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職付費內推管用嗎?9.9元也能買上當

求職付費內推管用嗎?9.9元也能買上當

編者按:

這裏是民生調查局,見人所未見,調查民生之變。關注你想關注的、你沒關注的,調查你想看的、未看到的。

中新網7月1日電(中新財經記者 吳濤)6月份畢業季,正是求職就業高峰期。網絡平台上,一些付費「內推」公然叫賣,號稱可以優先被公司HR看到簡曆,其中不乏一些知名「大廠」。這樣的付費「內推」真管用嗎?

付費「內推」氾濫

「內推簡曆優先查看」「優先考慮安排面試」「企業招聘一般優先考慮內推」……

記者注意到,隨著求職就業高峰季到來,一些二手電商平台上,有人賣起了求職「內推」,承諾具有上述便利。這樣的內推很便宜,9.9元獲得一個內推資格,有的甚至更低。

記者向多家企業求證,很多公司確實存在「內推」機制,但絕對沒有「付費」一說。「我們推薦進來的員工在公司待一年以後,我們還會有獎勵,但公司絕不容忍為了利益賣‘內推’資格。」有企業員工表示。

有分析指出,「內推」招聘成本比較低,這也是公司為什麼有該機制的一個原因。此前,有機構發佈的研究報告顯示,在所有招聘渠道中,「內推」招聘的預算成本只佔10%,遠遠低於招聘網站的39%。本來是求職者和公司雙方獲益的事情,卻被一些人用來交易,變了味。

上海漢盛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李旻接受中新財經採訪時表示,「內推」是企業為了引進優秀人才而提供給員工的一種福利,通常是根據員工對候選人的瞭解和推薦,來為企業引薦合適的人選,它不應該被視為可交易的商品。

資料圖 某線下招聘會現場。(文圖無關) 張斌 攝

資料圖 某線下招聘會現場。(文圖無關) 張斌 攝

花錢「內推」管用嗎

「有‘內推’機制,但我感覺沒什麼用。我手裡還有一些,還沒來得及推薦。」有知名企業員工對中新財經表示,說出來可能有些「紮心」,我內推了很多,但都過不了。

不過也有「大廠」工作人員認為「內推」有點用,她對中新財經表示,我們內部「內推」一般會給求職者發公司鏈接,需要求職者自己進去填寫信息,到時候還會給HR說一聲,這些簡曆應該都會被看到。

有接受過「內推」的求職者表示,「內推」很常見,和正規投簡曆差不多,填寫發來的鏈接信息,只是多寫一個「內推碼」,感覺沒什麼作用,「我不認為花9.9元能買一個好的工作機會。」

記者注意到,市面上一些付費「內推」無一例外都表示,不保證100%回覆和錄取,而且「內推碼」一經售出,概不退貨。記者試著和這些賣家商家聯繫,當留言問「如何保證確實‘內推’了」,截至發稿,未收到回覆。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分析,「當前,大學生在求職時,用人單位越來越看重實習經歷。而一些高校難以為學生安排高品質的實習機會,這恰恰成了某些商業機構利用的目標。」

私自買賣「內推」違法嗎

李旻接受中新財經採訪時稱,通過購買「內推」資格獲得面試機會,本質上是規避了公開、公平的招聘程序,這可能導致優秀人才無法順利通過正常渠道進入企業,這種行為破壞了公平競爭的就業環境。

「根據《勞動合約法》等相關法律,企業內部人員私自出售‘內推’資格,可能構成違法行為。求職者通過購買‘內推’資格獲得錄用,也可能被認定為非法中介,存在法律風險。」李旻表示。

有互聯網企業相關工作人員也表示,市面充斥的付費「內推」信息不排除是企業員工或者第三方招聘獵頭行為,公司對這種行為肯定是不允許的,已經將相關情況上報給公司法務。

另外,對於滋生買賣「內推」資格的電商平台,李旻認為,作為交易平台,電商平台有義務對商家行為進行審查和監管。

「一旦發現有售賣‘內推’資格的信息,平台應該及時採取下架、封禁等措施,切斷此類違法行為的傳播渠道。電商平台也應該加強對商家的準入審核,防止此類違法經營行為的發生。」李旻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