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米油鹽》|邁向千億級市場,我國防曬產業靠什麼做大做強?

「防曬抵抗光老化」「好看實用的防曬穿搭」「一年四季防曬攻略」……炎炎夏日,防曬再度成為「頂流」話題。

近年來,伴隨消費者防曬意識的轉變以及防曬需求場景的擴大,防曬產業得到迅速擴張。相關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防曬服配市場規模達到742億元,預計2026年將達958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13.6%。今年「618」期間,一知名電商平台防曬衣品類成交額同比增長120%。

面對邁向千億級的防曬大市場,國貨品牌當仁不讓,奮力接下「潑天富貴」。從蕉下、蕉內、茉尋等防曬新勢力,到探路者、安踏等戶外運動品牌,再到一向專注羽絨服領域的波司登,越來越多國貨品牌進駐「防曬圈」。

人民網《財米油鹽》瞭解到,一份市場調查報告顯示,今年最受關注的防曬衣品牌前十名中,國貨品牌多達七個。不少國貨品牌推出的「防曬胭脂面罩」「冰袖」「臉基尼」等產品也實現銷量暴漲。

防曬產業趁「熱」壯大,如何實現「四季常青」、做大做強?國貨品牌用行動說出了自己的答案。

一是苦練「內功」。不少「硬防曬」商家正圍繞面料科技、適用場景、輕便時尚等多維度展開競爭。有國貨品牌聯動產業鏈上遊企業,共同研發防曬指數更高的科技紗線,從源頭提升防曬性能。目前許多國產防曬衣的UPF(紫外線防護係數)大於50,遠超UPF大於40的國家標準。此外,國貨品牌還在積極探索清涼、透氣、防水等產品功效,力求在「基礎操作」之上以「防曬+」提升競爭力。

二是提升「顏值」。隨著消費者要求的不斷提升,產品「顏值」,亦成為影響產品銷量的重要指標。在「國風」潮流下,不少品牌發揮國貨優勢,將防曬服飾與漢服、新中式服裝巧妙結合。還有品牌打破傳統生產流程,通過線上收集消費者需求,快速推出響應市場的個性化款式新品。

三是積極「出海」。國貨防曬不僅在國內市場銷售火熱,也逐漸在海外市場嶄露頭角。來自義烏國際商貿城的數據顯示,相較2023年同期,今年銷售防曬用品的商戶增加近40%。其中,冰袖、防曬帽等產品受到許多歐美採購商青睞,「臉基尼」、防曬口罩受到日韓採購商歡迎。

同時,為幫助防曬「國潮」順利「出海」,助力企業搶抓「防曬經濟」風口,相關部門也推出了一系列便利化措施。如,廈門海關開設「專窗」,縮短防曬產品出口通關時長;寧波海關為防曬產品相關企業提供全鏈條全方位出口通關服務。據統計,4月寧波口岸出口具有防曬功能的服飾產品貨值769.51萬元,較上月環比增長25.09%。

國貨品牌與產業鏈上下遊齊心協力,精準捕捉消費者的多元化消費需求、品質化消費升級,防曬市場才得以「曬」出近千億的大市場。著眼未來,只有生產者的用心和創新,才有產品種類的不斷推陳出新,方得國貨品牌價值的躍升與更新。

總策劃:孫海峰

製片人:章斐然 謝婷

監製:呂騫

策劃:申佳平 李佳

出鏡:方經綸

攝像:任峰濤

剪輯:史新培 實習生王明路

文字:方經綸

設計:林珊珊 實習生周文卿

包裝:趙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