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味中華|戲曲)北京曲劇傳京味兒

中新社北京6月30日電 題:北京曲劇傳京味兒

中新社記者 徐婧

北京前門三里河畔,有著400多年歷史的顏料會館迎來「00後」登台。一曲唱罷,北京市曲劇團演員薑英忽地將長辮甩至身後,用她設計的「帥氣」動作為飾演的虎妞謝幕。

虎妞是老舍小說《駱駝祥子》主人公祥子的妻子,以性格大膽潑辣著稱。「風風火火出場,瀟瀟灑灑告別」,這是24歲的薑英想像中的虎妞,也是她在北京曲劇《京城拍賣會》中為虎妞書寫的結局。

近日,《京城拍賣會》在北京上演。圖為北京曲劇演員薑英演出中。中新社記者 易海菲 攝近日,《京城拍賣會》在北京上演。圖為北京曲劇演員薑英演出中。中新社記者 易海菲 攝

作為北京地區唯一的地方劇種,72歲的北京曲劇依然年輕:今年是北京市曲劇團建團40週年;團內,演員的平均年齡剛過30歲;《京城拍賣會》劇組里,「00後」主演佔比幾乎過半。

20世紀50年代初,北京的曲藝名家在前門箭樓成立了大眾遊藝社。不同藝術門類的演員同台演出,創排了新的劇種——曲藝劇。這一劇種在演唱上京腔京韻,又集各家所長,一場戲能聽到單弦牌子曲唱段,以及奉調大鼓、梅花大鼓、琴書等旋律,頗受歡迎。

彼時在北京文聯任職的老舍,對曲藝劇喜愛有加,認為其「填補了北京歷史上沒有地方戲的空白」。他建議將曲藝劇中的「藝」字去掉,又為突出地域特色,加上北京二字。

「用北京的語言、北京的音樂素材創造的中國式民族歌劇。」被老舍寄予厚望的北京曲劇,隨著他撰寫的《柳樹井》登台演出,真正走入觀眾視野。

在經典作品中,北京曲劇用生活細節組成城市縮影。北京市曲劇團團長崔迪舉例,由老舍作品改編的《正紅旗下》里,鬧新年、聽評書、票戲、鬥鳥輪番登場,構成了晚清時北京的風俗畫卷。

「不分行當、說唱結合、沒有傳統戲曲的表演程式,在中國傳統劇種中幾乎是‘獨一份’。」崔迪說。故事題材上不受限制,規矩又寬鬆,讓當下的北京曲劇能融入更多唱腔、配樂甚至舞蹈,把Hip-hop(嘻哈)、搖滾等穿插進北京話念白,創造出「新京味兒」。

圖為《京城拍賣會》演出現場。中新社記者 易海菲 攝圖為《京城拍賣會》演出現場。中新社記者 易海菲 攝

顏料會館重張,北京曲劇又一次唱響前門。在《京城拍賣會》中,主人公王傳誌要把曾作為製作人時遺留的道具吹噓成古玩拍賣給觀眾。不料在拍賣時,《茶館》《駱駝祥子》《老張的哲學》《方珍珠》等劇作人物「亂入」現場,用經典橋段講述道具背後的故事。

作為觀眾的北京舞蹈學院大三學生孔心瑜,先是在台下套圈掙得銅板,又在《茶館》中演繹了一位客官,還和其他觀眾一起競價「古董」。「來之前擔心聽不懂方言和唱腔,沒想到能聽懂,加入互動環節後又趣味十足。」孔心瑜說。

在《京城拍賣會》演出前,觀眾進行套圈遊戲。中新社記者 易海菲 攝在《京城拍賣會》演出前,觀眾進行套圈遊戲。中新社記者 易海菲 攝

演員單斌飾演王傳誌。他不僅要一個半小時全程「在線」,還要在幾乎沒有舞台分界的空間內抖出包袱,調節場內氣氛,「當觀眾全神貫注,爭相和我們互接話茬逗趣時,我登台前的擔心都化解了,可以說彼此的真情流露達成了一種平衡。」

6月首輪演出結束後,《京城拍賣會》還將開啟新一輪演出,直至今年底。這個夏天,北京市曲劇團請來新老師,教授清宮禮儀、指導色彩搭配、講解演藝新空間……崔迪希望演員們在唱好的基礎上堅持學習,成為復合型演員。

不只《京城拍賣會》,觀眾瞭解北京曲劇的「窗戶」越來越多。曲劇團年度大戲《文天祥與忽必烈》先導片在北京40多家影院放送;改編自兒童劇的《運河遙啊謠》融入了木偶、號子,讓孩童更沉浸其中;以老舍曾任校長的北京方家胡同小學為代表,北京曲劇進入音樂課堂。

今秋,北京市曲劇團將參加第28屆BeSeTo(中韓日)戲劇節,用《我這一輩子》講述北京故事。閑暇時,團長崔迪會和演員們到北京的胡同里走走看看,觀察「老北京」的新生活。(完)

【編輯:劉陽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