓,赴全國各地取經學習,汲取著豐富的知識和經驗。同時,他還與國內各大院校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係,共同研發葡萄、桃子等優良新品種,力求將最優質的水果帶給消費者。

    經過不懈的努力和堅持,鄭景忠終於從「門外漢」成長為「匠心人」。2008年9月,景佳葡萄專業合作社正式成立,是章貢區最早從事農業休閑採摘的果業基業,現沙石鎮基地共86畝,主要種植葡萄和鷹嘴桃,脆蜜金桔等十幾個優質水果品種,葡萄種植面積佔30畝。基地採用生態種植模式結合現代設施,在品質上嚴把質量關,產品可供遊客休閑採摘,年接待遊客近萬人次。

    「景佳葡萄專業合作社」在業內嶄露頭角,先後榮獲全國、省、市各類試驗推廣基地的稱號。而他精心培育的水果,也因其品質優良而遠銷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贏得了廣大消費者的青睞和讚譽。

    閑談之際,果園迎來了一批批慕名前來的顧客。他們手提籃子,穿梭在葡萄藤間,一邊打卡拍照,一邊體驗採摘的樂趣,精心挑選著晶瑩剔透的葡萄,不一會兒便滿載而歸。

    作為贛州市第一批種植葡萄的人,鄭景忠的名字早已與葡萄緊密相連。這一種就是23年。23年葡萄市場跌宕起伏,很多種植戶都放棄了,但他依然堅持,他的決心愈發堅定。

    「農民嘛,最講究的就是‘生存’。」鄭景忠望著滿園的葡萄樹,目光堅定地說。他深知,在這個時代,種植葡萄的人越來越多,要想在這片競爭激烈的土地上長久發展,必須不斷創新,培育新品種。

    「農業試錯成本大,風險也大。」每年鄭景忠都會帶領他的團隊,從全國各地引進幾十個新品種的葡萄和其他水果。

    他們精心照料著這些幼苗,期待著它們能夠在這片土地上茁壯成長。然而,新品種的培育並非一帆風順。有時,它們會因為不適應環境而枯萎;有時,會因為病蟲害而受損。

    「哪怕全都失敗了,我也不會放棄!」鄭景忠的話語中充滿了堅定和決心。他相信,只要他們不斷嘗試、不斷創新,新品種的葡萄將會在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綻放出絢麗的花朵,結出豐碩的果實。

    作為一位有遠見的「新農人」,鄭景忠深知鄉村振興的重要性。他積極參與沙石鎮的鄉村振興事業,不僅為當地村民提供了就業機會,還吸納了貧困戶前來務工。

    在景佳葡萄專業合作社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村民開始關注農業產業的發展和自身技能的提升。他們通過學習和實踐,逐漸掌握了現代化的農業技術和管理方法,成為了鄉村振興的中堅力量。

  • 葡萄採摘季正當時,鄭景忠和果農們也正忙碌著採摘、打包、裝箱……忙得不亦樂乎。他們的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笑聲與交談聲交織成一首歡快的田園歌。

    作者:全媒體記者 唐夢姣 實習記者 劉瑾怡 通訊員 張美娟

    校對:葉贛洪

    審核:李慧

    值班主任:潘雪原

    編輯: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