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簷上的文脈 | 了不起的山西古建

來源:黃河新聞網

當清晨的霞光撒滿佛教聖地五台山,寶塔古刹在梵音悠悠中醒來。時光軸緩緩向前,一梁一柱間鐫刻的是厚重的歷史,龐大的佛教古建築群驚豔世人。

當嫋嫋炊煙從平遙古城升起,百年晉商彙通天下,千年城池默默守候。繁華與寧靜並存,一磚一瓦訴說著古老的故事,文化在傳承中發展。

當落日餘暉作別雲岡大佛,北魏史書緩緩打開,東西交流、民族交融的華美樂章奏響,點點星光閃爍,一沙一礫都記錄著開放包容,天下在這裏「大同」。

日月更替,光陰流轉。從堯舜禹到元明清,歷史的塵埃落下,遺珠盡顯。在柔葉形的膏腴之地上,勤勞勇敢的山西人民創造了輝煌的歷史文化,留下了豐厚的古文化遺存。

據統計(以2011年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結果為據),山西不可移動文物在冊登記數量為53875處。平遙古城、雲岡石窟和五台山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山西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31處,國保單位數量位居全國之首。

在5萬餘處保存下來的不可移動文物中,古建築總量為28027處,約佔全國十分之一。其中近半數的古建築為木構建築,涉及城池、衙署、園林、寺觀、廟堂、戲台、樓閣、古塔、民居,現存建築實例從唐至清,從官式至民間無一不有。

遺存數量多、歷史跨度長、品質高、分佈廣、品類全,讓山西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古建築寶庫」「中國東方建築藝術博物館」。

走進這座博物館,細細品味:

重檐頂恢宏,廡殿頂高貴,十字歇山頂典雅……山西古建,「頂上功夫」見氣勢,飄逸灑脫間線條舒展,或柔美,或靈動,盡顯東方古韻。

一凸一凹,榫卯結合,一上一下,斗栱拚接……山西古建,簷角樑柱見精巧,起承轉合間盡錯綜之美,窮技巧之變,鬆緊適度,以製為衡,盡顯千年智慧。

晉祠聖母殿前,木雕盤龍蜿蜒欲出;隰縣小西天里,千尊懸塑佛像栩栩如生;永樂宮中,《朝元圖》諸神氣勢非凡……山西古建,雕塑壁畫賦美感,刻刀下是匠心獨運,筆觸間是經典永存,創意迸發、色彩交融,盡顯藝術魅力。

山西古建,地域之間見風格。文化特色呈現其內,風土人情蘊含其中,盡顯厚重之力,和合之美。

走出這座博物館,心生讚歎:

全球現存最古老、最高大的純木結構樓閣式塔——應縣木塔在山西,它是「斗栱博物館」,與意大利比薩斜塔、巴黎埃菲爾鐵塔並稱「世界三大奇塔」。

全國僅存的三座唐代木結構建築——五台山佛光寺、南禪寺,芮城廣仁王廟在山西,不僅打破了日本學者「中國大地上沒有唐朝及其以前木結構建築」的斷言,更彰顯了文化自信,鼓舞了民族精神。

大同華嚴寺裡,「合掌露齒」脅侍菩薩,體態婀娜,懸臂飄帶,朱唇小開,露齒微笑,被稱為「東方維諾斯」。

朔州崇福寺中,彌陀殿內「西方三聖」貼金坐像,端莊恬靜,超凡脫俗。金代原物彩塑、壁畫、權窗、匾額與琉璃飾堪稱「五絕」。

高平市王報村二郎廟戲台、臨汾市魏村牛王廟元代戲台、太原市晉祠明代水鏡台、運城市池神廟的清代三連台……留存至今的山西古戲台,不僅是中國古代建築的珍貴樣本,更訴說著梨園樂舞春秋的盛景。

一座古建一部書。一梁一柱間,是記錄的平台、學習的載體、交流的橋樑;一磚一瓦上,是歷史的沉澱,時代的變遷,民族的驕傲;一沙一礫中,是文化的根基、文脈的傳承,文明的縮影。

了不起的中華文明,了不起的山西古建!(周昱麗/文 馬傑/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