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興農看大理 | 水果之鄉賓川:實現水果人均1畝、產值人均2.5個「W」

走進賓傑農副產品有限責任公司的冷鏈物流基地,來自全國各地的水果商人們,正抓緊時間對剛剛採摘的葡萄分揀、包裝,急速發往全國各地。而在另一邊的村花科技公司的分揀場地,主播們也在加班加點地在線上銷售,場外收水果的車輛絡繹不絕,一片熱火朝天景象……

以上的場景,在賓川縣各個大小不一的基地中、冷居里比比皆是漫步於大街小巷,這裏的空氣中瀰漫著的除了濃濃的果香,還有著人們享受豐收的歡愉。

賓川縣是我省著名的水果之鄉。近年來,該縣堅定「世界一流水果之鄉」的目標,走出了一條「果業旺、就業穩、民增收」現代農業產業發展之路。連續三年入列全省20個「一縣一業」(水果產業)示範縣之一去年,全縣農業總產值150.22億元,位列全州第一位,全省第四位,經濟社會發展結出了「人均1畝水果、人均水果產值2.5萬元」的纍纍碩果。

該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去年,該縣以葡萄、柑桔為主的特色優質水果總面積達37.06萬畝、總產量91萬噸、產值86億元。其中:葡萄18.22萬畝,總產量44萬噸,產值47億元,是全國縣級最大的早熟優質鮮食葡萄生產基地;柑桔11.92萬畝,總產量30萬噸,產值20億元,是全國晚熟柑桔特色優勢區;水果產業加工產值與農業產值之比達1.64:1。建成了萬畝柑桔示範園、千畝葡萄科技示範園等11個「綠色食品牌」產業示範基地。

水果產業及精深加工的壯大,極大地帶動了當地群眾的發展,成為賓川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特色、支柱產業。鄭傑是賓傑農副產品有限責任公司的經理,也是該縣水果產業發展壯大後的受益者之一。2021年,在外打拚多年的他回到賓川,從一名產業工人快速成長為了公司經理,迎來了職業發展的春天。他介紹,該縣以龍頭帶動作示範,實現利益聯結「雙帶動」。以他就職的公司為例,2007年成立的全省首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實行「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吸納縣內脫貧勞動力穩定就業,輻射帶動周邊農戶5600戶,每戶年均增收2萬餘元,去年被認定為「賓川縣就業幫扶車間」。

而另一位叫陳道明的受益者於2017年1月返鄉選擇農村電商創業,成立了大理挑剔貓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銷售賓川縣的農特產品,同時看到很多本土企業和個人都想加入電商行業卻又不懂技術,他們夫妻二人就結合自身理論知識與創業實踐經驗,開發農村電商實用技術培訓課程,並於2018年1月起,開始組織本縣的農村電商技能培訓,為電商創業青年提供幫助。在此過程中他們又挖掘了一批優秀人才通過培養,組建了賓川農村電商講師團。通過一年的努力,他們的培訓課程得到了廣大學員和政府部門的認可,培訓也走出了賓川覆蓋了整個大理州,培訓學員涵蓋了全州12個縣市,培訓超3000人次,有效帶動了青年創業就業,也促進了家鄉農村電商產業的發展。

水果產業的壯大所帶動的上下遊產業發展,也成為了該縣發展提供了良性的循環。目前,該縣已建成分級打蠟生產線46條,冷庫1300座,庫容量達67萬立方米;泡塑、塑料筐加工企業32家,生產線1134條,年生產能力5000餘萬隻,為賓川經濟社會發展提供著強大推力。    

據瞭解,截至去年底,該縣共有水果相關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合作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2314個,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2家、省級重點龍頭企業18家,國家級農民合作社示範社6個、省級農民合作社示範社33個,省級示範家庭農場16個,有效帶動全縣7萬多戶農戶通過發展水果產業增收致富全年用工量達1406萬人次,形成了水果產業帶動農民促增收穩就業的良好局面。

雲新聞記者:馬喆 李麗 段蘇航

影片:王夏磊

責編:張耀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