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大運河|千噸貨船如何通行?看蘇南第一閘!

一條大運河,半部華夏史。今年是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十週年。6月23日,「何以中國·運載千秋」網絡主題採訪活動從揚州出發,探尋大運河作為文化根脈、生態綠脈、經濟動脈所散發的獨特魅力。

6月26日,長江水位比京杭運河高2米多。一艘千噸級貨船從京杭運河方向駛入諫壁船閘閘室,閘門關閉,長江水注入,船隨水位緩慢上浮,與長江齊平後出閘、入江——這樣一次合開大約需要30分鐘,一個閘最多可過8艘船,24小時運作。

江河交彙處,水位有落差,船閘應運而生。有「蘇南第一閘」之稱的諫壁船閘位於鎮江市東郊,地處長江與京杭運河兩條黃金水道的十字交彙口,是蘇南運河上唯一直通長江的船閘,常年有蘇、魯、皖、滬、浙等多個省市的船舶通過。

諫壁船閘內船隻正在過閘。人民網記者 黃鈺攝諫壁船閘內船隻正在過閘。人民網記者 黃鈺攝

「前面還有11艘。」諫壁船閘下遊約1公里處的京杭運河上,一艘艘貨船靠岸停泊。在此等候過閘的張琪打開手機,查看排隊情況。跑船20多年,張琪常年往返於山東與江蘇之間,談起跑船的變化,他最大的感受是方便。「以前要下船買票,然後再去排隊。現在都是手機操作,用水上ETC,排到我的時候還會有電話通知。」

為提高過閘效率,2016年,諫壁船閘在江蘇省率先試點運行水上ETC,並於2018年正式推行「便捷過閘」系統。經過多次升級,諫壁船閘目前已實現船民不上岸就能過閘,水上ETC使用率達99%以上。

停泊在水上服務區的船隻。人民網記者 黃鈺攝停泊在水上服務區的船隻。人民網記者 黃鈺攝

過閘效率還與船閘容量息息相關。「隨著經濟的發展,諫壁船閘的通過量日漸增長,早在2006年,年船舶通過量就已超億噸,遠超設計。」鎮江市港航事業發展中心副主任張濤介紹,諫壁船閘由一線和二線兩個閘口組成,分別於1980年、2001年通航,年設計船舶通過量為2100萬噸和2333萬噸。

運行壓力不斷增加,諫壁船閘擴容工程被提上日程。2023年3月,江蘇省出台《省政府關於加快打造更具特色的「水運江蘇」的意見》,諫壁一線閘擴容改造於當年6月開工建設,成為蘇南運河「三改二」(三級航道改二級航道)的先導示範工程。目前,一線閘正在進行改造,二線閘正常通行。

「完工後,一線閘將成為世界最大內河單梯級船閘。」張濤表示,改造後的諫壁一線船閘通過能力將提升2.5倍,能極大緩解蘇南運河通江口門壓力。

此外,京杭運河蘇北段全線已建設成二級航道,可通航2000噸級船舶,蘇南運河仍為三級航道,只能通航1000噸級船舶。「目前二三級航道不匹配。」張濤說,蘇南運河「三改二」工程整體完工後,2000噸級船舶在京杭運河江蘇段可實現「無縫銜接」,屆時,運輸利用率將大幅提升,運輸成本也會有所降低。

張琪泊船等閘的地方是鎮江水上服務區,也是蘇南運河第一座水上服務區。2022年10月,京杭運河鎮江段綠色現代航運綜合整治工程啟動,整治內容包括水上服務區優化提升、兩岸5G站點建設、兩岸生態廊道建設等,工程計劃於2024年10月全面完成。

張琪在水上服務區處理生活垃圾。人民網記者 黃鈺攝張琪在水上服務區處理生活垃圾。人民網記者 黃鈺攝

下船把生活垃圾、油污水倒進船舶汙染物接收櫃,給船充電、加水,去超市購買補給,飯後沿河散步休閑……一切安排妥當,接到過閘通知的張琪,繼續沿運河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