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論場中的薑萍這15天

以不設報名門檻、趣味十足著稱的阿里巴巴全球數學競賽,今年首次向AI開放,不限選手是「碳基」還是「矽基」。

這本是競賽主辦方早期宣傳的重點。不過,自6月13日決賽入圍名單公佈後,聚光燈照向了第12名的薑萍,「563支AI隊伍與人類挑戰同一份考卷」的看點顯得乏人問津。

從學校門口到老家院外,這名尚在江蘇漣水中等專業學校學習服裝設計的17歲女生,已掀起線上線下空前關注,就連其數學老師王閏秋的本科也被溯源。夾雜其中的,有祝福,亦有質疑。

「淮安不大,創造神話」

回到6月13日的這天傍晚,漣水中專在微信公眾號發出了《喜報!我校薑萍同學獲得全球數學競賽第12名》,尼雲註明為阿里巴巴全球數學競賽(預賽)成績。

作為該賽事舉辦以來首位攻入決賽的中專在讀生,薑萍迅速被賦予諸多「光環」。6月14日下午,抖音號淮安文旅率先發佈影片祝賀薑萍:「淮安不大,創造神話,一起來看這位數學天才的家鄉。」此後數日,淮安文旅又連續發出了「自古漣漪佳絕地,歡迎來到薑萍的家鄉——位於江蘇省淮安市的中國漣水」「天才少女薑萍一戰封神!中國漣水,江蘇淮安——神劇都不敢寫的劇情在這座創造神話的城市上演」。

6月15日開始,抖音號漣水文旅也打出一套「組合拳」,先後發佈了「漣水不大,盛產學霸,不會還有人不知道我縣天才少女薑萍闖進全球數學競賽12強的消息吧!」「因緣而來,忘返留‘漣’,請繼續期待中國漣水給您帶來的精彩!」

在地方文旅部門借勢宣傳之外,還有一名「關注家鄉發展的漣水人」在漣水縣政府網站留下了一份900餘字的懇切建議。

在這名網民看來,「薑萍」事件為漣水縣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遇,希望漣水能夠抓住這個契機,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推動漣水縣的全面發展,例如,提升全縣的教育水平、吸引更多優秀人才投身教育事業、提高漣水的網絡曝光度等。6月19日,漣水縣教育體育局反饋:感謝市民的寶貴意見,將積極採納好的建議。

而在線下,據《南方都市報》6月16日報導,當晚的漣水縣城街頭,一家商場戶外大屏幕上在輪播薑萍的獲獎喜報,路人不時駐足觀看、拍照。

稍早前的6月15日,央廣網記者來到薑萍的老家——淮安市漣水縣紅窯鎮萬民村。萬民村的一位吳姓負責人表示,現在已經有好幾個人來村里表態,想幫忙承擔薑萍和她姐姐的所有讀書費用。鎮上的商會也打算把薑萍家門口的路修一修,大家都想盡最大努力支持孩子繼續學習成才。

薑萍背後的「高人」

外界熱鬧非凡,薑萍的四周則相對安靜。

上述《南方都市報》報導形容道,她本人突然「銷聲匿跡」。據學校保安介紹,薑萍正在潛心準備6月22日的決賽,學校已經把她「保護了起來」,誰也見不到。

而薑萍在漣水中專的數學老師王閏秋,履曆已被追溯到本科階段。

6月17日,微信公眾號「泰州發佈」刊發《薑萍背後的「高人」,畢業於泰州》一文介紹,王閏秋本科畢業於南師大泰州學院數學與應用數學(師範)專業,正是在泰州上本科期間,王閏秋發現了數學之美。

報導中,王閏秋本科時的數學老師,南師大泰州學院強化培養部的數學教師生誌榮說:「王閏秋本科時在強化培養部,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強化部的數學教學難度更大,可以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王閏秋在校期間非常喜歡研究難題。因此,即使有兩次選擇專業的機會,王閏秋也一直堅定不疑地選擇數學專業。」

王閏秋本科時期的班主任王新娟表示:「很榮幸擔任王閏秋本科時期的班主任,建立了深厚的師生情誼。王閏秋畢業後,我也一直都和他有聯繫,這次他取得了這麼優秀的成就,大家都為他感到高興和自豪,也希望他以後堅持做一個好老師,用自己的力量帶出更多更好的學生。」

17日晚間,「泰州發佈」又發消息稱,王閏秋在江蘇大學讀研期間師從江蘇大學數學科學學院盧殿臣教授,也就是說薑萍的「祖師爺」是咱泰州人。談到自己的學生,盧殿臣表示,「王閏秋平時經常和我聯繫,有不懂的問題也會向我提問,他對數學涉及的各個領域都很感興趣,十分熱愛數學。」 

對於薑萍「天才少女」的標籤,盧殿臣認為,「天賦肯定很重要,但是努力也很重要。這個孩子對數學有興趣,又碰到她的老師對數學有興趣,我覺得他們是很幸運地碰到了一起,在學習過程中他們應該是一個相互啟發、相互幫助的過程。」

「造神又毀神」

隨著此事為更多人知曉,輿論場開始出現分化。

極目新聞6月18日評論文章梳理道,有些網民當起了「家長」,一邊強烈要求各大高校對薑萍「破格錄取」,一邊編造「香港中文大學伸出橄欖枝」的謠言,借此發泄自己對教育,對社會的不滿;有人開始質疑她成績的真實性,稱她在新聞影片中所寫的板書有誤,認為她和老師聯手「編故事」,雖並無確鑿實證,但只要事件夠熱,已足以引發爭論,掀起波瀾。

澎湃新聞注意到,同在6月18日,近期較少觸及薑萍話題的漣水縣融媒體中心微信公眾號,全文轉載了人民日報客戶端的評論文章《對薑萍最好的關心就是不打擾》。

該文認為,圍繞薑萍的關注和討論中,最多的是勵志、感動和祝福,絕大多數人都充滿善意。然而這「潑天的流量」之下,原本美好的故事,已經出現一些被「帶偏」跡象。熱搜榜上薑萍及其家庭不停被「消費」,各種傳言甚囂塵上,個人隱私被反復無端放大。對於那些想渾水摸魚不惜劍走偏鋒的人,奉勸一句:莫越線,越線必受懲。

該文還談道,不妨認真思考這個問題:什麼才是對薑萍最好的關心?最好的關心就是不打擾。海量的關注短時間投射到一個涉世未深的女孩身上,本身就意味著巨大壓力。圍觀和炒作如果超過正常限度,很可能適得其反。

紅星新聞評論文章直言,不要讓「造神又毀神」的敘事發生在薑萍身上。該文表示,不是不可以質疑,畢竟公共事件應該經得起拷問。同時,事件中的主人公,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地出現在聚光燈下,客觀上也得有「立得住」的自信。但是,質疑的點和邏輯線更得「立得住」,既不能無端臆測,也不該憑空推論。

這篇文章擔憂:一直以來,造神又毀神,成為一種隱秘的趣味,在輿論場反復顯現。就對薑萍的關注而言,要警惕從「眾星捧月」到「眾口鑠金」的發展趨勢。外界究竟希望這個孩子是個什麼樣的人?輿論場上的態度變化莫測,以至於魔幻化,會給一個孩子帶來何種觀感和壓力?

複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湯景泰向澎湃新聞指出,薑萍事件背後存在著神化與去魅兩重邏輯,成為引發如此廣泛討論的核心原因。薑萍被「封神」,寄託並映射了眾多普通網民的願望和想像。

具體來說,「她的經歷代表了底層逆襲的想像,類似一個現代版的‘灰女生’神話,不過‘王子’是阿里數學競賽。如果留心可以發現,網絡上類似這樣一種鹹魚翻身、底層逆襲、高手在民間的故事,特別容易在輿論場內得到認可。網民癡迷這種故事的原因也是因為這可以給生活塗上一層想像的金邊。」

他還提到,薑萍被神化,也映射了部分網民對中考分流制度的不滿。

湯景泰直言,許多自媒體並不在意薑萍事件的真假,有些帳號甚至就像金庸小說里的周伯通左右手互搏,既反對薑萍,也支持薑萍,歸根結底都是為了蹭到更多流量。

「放開薑萍」

如今,漣水縣政府網站的「領導信箱」欄目已成為各方關切的彙集地。

6月17日,即有一網民留言提醒:面對目前過度追捧以及決賽後面臨的質疑和詆毀攻擊,請領導提前安排對薑萍介入心理干預,對薑萍以及她的家人進行保護以免遭受網暴。6月20日,縣教育體育局反饋:感謝市民的寶貴建議,我們將對此非常重視,充分採納市民的建議,謝謝市民對漣水教育的關心。

6月22日,又有網民出主意:許多人對薑萍同學的成績產生了質疑,這對於一個17歲的小女生太不公平了,希望政府能組織一場座談會,邀請幾位數賽靠前的參賽者及薑萍同學一起聊一聊阿里數賽,打消質疑。漣水縣教育體育局6月25日表示,非常感謝您的寶貴建議,將充分考慮您的建議。

也是在這一欄目,有網民提出,請漣水中等專業學校負起相應的社會責任,調查薑萍月考成績等疑點並及時公開公佈調查結果。6月27日,漣水縣教育體育局明確回答了兩項:網傳薑萍在學校月考中的成績——83分的截圖屬實;薑萍預賽使用的電腦是借的。

6月28日,就網民關於對「薑萍的參賽成績是否是其老師借用薑萍註冊的帳號進行刷分的結果」進行調查的建議,江蘇漣水縣人民政府官網「漣水縣-領導信箱」回覆表示,「您反映的問題我們已經收悉,目前正在調查辦理。」

「那些挑戰和衝擊,才是成長所必須直面的,但現在粗暴野蠻的輿論喧嘩,並不是她理應承受的。」喧囂中,微信公眾號「南風窗」發文呼籲「放開薑萍」。

該文梳理道,絕大部分人從一開始接收到的信息,全由阿里達摩院發出,且經粗糙剪輯和複製後,分散為一些被高度概括的範式和模板。勵志、天才、伯樂,等等標籤和概念,先聲奪人地搶佔了公眾的注意力,讓這件原本可以平和看待的事件迅速發育成一件宛如傳說的奇聞。緊跟著的種種質疑,如對阿里數學賽的重要性、薑萍的學校和老師、程序是否公正透明等等,大多都僅僅基於一份入圍榜單,和黑板上被寫錯的符號。17歲女孩薑萍的戰場,被動從數學競技賽,轉移到了階層、教育、性別,以及如今最受歡迎的資本與營銷陰謀論。

關注著此事的還有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勞東燕。

她在個人微博上表示,「我沒興趣與人進行爭辯,只是比較擔心女孩的處境;也因此,我不認為保持沉默是一種好的選擇。在沒有可靠證據的情況下隨意懷疑別人考試作弊,並在公共領域加以傳播,還是針對一個17歲的孩子,不知道這種不負責任的言論,可能會毀掉一個熱愛知識的孩子的人生嗎?」

勞東燕擔心,這種無可靠根據的猜疑正在形成一種可怕的網絡暴力,成年人都未必能承受得住,更何況還是一位未成年女孩。女孩為此抑鬱甚或自殺,難道就是人們想要看到的結果?公共領域的發言,尤其是針對特定未成年人的,難道不應該保持起碼的善意嗎?

北京大學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袁新意教授也加入了討論。

在《薑萍事件的疑點分析》一文中,這名「北大數學黃金一代」成員提出,一個初中畢業生是否能夠在兩年的時間內學完高中數學和本科數學,並且能夠在初賽中考出93分?這個板書是不是薑萍寫的?是否有人代寫,或許阿里巴巴可以出來澄清。

袁新意表示,數學研究者們喜歡清靜,也需要清靜才能潛心地做學問。希望這件事情能夠盡快水落石出,還大家一個公道,還數學界一個清白,還數學界一片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