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彭森: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為新質生產力發展開闢更廣闊道路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大連6月28日電(記者 左宇坤 劉超)6月25日至27日,第十五屆夏季達沃斯論壇在大連召開。這場被喻為「世界經濟風向標」的論壇,持續釋放著各方攜手共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的信號。

「現階段,高水平的開放和市場化的改革,應該聯繫得更緊密。」論壇期間,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彭森在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表示,在今後一個時期內,改革和開放還是中國高質量發展最重要的兩翼,助推中國式現代化早日實現。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彭森。 2024年大連夏季達沃斯論壇組委會供圖。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彭森。 2024年大連夏季達沃斯論壇組委會供圖。

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特別需要進一步深化改革

「改革和開放一直是相伴相生、相互依存、相互支持、共同發展的,所以開放一定程度上也是改革。」彭森表示,改革的目的就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破除束縛生產力發展的上層建築和生產關係;開放則是對涉外領域束縛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機制和生產關係進行破除。

彭森認為,改革是推動中國長期穩定發展的最重要動力源。中國想要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步入全球強國的前列,特別需要改革的進一步深化。

在他看來,全面深化改革首先要進一步解放思想,這是我們一切改革的最前提條件。在此基礎上,全面深化改革要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經濟體制改革要以市場化改革為重點。

進一步講,市場化改革說到底就是要素市場化配置。這包括市場經濟體系的一些基礎性制度,比如產權制度、競爭制度、市場準入制度等。

「上述制度的完善,以及建立統一的全國大市場,和建立有活力、競爭力和創造力的經濟主體等,都是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彭森說。

彭森表示,即將召開的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最主要的議題就是對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舉措做出一系列決定。「期待一系列新的舉措會給中國新一輪改革開闢新的局面,更好地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的新發展。」

新質生產力是中國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本屆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新質生產力是各方聚焦的高頻詞。不少與會嘉賓認為,中國積極發展新質生產力,不僅提高自身發展的質量和韌勁,也為全球經濟增添新的活力。

「新質生產力是中國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在彭森看來,新質生產力本質就是先進生產力,核心就是創新。

新質生產力從何而來?首先來源於科學技術的革命性突破,其次來源於產業深層次的轉型升級,更重要的是對生產要素的創新性配置。彭森認為,只有市場化改革,特別是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才能為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開闢更廣闊的道路。

彭森十分看重新舊動能轉換對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作用。他表示,面對當前第四次工業革命浪潮的機遇和調整,中國政府已經確定了諸多重大工程,落點在人工智能、集成電路、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等方面。

「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離不開改革,改革目前的一個重點任務就是為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開闢道路。」彭森強調,新質生產力和新一輪技術革命,對推動中國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有巨大的潛力。(完)

【編輯: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