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積克」:在發揚中國傳統文化的路上前行

中新社福州6月28日電 題:「武當積克」:在發揚中國傳統文化的路上前行

中新社記者 閆旭

一襲道袍,身形高大,棕色長髯,他長髮盤在頭頂,背著一支洞簫。這個頗有仙風道骨的西方面孔,在正於福州舉行的2024年「鼓嶺緣」中美青年交流周活動上引人注目。

他是美國青年積克·平尼克(Jake Pinnick),武當山三丰派十六代武術傳人。在網絡上,他以「武當積克」為網民所熟知。

6月26日,在福州舉行的2024年「鼓嶺緣」中美青年交流周活動上,積克·平尼克和女兒正在體驗傳統漂漆技藝。中新社記者 王東明 攝

積克出生於1991年,成長於美國伊利諾伊州平原小鎮。自少年時代,他就喜歡看李小龍、成龍、李連杰等的電影,癡迷中國功夫。2010年,一句漢語都不會說的他隻身到武當山拜師學武,一學就是五年。

從武當山的「洋弟子」,到出師後成為「洋教練」,積克已融入這片土地,操著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向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傳授武術、太極拳。他也拍下自己的日常發在網絡社交平台上,與喜歡武術、道教哲學和中國音樂的粉絲分享。

「我一直在發揚中國傳統文化的路上前行。」在2024年「鼓嶺緣」中美青年交流周活動上,積克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如是說道。

6月25日,在福州舉行的2024年「鼓嶺緣」中美青年交流周活動上,積克·平尼克向中美青年傳授太極拳、八段錦。(福建省外辦 供圖)

過去的幾天里,積克向參加此次交流周的中美青年傳授太極拳和八段錦,在「鼓嶺茶話」活動上談中國文化,也帶著妻子女兒一起種樹、逛青年集市、體驗非遺……

「很開心有這個機會參加中美青年交流的活動,我來到這裏一方面是工作,推廣武當山文化。」積克說,「一方面也培養孩子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她可以瞭解中國的歷史,感受傳統音樂,體驗茶道、香道,這些都是非常有意義的。」

武當山是中國道教聖地,也是中國功夫的地標之一。以太極拳為代表的武當功夫聲名遠颺,每年都吸引著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遊客前來觀摩學習。

積克坦言,他最初來到武當山只是為了學武術,留下來是因為它背後的文化。在他看來,武當武術並不是用來對抗和勝過別人,而是講究內外兼修、剛柔並濟。道家文化主張順應自然,這並不是要被動接受命運,而是尊重規律、適應變化、尋找和諧之道。

在此次交流周活動中,積克常聽到大家在討論「中美關係」。在他看來,中美民間的友好和善意是綿延不絕的。「那麼多美國人對中國的文化感興趣,願意來中國學習,而中國人對美國也是一樣。我們未來應該做些什麼?我覺得最重要的事情是加強溝通。」

6月26日,在福州舉行的2024年「鼓嶺緣」中美青年交流周活動上,積克·平尼克接受記者採訪。中新社記者 王東明 攝6月26日,在福州舉行的2024年「鼓嶺緣」中美青年交流周活動上,積克·平尼克接受記者採訪。中新社記者 王東明 攝

來到中國十餘年,積克深深體會到溝通交流的重要性。

在抖音、快手、影片號、B站等網絡平台上,積克以「外國道士」的身份宣傳武當文化。他讓妻子幫忙錄製太極拳的全套動作解析影片,撰寫英文教程,免費發在網上。

積克說,最初知道武當山,是看到他的師傅發在網絡上的影片,如今他也利用網絡讓更多人瞭解這裏的文化。他認為,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做同樣的事情。(完)

【編輯:劉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