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向新|長豐縣:鄉村聚才有未來

歸鄉七年,王義強所在的長豐縣馬郢村,已然今非昔比。

坐落江淮分水嶺,自然資源貧乏,昔日無山、無水、無景的三無村莊,今天已是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併入選安徽省和美鄉村首批精品示範村名單,村集體收入達220萬元。

俯瞰長豐馬郢。人民網記者 張俊攝俯瞰長豐馬郢。人民網記者 張俊攝

馬郢何以「嬗變」?「沒有像王義強這樣的‘創客’,就沒有今天的馬郢。」長豐縣楊廟鎮宣傳委員孟凡成的解釋一語中的。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才。近年來,長豐縣將人才振興擺在突出位置,全面構建新農人培育體系,搶佔人才「智」高點,鍛造人才「強引擎」,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馬郢「創客」

馬郢村距合肥城區約40公里。王義強至今記得第一次到村里的印象——「房屋低矮,滿眼荒蕪,大多數年青人外出打工,是典型的‘空心村’」。

2017年,一次偶然的機會,王義強獲悉了「馬郢計劃」。這個由馬郢村駐村第一書記鍾宇提出的「助學」「助農」「助村」計劃,旨在打通鄉村鏈接城市發展資源的通道。

彼時,這名90後創業青年人才在合肥已有自己的農產品電商公司,公司的一個農產品基地正在馬郢的隔壁村。

在得知王義強擴大基地的想法後,馬郢村向其發出邀請,雙方「一拍即合」。這年,王義強與馬郢村簽訂協議,流轉150畝土地,成為馬郢村第一位「創客」人才。

長豐馬郢村一角。人民網記者 張俊攝長豐馬郢村一角。人民網記者 張俊攝

依託150畝土地,王義強發展起果蔬種植、林下養殖、農文旅等業務,並開辦了馬郢第一家現代農業綜合性農場——讀蔬·情圓農場。

一年後,由長豐縣楊廟鎮、馬郢村和王義強團隊共同投資的馬郢鄉村旅遊農民專業合作社正式成立,先後打造了農耕體驗、主題餐飲等文創旅遊產品,逐漸形成了涵蓋文創體驗、鄉村美學、手工製作、勞動實踐、科普研學等多業態共融共生的產業生態圈。

「我們招引了很多‘創客’,讓他們成為‘合夥人’。」王義強介紹,每一個「創客」的到來,都是在馬郢村燃起一堆「篝火」,最終,「篝火」相連,照亮了這座鄉村。

長豐馬郢「創客」展示傳統工藝。人民網記者 張俊攝長豐馬郢「創客」展示傳統工藝。人民網記者 張俊攝

如今,馬郢村已吸引了40多位返鄉人才和外來「創客」人才。2023年,馬郢村集體經濟收入220萬元,同比增長78%,並順利入選安徽省「千村引領、萬村升級」工程首批「和美鄉村」精品示範村建設名單。

「智慧穀」

人才,「點亮」一個鄉村的同時;也賦能鄉村產業的升級。

長豐縣被譽為「中國草莓之鄉」。如何讓一顆顆草莓果成為百姓的「致富果」?中科合肥智慧農業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偉團隊一直在思考,也始終在實踐。

俯瞰長豐農業智慧穀。人民網記者 張俊攝俯瞰長豐農業智慧穀。人民網記者 張俊攝

「三年前,我們團隊研發的長豐縣草莓產業互聯網平台投入使用。」李偉介紹,平台集成了草莓流向、質量檢測、產銷大數據與數字種植平台,囊括了從草莓種植到銷售的全過程。

「通過‘數字草莓’系統建設,我們的草莓產量超過傳統種植模式約30%,畝均肥料投入降低約30%,農藥用量減少約60%,種苗活苗率達99%,上市時間提前10天左右。」顯然,李偉團隊正將願景化為實景。

李偉團隊共16人,其中不乏高校博士生。他們與長豐「結緣」,得益於一個「智慧穀」的建設。

2020年,長豐縣和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共同成立中科合肥智慧農業穀,彙聚中科院等人才資源,發展智慧農業。

智慧農業穀研發的農業芯片。人民網記者 張俊攝智慧農業穀研發的農業芯片。人民網記者 張俊攝

「我們團隊有博士92人、碩士102人、高級職稱53人,並柔性引入4名院士組建中科合肥智慧農業院士研究院,目前形成了8個研發與科技成果轉化團隊,引進高技術人才281人。」中國科學院合肥智能機械研究所總工程師(原所長)、中科合肥智慧農業穀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王儒敬介紹說。

「雙向奔赴」

當然,對於長豐來說,要想吸引人才,必須拿出滿滿的誠意。

「這幾年,我們企業招引了很多來自北上廣的人才,他們大多選擇在長豐縣落戶。」安徽江淮園藝種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淮園藝)總經理助理謝釗告訴記者,選擇落戶足以說明,這些人才願意將心安在長豐,以全部精力奉獻才能。

坐落於長豐縣吳山鎮的江淮園藝是一家專業從事瓜菜作物種子育繁推一體化的全國骨幹種業企業,被譽為「中國蔬菜種業新三板第一股」。

「我們育種的一個重要方向是篩選抗病品種。」謝釗介紹,通過分子技術和田間培育等組合手段,選育一些適合現在種植的能夠高抗病蟲害的瓜果品種,從而有效減少化學投入品的使用。

江淮園藝大棚里,技術人員檢查新品種生長情況。人民網記者 張俊攝江淮園藝大棚里,技術人員檢查新品種生長情況。人民網記者 張俊攝

目前,江淮園藝彙聚高層次人才8人,博士後5人,成員碩士以上學曆25人,自主研發瓜菜新品種300餘,被農業農村部列為「破難題」陣型企業。

江淮園藝人才團隊的打造,也有長豐縣人才政策的賦能。

「這幾年,長豐縣出台了一系列惠及人才政策。」謝釗表示,優渥的人才政策是高技術人才願意落戶長豐的關鍵。

據悉,近年來,長豐縣發佈《長豐縣重點領域急需緊缺人才需求目錄》,聚焦農業領域提煉55個具有指導和參考價值的急需緊缺崗位,輔助相關單位開展人才引進、培養等工作;並實施「長豐英才」計劃,暢通人才就醫、子女就學、交通出行、文體服務等綠色通道,讓鄉村振興人才享受到一流服務。

人才興,鄉村方能興。鍛造鄉村振人才「強引擎」,長豐一直在路上。